第127章 水落石出书简湖(3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平安这会儿大致可以确定,真碰上“高人”了。
  陈平安笑了笑,默默收起剩余的所有竹简,然后牵马走下山巅,来到那条茶马古道,继续骑马缓缓赶路,此后再没能遇上那位老先生,相信这会儿正躲在什么地方偷着乐呵吧。
  陈平安在马背上,打了个盹,浑然不觉老先生正在为他牵马而行。
  老先生笑问道:“陈平安,一个人在自己心路上遇水搭桥,逢山开路,这是很好的事情。那么有没有可能,能够让后人也沿着桥路,走过他们的人生难关?”
  陈平安依旧不自知,却已以心底心声,缓缓开口道:“老先生,我只是个精打细算的账房先生,可不是什么教书先生,万万不敢有此想。”
  此后一问一答。
  “这场问心局,可认输了?”
  “当然输了呀。”
  “那么失望吗?”
  “对自己有些失望,做得不够好,只是对世道没那么失望了。”
  “这样啊。”
  此后又有“闲聊”。
  老先生说得有些离题万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马背上的陈平安便听着。
  “道家学说,尤其是道祖所言,民智未开,或是民智大开,前后两种最极端的世道,才能推行,才有希望真正成为世间所有学问的主脉。所以说道家,学问是高,道祖的道法,想必更是高得没道理了,只可惜,门槛太高啦。”
  陈平安哑然无语,这话说得……
  算了,就当是这位老夫子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吧。听一听,也不是坏事,千万别还嘴,别说什么不是。
  陈平安可不想与人吵架。他暂时没那份心气了。
  若是吃过了绿桐城四只价廉物美的大肉包子,说不定还能试试看。
  “一个个先贤的背影,愈行愈远,作为后人,只是跟在他们身后,远远看一眼,你陈平安会有何感觉?”
  “我只觉得高山仰止,如果将来真有机会,跟他们走在一条路上,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先生们的背影,也会觉得……与有荣焉。”
  “好!”
  老先生松开马缰绳,马背上的陈平安,继续在“梦中”缓缓骑马前行,在茶马古道上愈行愈远。
  那位老先生在道路上驻足不前,身形缥缈,如云如烟。身后远处那位挑担的少年书童,则浑身琉璃光彩,虚幻不定。
  当陈平安在马背上打了个激灵,恍然惊觉已是深夜时分时,一人一骑,已经走出大山,来到了一条河流旁边。
  大骊王朝,永嘉十二年,春分时分。
  当入春之后,苏高山、曹枰之外的第三支大骊铁骑投入战场,朱荧王朝在几条战线上都开始节节败退,京城被围,朱荧王朝的君王玉玺、太庙神主,即将蒙尘,只在旦夕之间。
  但是藩王宋长镜却没有进入朱荧王朝版图,这一天春风里,浩浩荡荡的墨家机关巨舟,掠过朱荧王朝版图上空,继续往南。
  不断有零散的剑修,不愿苟活,御剑而起,向这支东宝瓶洲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巨大“船队”,发起进攻,又毫无悬念地一一陨落,如同姗姗来迟的巷弄迎春爆竹声,又像山上的仙鹤哀鸣,划破长空,让每一个在大地上见到此幕景象、听闻悲音的朱荧子民,悲恸不已。
  宋长镜依旧穿着那件老旧的狐裘,站在主舰楼船的船头,居高临下,俯瞰大地。当年许弱这一脉墨家旁支选择押注大骊,其实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与阴阳家那一脉,联手打造那座僭越至极的仿造白玉京;另一件是用大骊吞并卢氏王朝在内的所有财富,尤其是骊珠洞天的“买路钱”,此外还有一路南下缴获的各大国库,来打造这些南渡飞舟。堂堂大骊,这些年国力鼎盛不假,却也年年入不敷出,即便如此,仍是赊欠墨家许多,尤其是当墨家主脉选中大骊后,花钱更是如流水,可不是小江小河的哗啦啦作响流淌,而是像那大渎流水,水深无声,可能都没个响动,国库就空荡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