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举) 第144节(3 / 4)
人际交往永远都很重要,寻芳上下两辈子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乐意跟大家混开。
加上寻芝是探花郎,将来的前途肯定是不错的,寻芳他们跟杨雪松的关系又不错,而杨雪松又被皇上看重,所以大家对寻芳的态度自然就会好许多。
还有一点其实是寻芳并不知道的,一些大臣在当初皇上批改试卷的时候,就曾经讲过,叶寻芝跟叶寻芳是少年英才。
后来还是因为叶寻芝试卷看起来更好一些,才将寻芳往后挪的,即便如此,皇上也不忍心让寻芳排名太靠后,所以就算是二甲的身份,寻芳还是在二甲前十名。
这就多少可见皇上的态度了,最近皇上也在培养新的势力为自己所用,寻芳他们这一届新鲜的血液,皇上估计也不忍心将他们就这么抛在一边。
正因此,大家对待寻芳的态度也很是尊重,只要他有不懂的,都愿意解答。
而就在寻芳努力适应业务的时候,他的几封信件也接连送到了丹城叶家。
叶镐跟王氏早就已经知道了寻芳跟寻芝中了的消息,一族之中居然在两代人里中了两个进士一个探花!
这么光耀门楣的事情,叶家在丹城的所有亲戚听到后,这头仰得那简直不是一般的高。
就算叶镐没有功名,但是县太爷见到叶镐的时候,那也是恭恭敬敬,半点儿都不敢得罪的。因为叶家长辈之中,除了远在京都的叶锦,那就只有叶镐了。
这王氏更是一跃成为了丹城的“第一夫人”,所有闺阁女人几乎将她跟叶寻芝的嫂嫂罗氏当成了模范夫人,简直是出尽了风头。
第146章
自家儿子出息, 王氏自然很高兴的,不过也在等寻芳的消息,盼着他哪天回来。
但是又接到了寻芳说不回来的消息, 随后又有信说他缺人打点,希望让自己跟宝儿过去打点。
关于宝儿的婚事,寻芳说过很多次让王氏不要多管,王氏虽然忍不住常去打探哪家公子比较好, 但是也不敢逆了儿子的意思。
寻芳长大了, 厉害了, 王氏知道自己不太能约束住儿子。一个人, 年纪越大, 越是想要依靠小一辈儿了,心里莫名的就想听儿子的话。
王氏心里想着, 既然寻芳需要人照管庭院, 那让宝儿过去也不是不行, 只是她就那么一对儿女,都走了, 她该怎么活?
再养尊处优的生活,没有儿女在身边,她就是感觉不安。
可是京都城内多繁华?就是光跟去过的长兴省城比起来, 丹城都比不过许多了,更不要说京都。
在长兴省城内,王氏就不算什么。她很清楚,在遍地都是王公贵族的京都, 自己是排不上号的。
儿子让她去京都,说实话王氏自己也放不下在丹城的虚荣。
儿女不在身边跟自己的虚荣,她埋头苦想了一晚上, 最后还是觉得儿女更加重要。
她还是那样子的思想,这辈子她不敢靠叶镐,但是肯定要靠儿子的。
只是如今她还没有老,更没有得什么病,只要寻芳在京都好好儿的,就是远一些,等过几年再见,她估计还能忍耐。
但是一旦去了京都,想要回丹城可能也只有魂归故里的时候了。
好容易当上了这一房的主母,就这样离开,岂不是便宜了柳姨娘?
况且近段时间来,王氏跟陈姨娘稍微有了那么些共同阵营的感觉。当初陈姨娘是害过王氏,但是如今陈姨娘一直低眉顺眼地在她面前,不曾做错过什么,还跟她一起说柳姨娘的坏话。
最重要的一点是,王氏跟陈姨娘多少有些共鸣,因为这个女人为了孩子差点儿丢了性命。
身为母亲,她总算还是能够体谅陈姨娘。因为当初陈姨娘再坏,没有坏到去伤害叶寻芳的地步。
若是王氏一走,陈姨娘保证不好过。 ↑返回顶部↑
加上寻芝是探花郎,将来的前途肯定是不错的,寻芳他们跟杨雪松的关系又不错,而杨雪松又被皇上看重,所以大家对寻芳的态度自然就会好许多。
还有一点其实是寻芳并不知道的,一些大臣在当初皇上批改试卷的时候,就曾经讲过,叶寻芝跟叶寻芳是少年英才。
后来还是因为叶寻芝试卷看起来更好一些,才将寻芳往后挪的,即便如此,皇上也不忍心让寻芳排名太靠后,所以就算是二甲的身份,寻芳还是在二甲前十名。
这就多少可见皇上的态度了,最近皇上也在培养新的势力为自己所用,寻芳他们这一届新鲜的血液,皇上估计也不忍心将他们就这么抛在一边。
正因此,大家对待寻芳的态度也很是尊重,只要他有不懂的,都愿意解答。
而就在寻芳努力适应业务的时候,他的几封信件也接连送到了丹城叶家。
叶镐跟王氏早就已经知道了寻芳跟寻芝中了的消息,一族之中居然在两代人里中了两个进士一个探花!
这么光耀门楣的事情,叶家在丹城的所有亲戚听到后,这头仰得那简直不是一般的高。
就算叶镐没有功名,但是县太爷见到叶镐的时候,那也是恭恭敬敬,半点儿都不敢得罪的。因为叶家长辈之中,除了远在京都的叶锦,那就只有叶镐了。
这王氏更是一跃成为了丹城的“第一夫人”,所有闺阁女人几乎将她跟叶寻芝的嫂嫂罗氏当成了模范夫人,简直是出尽了风头。
第146章
自家儿子出息, 王氏自然很高兴的,不过也在等寻芳的消息,盼着他哪天回来。
但是又接到了寻芳说不回来的消息, 随后又有信说他缺人打点,希望让自己跟宝儿过去打点。
关于宝儿的婚事,寻芳说过很多次让王氏不要多管,王氏虽然忍不住常去打探哪家公子比较好, 但是也不敢逆了儿子的意思。
寻芳长大了, 厉害了, 王氏知道自己不太能约束住儿子。一个人, 年纪越大, 越是想要依靠小一辈儿了,心里莫名的就想听儿子的话。
王氏心里想着, 既然寻芳需要人照管庭院, 那让宝儿过去也不是不行, 只是她就那么一对儿女,都走了, 她该怎么活?
再养尊处优的生活,没有儿女在身边,她就是感觉不安。
可是京都城内多繁华?就是光跟去过的长兴省城比起来, 丹城都比不过许多了,更不要说京都。
在长兴省城内,王氏就不算什么。她很清楚,在遍地都是王公贵族的京都, 自己是排不上号的。
儿子让她去京都,说实话王氏自己也放不下在丹城的虚荣。
儿女不在身边跟自己的虚荣,她埋头苦想了一晚上, 最后还是觉得儿女更加重要。
她还是那样子的思想,这辈子她不敢靠叶镐,但是肯定要靠儿子的。
只是如今她还没有老,更没有得什么病,只要寻芳在京都好好儿的,就是远一些,等过几年再见,她估计还能忍耐。
但是一旦去了京都,想要回丹城可能也只有魂归故里的时候了。
好容易当上了这一房的主母,就这样离开,岂不是便宜了柳姨娘?
况且近段时间来,王氏跟陈姨娘稍微有了那么些共同阵营的感觉。当初陈姨娘是害过王氏,但是如今陈姨娘一直低眉顺眼地在她面前,不曾做错过什么,还跟她一起说柳姨娘的坏话。
最重要的一点是,王氏跟陈姨娘多少有些共鸣,因为这个女人为了孩子差点儿丢了性命。
身为母亲,她总算还是能够体谅陈姨娘。因为当初陈姨娘再坏,没有坏到去伤害叶寻芳的地步。
若是王氏一走,陈姨娘保证不好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