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一直是朝鲜国王李熙的心腹,而我也希望朝鲜继续保持君主制,这样以来更方便我们在朝鲜的政治活动。再者,李熙虽然是国王,不过他在民间还是有不少声望,像李东宁、李承晚这些人,早些时候都是接到过李熙的密旨,由此可见李熙在这个被日本人占领国度仍然是精神领袖,拥立皇室继续统制朝鲜,一定会获得很多人支持,最起码反对的人不会多。”吴绍霆意味深远的说道。
  吴佩孚点了点头,他心里的想法基本上与吴绍霆一样,除了没有考虑究竟扶植哪一派之外,拥立朝鲜国王恢复国号确实是一件更具长远利益的事情。
  【李承晚是靠韩国民主党上台的,他一上台,就由自己的亲信组成新内阁,一脚踢开了民主党。他为了对付占国会多数的韩国民主党,1948年11月曾组织“大韩国民党”,1951年底重新组织了“自由党”。他觉得连任没有把握,1952年提出由国会选举总统制改为国民直接选举制的“修改宪法草案”。当此案未能通过,即发布戒严令,出动警察和特务,逮捕扣留国会议员,扣上“参与国际共产党阴谋”的罪名,迫使国会通过他的宪法修改草案。1952年8月,李承晚当上第二任总统。1954年2月,废除连任总统的限制,在1956年任第三届总统。为维持其法西斯统治,1960年3月15日,李承晚依靠军警的刺刀,举行总统“选举”,妄图第四次连任总统,遭到南朝鲜人民和在野党人士的坚决反对。当天,马山市数千群众举行示威游行,接着反对李承晚独裁统治的大示威席卷南朝鲜各地,愤怒的群众用绳索拖着李承晚的头像,游行示威。多年的积怨顷刻爆发,李承晚遂下令镇压。4月19日,被激怒了的汉城市民包围了国会和电台,烧毁李承晚的自由党总部,同反动军警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南朝鲜人民斗争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李承晚终于于4月27日被迫下台。5月29日离开汉城去夏威夷。1965年7月19日病死在夏威夷。】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26章,德国反应
  几天之后,冯国璋在南京总统府公布国家元首刺杀最新调查结果,按照之前与日本合谋的计划一一行事。当天下午,中日双方又分别在日本驻华公使馆以及总统府召开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日方宣读了大正天皇的亲笔道歉国书,并决定为了补偿中国损失而取消在华的所有特权,包括汉口、旅顺两处租界,至于台湾也是二十年以来首次取消“日本领土”,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否分割的国土,只是目前暂借台湾使用。
  总统府新闻部不仅开始制造新的舆论方向,而且还在这天新闻发布会之后,放出消息称日本支付的八千万日元租金实际上对刺杀事件的赔款。随后张謇以政务厅长官的身份公布,这八千万日元的赔款,将会用在改善民生、发展国民教育、进一步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上。张謇站出来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国民百姓知道中国并非一无所得,尽管元首大人冒了生命危险,可在不久的未来给国家带来了一批新的民生基础建设工程。
  中国方面早几天已经在为这件事谋划舆论导向,国内各界的声势虽然对这次最新调查结果不满,认为中央政府应该采取强硬措施打击报复日本,可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把矛头指向中央政府,而是对列强强行干涉中日矛盾大为光火。当然,短暂的舆论控制并不能彻底改善所有人的意见,一些情绪激动的人士仍然站出来指责中央政府的软弱无能,为了一笔金钱竟然可以放下国家尊严,这简直就是欺软怕硬的表现,之前所说的所谓第一阶段制裁措施完全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为了尽快消除民间的议论,新闻部在之后的两天时间里立刻转移了中心话题,把各大报纸头版新闻的侧重点放在了国家建设、欧洲战事上面,不仅如此,邹鲁还接到吴绍霆的指示,开始由弱渐强的透露一些朝鲜方面的新闻,为“亚洲战略”下一步计划做好铺垫。在朝鲜新闻搜集方面,一开始仅仅是报道一些文化学术的内容,随后又隐隐约约透露了朝鲜目前的政治局面,包括一些朝鲜学者描述日本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以及未经考证的朝鲜国王的言论。
  所有朝鲜方面的新闻,目前都只是在一些不起眼的版块上刊登。
  就在总统府新闻部努力抹去中日友好声明以及之后不久补充发布的中日互不侵犯备忘录的舆论影响时,德国公使辛慈对这件事非常恼火。就在前不久他还积极帮助中国在其他中立国家的公使中间游说,尽可能的让这些国家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一致针对日本的阴谋,可是没想到自己的这些努力转眼之间竟变成徒劳无功。他感到有一种被出卖的情绪在作祟,前后等待了几天时间,最终决定前往总统府向冯国璋讨一个说法。
  只是在见到冯国璋之后,辛慈最终没有从这位副总统口中得到一个交代,冯国璋和外交部部长伍廷芳只是推说这是吴绍霆的安排,而吴绍霆现在又不在南京,如果辛慈一定要讨一个说法就只能亲自前往奉天。
  当天晚上,辛慈安排菲利普上校乘坐飞艇立刻前往奉天面见吴绍霆。
  菲利普上校抵达奉天军用飞艇基地时,是五月十一日下午,这已经是距离“双五协定”签署过后的第六天,中国国内的舆论正在快速的消淡,除了国际时评者还在絮絮叨叨争论不已,认为以吴绍霆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整个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一定还隐藏着阴谋。菲利普上校没有任何休息,立刻要求前往苏家屯面见吴绍霆。
  吴绍霆早上刚刚跟朝鲜独立运动组织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在这次会谈上朝鲜人也对中日双方联合发表友好声明感到奇怪,但是吴绍霆并没有向他们做任何解释。这次会谈虽然依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不过比起上一次显然要好了很多,最起码在武力收复朝鲜的主张上得到了暂时的统一。正好下午有空,他立刻允许接见菲利普上校。
  对于菲利普上校突然造访,他起初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猜出对方的来意,毕竟这段时间要忙的事情非常多,东三省的军务、北方第一集团军的军务、旅顺租界收回事宜、南满铁路收回计划等等,几乎每天的日程都很紧促,已经无暇顾及德国人的想法。
  龙云敲响了小楼办公室的房门,然后引着菲利普上校走进了吴绍霆的办公室。
  吴绍霆挥了挥手,让其他幕僚先退下,然后笑着走上前跟菲利普上校握了握手,用德语问好道:“日安,菲利普上校先生,您得到来一定是辛慈公使有什么话要交代,对吗?”
  菲利普上校是一副礼貌的表情,不过却带着德国人典型的刻板,他微笑着说道:“见到您很高兴,元首阁下,正如您所说,这次在下确实是受辛慈公使先生的委托前来。”
  吴绍霆先请菲利普上校落座,然后让龙云去吩咐侍从室准备差点。
  “辛慈公使又有什么新的消息吗?”他一边绕到自己办公桌后面坐下,一边问道。
  “是这样的,之前日本阴谋家试图行刺元首阁下,这件事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反应,甚至连我们德皇威廉二世每天都要关注这件事的进展。做为德国的盟友,您这次遭到行刺的影响绝不亚于斐迪南大公遇害,我同样相信我们德国驻华人员在事后的态度,您应该是十分清楚了解的。”菲利普上校用一种很恳切的口吻说道。
  “对于德皇的关心我表示感谢,对于辛慈公使先生在这一事件上的立场我也表示感谢。”吴绍霆微微点着头说道,在听完了菲利普上校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心里已经很清楚辛慈公使派菲利普上校来见自己的用意。虽然有些后知后觉,不过他觉得这场误会确实有些唐突,自己忙碌公务而忘记与德国方面协调,以至于辛慈公使肯定会想入非非。
  “可是,让我们很不理解的是,元首阁下为什么突然又公布了中日友好声明,甚至还签署了中日互不侵犯备忘录?这显然让做为盟友的我们感到诧异,也显然对元首阁下的威严以及中华民国的尊荣背道而驰。”菲利普上校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已经转变为了严肃。
  “呵呵,”吴绍霆淡然的笑了笑,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明白辛慈公使的担心。不过请你们放心,既然我现在已经在奉天,而且北方第一集团军早已准备就绪,这一系列的行动当然不会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27章,世界大战的改变
  “您的意思,中日之间所谓的协定,难道仅仅是一种假象?”菲利普上校立刻问道。
  “你可以这么认为,不过我希望德国方面不要太担心,做为盟友我们中华民国一定会遵循盟约关系以及之前制订的计划。倒是几个月前与贵国协商的援助问题,也不知道有没有下问,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我们最关心的仍然是这一点。”吴绍霆顺便提了提这件事。
  菲利普上校思索了一会儿,对吴绍霆刚才的这番话有些没能理解,他不知道“你可以这么认为”究竟算不算是敷衍,至于中方要求德国的进一步援助,并非没有商谈的余地,毕竟目前法国境内的作战正在逐渐掌握优势,同盟国阵营的士气正在大幅提升。但是否要提供这一笔援助,理所当然是要看贵国在同盟国阵营中的表现。
  “元首阁下,我希望您能明白,日本阴谋家对您的行刺,不仅是关于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决策,同样也是对中华民国的声誉影响。您或许不知道,西方媒体在这件事上的争论已经愈演愈烈,许多人都在说新生的中华民国依然如同清朝末年那样软弱,难道您希望听到这样的言论吗?”调整了一下态度之后,菲利普上校再次开口说道。
  “这些言论对我确实是一种困扰,不过这似乎并不是德国需要在乎的问题。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既然我已经陈兵东北,而且日本也在源源不断的增兵朝鲜,中日之间的矛盾激化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这次签订的协议,我相信只不过是一层单薄的窗户纸而已。对我来说,我把这层窗户纸卖给了日本,换来了八千万日元;对于日本来说,他们花了八千万日元换来短暂的和平。整个事情就是如此简单,您还需要我说的更明白一些吗?”吴绍霆加重了语气说道,有时候他很欣赏德国人的坚持,可有时候又会觉得这种坚持太过顽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