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十三师和三十五师调集了所有精锐部队,在空军和飞艇的空中支援之下,对江界最后一处外围据点满铺发起了猛攻。之前顺利夺下平城之后,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江界防线的侧面,这次进攻满铺的作战同样是采取正面强攻、侧面诱敌的战术思路,让日军应接不暇。
  不仅如此,在针对南浦的进攻作战上,集团军司令部首次将最新式的装甲战车投入战场。由司令部直辖的第一装甲团经过一个月的运输转移和后勤准备,总算赶在行动之前抵达江界前线。装甲团会在开阔的地形提供正面掩护,协助步兵向日军阵地发起突击。
  做为战略重心最新调整的惠山战场,北方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直接授权由吴佩孚成立北线指挥所,全权负责指挥三十六师和三十八师的作战。至于国防军第四师在原则上会配合北线指挥所的作战部署,但林虎接到统帅部的最高战役任务是向敌后延伸,完成突出部作战计划。
  在之前的半个月里,吴佩孚指挥三十六师和三十八师打了几场小战斗,主要目的是拦截日军的侦查部队和破坏惠山的通讯线路。与此同时,三十八师和集团军后勤部部队会合后,继续对中朝边境交通线进行完善,经过长达十多天日夜不休的工作,终于在这条战略意义非凡的交通线上建立了二十多处兵站,也连通了一条军用通讯电报线和部分电话线。
  在市场花园行动中,北线指挥所调动三十六师两个团的兵力在侧面佯攻,又让三十八师的三个团负责正面进攻,但整体的作战思路都是围而不攻,尽量把惠山的日军阵地向后逼退,迫使日军龟缩在惠山防线后面,无法分散兵力出来。
  同时,吴佩孚下令两个师的所有独立团、独立营作战单位分布到惠山周围的交通要道,专门打击惠山的后勤供应线和阻击援军。
  整个惠山大战在开展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术上为围困惠山,战略上则是为国防军第四师提供掩护,使得国防军第四师能够更顺利的向敌后拓展。
  尽管日本陆军省在之前已经获悉关于市场花园行动的部分电报,可是一来因为时间过短,二来则是因为军事资源不充足,除了将消息警告到前线各部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后方少得可怜的预备队调到前线增援。
  可实际上前线各部一直保持着最高的防范意识,而这些增援而来的预备队也是杯水车薪。此时中国投放在第一线上的兵力数量已经是日军的两倍之多,再加上先进的炮兵、空军支援,战局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日军所有坚守在火线上的部队,几乎都是抱着以人头换取时间的决心,希望能够把战事再拖延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时间,为更牢固更有地理优势的第二防线争取足够的工时。
  然而无奈的是,三处战场当中已经有两处战场陷入了侧翼夹击的困境,这表示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迂回到战略纵深的后方。一旦中国军队成功渗透到腹背后方,截断后勤交通线并且阻击后续援军,前线部队必将损失惨重,甚至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生力军能撤退到第二道防线。
  十月四日第一天的战斗已经达到开战以来最大规模,每一秒都有伤亡发生,硝烟弥漫在整个中朝边境的上空,覆盖炮火的战场上连人的声音都听不到,处处震耳欲聋。
  中日双方的作战方式一律是部队轮换休息,保持持续不断的火力,整个白天几乎没有任何停息的时刻,彷佛要将整个朝鲜边境的土地削掉一层似的。
  一直到傍晚战火才稍微减弱,但依然有个别战场还在发生激烈的厮杀。
  新义州战场的进展甚微,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并没有指望一天就能打下古城区,但是在炮兵的火力压制下,还是摧毁了不少日军阵地工事,给日军制造了沉重的伤亡代价。
  惠山由于地理原因,虽然作战的人数最多,但进攻的幅度却是最小。三十六师和三十八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对炮,四个团的进攻部队则花了半天才抢占作战地点,下午时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交火,但中国军队没有发动实质的抢攻,只是在侧翼进行了两轮佯装冲锋,不过很快由撤退了下来。
  要说最有效率的还是江界的作战,一则是因为江界地势开阔,有利于步兵发动正面作战,二则是装甲团在战场上提供了强力的掩护作用,让步兵轻而易举拔掉了满铺大部分外围阵地。虽然日军听说过欧洲战场上有坦克出现运用,可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有了这种现金武器,他们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更没有反装甲的武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庞然大物袭来。
  一战下来,驻守满铺的日军损失惨重,阵地工事全部丢失。哪怕中国军队还没有打进城内,可日军司令部已经先一步下令开始紧急转移伤员、后勤物资、重型武器等等,方便在撤退的时候不会有后顾之忧。
  当天晚上,中日双方第一线作战单位仓促的整理了伤亡报告。这第一天的战斗当中,中国军队几乎阵亡了将近两千人,重伤下离火线者超过四千人,其他轻伤者不计其数。日方的阵亡数字虽然没有中国方面多,可损失依然不少,尤其是顶着强大炮火的打击,许多还没来得及战斗的士兵转瞬之间变成了伤员。
  激战一整个白天,双方都略显出几分疲态,临近晚上九点钟时大的战火总算全部中断,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小摩擦,多是双方后勤部队和侦查部队的冲突,但比起白天的情况来看简直就像是过家家似的儿戏。
  市场花园行动第一阶段总攻就此结束,前线陆军的高强度作战已经达到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作用。与此同时,奉天苏家屯军营里云集了从北京输送到来的第一空中骑兵旅,这些空军陆战队的士兵正在进行战前的最后准备。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92章,空降奇兵
  次日早上,休息了一夜的战场再次苏醒过来。
  不过整个上午的作战并不算激烈,中日双方大部分是以阵地对射而主要交火,甚至连炮兵、飞机、飞艇都没有像昨天那样全力投入,只是提供必要的火力掩护而已。
  倒是三十四师在满铺打了一场攻坚战,装甲团的战车一直把火线推移到城外,躲在后面的步兵如同潮水般涌入城内。由于战车的体积过于笨重,再加上城内地形复杂,又缺乏后勤补给的连贯性,因此装甲团没有冒险开进城内,剩下的作战就全部交给步兵。
  从清晨到晌午,三十四师先锋团在城内与日本两个联队发生大区域的巷战驳火。
  虽然日军是两个联队的兵力,但事实上两个联队都已经是残缺不堪的编制,再加上很多装备、武器和人员早已撤离,真正的战斗力还不如三十四师的先锋团。
  只不过由于城内环境不熟悉,再加上日军提前做好了巷战拖延准备,先锋团在城内的进展不是很顺利,部队化整为零按照城区逐步清扫敌人,因此战况一时间有所胶着。
  到了正午时,各路主力部队养足精神,开始遵照上级指挥司令部的命令,打响市场花园行动第二阶段总攻。
  第二阶段作战的主要任务就是掩护,北线指挥所掩护国防军第四师向朝鲜南方挺进,其他两路战场通过高强度消耗战来牵制前线日军,不仅是消耗日军的生力,迫使后方第十师团紧急向前线增援,同时也是为了消耗日军的后勤供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