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宫里出了事——
  八皇子的母妃意图谋害皇嗣,被当场抓获。孩子没事,但八皇子的母妃被打入冷宫,八皇子身上也有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霎时,原本被看好的那些皇子,似乎全都没了上位的希望。
  就在大臣们开始动摇,想要支持其他不起眼的、又或是年龄更小的皇子上位的时候,太子被放出来了。
  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太子只是禁足,启圣帝可没有说要废了他。
  三年未见,这三年的时间内,其他儿子又跟启圣帝马上就要死了一样拼了命地蹦跶,启圣帝对太子这个儿子的怀念与愧疚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何况,启圣帝想要将太子提前放出来,太子还以“自己确实做错了事,辜负了父皇期待”的缘由拒绝了,让启圣帝觉得他并没有那么想要自己屁股下的那把椅子,又或者说,相比较他屁股下的那把椅子,太子更看重与他的父子之情。
  启圣帝一番脑补,把自己给感动坏了,等太子真的等了足足三年才出来,他几乎是将太子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导他如何执政,如何做一个皇帝。
  无论是朝廷大臣,还是其他皇子,都觉得启圣帝简直是在逗着他们玩儿——
  明明仍旧看重太子,却在之前给他们错误的信号,让他们以为皇上对太子以及那个失望之极,让他们以为其他皇子也有了上位的可能。
  最后的结果,却是除太子外,其他皇子窝里斗,不但没了继位的希望,甚至把自己搞进宗人府的就有好几个。
  若是父子二人的感情一直这般下去,两人似乎也不会走到太子逼宫这条路。
  然而,启圣帝真的活得太长了。
  就算中途太子又想办法消失在皇帝视线中好几次,但太子这个身份,已经成了启圣帝的眼中刺,父子俩的关系日益恶化。
  后来,启圣帝试图挑起四皇子与太子窝里斗。
  这个时候的太子与四皇子,真要算的话,实力相差不大——
  太子占据着储君之位,名正言顺,归附者众多;而四皇子虽然没有储君之名,可是不但十三皇子,就连十二皇子也有意投靠,若他想,与太子也不是没有一争到底的希望。
  俨然已成了京城贵妇人领头的大公主,因为已经明白自己掌权有多难,早已经放弃了这样的打算。但她手上的力量也不是儿戏,若是四皇子拿得出足够的条件,大公主也不是没可能帮四皇子。
  连十三皇子在旁人的挑唆下,对那把椅子都有些意动,但四皇子在评估过后,却将十二皇子的那本名单,交给了太子。
  而太子在得知大公主的诉求后,主动找上她,商量后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
  自此后,朝堂上似乎已经没人再与太子争锋。
  然而,八皇子的母妃突然被查明,是被人冤枉,启圣帝将她从冷宫放了出来。
  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这是怎么回事,但在一开始,却选择了冷眼旁观——
  启圣帝之前拿着“储君之位”这根胡萝卜吊在皇子与大臣们眼前,将他们所有人玩弄在鼓掌之间,很多大臣因此被降职,甚至丢了性命,最后却告诉他们,之前的一切都是逗他们玩儿。
  大臣们表示,人老了,经不起第二次惊吓。
  启圣帝却不急,将八皇子的母妃放出来后就什么也没做,似乎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只是大臣们自己想多了,他并没有其他想法。
  八皇子起起落落,已经对启圣帝足够了解。
  他也是个有能耐的,就算启圣帝做出一副白莲花的样子,他也知道并深信自己母妃为什么会被放出来,所以哪怕不甘愿,他也不得不站到太子的对立面,为启圣帝冲锋陷阵。
  八皇子先是游说了那些尚未投靠太子的大臣,威逼利诱,总算说服他们站在了自己一边,又靠着九、十皇子,在宫里找到了同盟,又许之以利,在宗室那边拉到了足够的支持。
  虽则看起来仍旧有些寒酸,但在短时间内,八皇子确实聚集了一大批敢于和太子作对的队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