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节(2 / 4)
夏竦探头看看书房外边,轻轻从书案的暗格中取出一张信笺来交给杜衍道:“你瞧瞧这是谁的字。”
杜衍仔细一看,吓了一跳道:“怎么,你和石介竟然有暗中书信往来?”
夏竦嘿嘿一笑道:“我岂会和他有交往?你瞧这字可是他的字么?”
杜衍细细看来道:“确实是他的字,他一向自诩其字有羲之行云流水之功,瞧他这个‘之’字,点如冠盖,尾如走蛇,宽头胖身,厚墨浓笔,这就是他的字啊。你从何处得来他的书信?”
夏竦微笑道:“你看看内容再说。”
杜衍皱眉重新将信的内容细细的看了一遍,吓得浑身一哆嗦,白了脸道:“这……这是要……?”
夏竦不屑的看了杜衍一眼道:“怎么,怕了?”
杜衍抹着额头上的汗珠道:“不不,我不是怕,这事能让人相信么?”
夏竦嗤笑道:“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儿,怎地连圣意都揣摩不出来,身为皇上,最忌讳之事便是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封信一旦曝光,必会引起皇上的猜忌之心,到时候便有好戏看了。”
杜衍低声道:“这信果真是石介所书?”
夏竦道:“这是我的一个喜欢临摹的丫鬟写的,几可乱真,那丫鬟已经被我处理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剩下来要做的便是,买通石介的送信小厮,令其持此信告密于你,你再拿此信呈交皇上,之后便坐等好消息了。”
杜衍喃喃道:“太冒险了,太冒险了,万一查出是伪造之信,你我可都要抄家灭族了。”
夏竦瞠目低喝道:“你以为你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用不了几个月,四谏官便会将你从枢密使的位子上拉下来,然后你我都将被刨根查底,直至死无葬身之地。”
杜衍脸上青白交替肌肉纠结,半晌之后终于咬牙道:“干了,鱼死网破,就此一遭。”
夏竦大笑,拍着他的肩膀道:“放心吧,有我在,必然万事顺利;在此之前,还有件事要处理,先让皇上心中再添上一块大石头再说。”
杜衍道:“什么事?”
“御史台谏官梁坚昨日来我府中小聚,他提出要弹劾一个人。”
“谁?”
“泾州知府藤子京,他是范仲淹的同科进士,两人关系甚笃,此人在泾州滥用公款,证据确凿;若弹劾此人成功,便等于告诉皇上,范仲淹等人并非如他们所言之立身持正,他们的亲朋故旧并未按照新政所言的遵纪守法,借以影射范仲淹包庇容忍好友处事不公,皇上一定会对他们不满,咱们再趁机丢上这封信,必然会收到奇效。”
“高明,实在是高明!明日早朝我便要梁坚上奏弹劾藤子京,好戏就要开锣了。”杜衍眉开眼笑,脸上的胖肉荡开层层的涟漪。
第八四六章反击(六)
苏锦于腊月初九带着家眷离开京城,本来苏锦打算在京城混到年后,但京城中的形势让苏锦觉得再待下去自己恐怕要陷入其中。
不知从何时起,苏锦也学会了韬光养晦;这年头比自己强势的人着实不少,范仲淹、韩琦自不必说,一旦掌权之后,行事与以往大大不同,和他们当然不能起正面冲突。
甚至是富弼,在苏锦眼中是个老好人一个,现如今也不得不说已经大变摸样,自从成为新政的主导人之一,身居枢密副使高位,和苏锦也因新政之事疏远了许多;即便是和他的老丈人晏殊,也因政见分歧变得生分了起来。
权利和地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这一点毋庸置疑,苏锦也能理解,谁愿意一辈子居于人下不干出点大事呢?谁不想名垂青史万民称颂呢?
对苏锦而言,目前的大事便是经营好西北的两亩三分地,泾原路秦凤路的事务不要出岔子,苏家的生意也不要受影响,来个闷声发大财。
好消息是,不管怎样,自己所做的投资回报巨大,宝山煤场和炼油谷的运营的红红火火,这次来京城,将苏记宝山煤饼和香饼在京城中的销路打开了,经过体验之后,不仅三司预定了五十万斤煤饼供应今冬京城个衙门取暖之用,就连皇宫内务府也定下了整个冬季的香饼供应,有了皇宫带头,达官贵人们的内眷们自然趋之若鹜,香饼也预定了十万枚。
苏锦下一步打算是将煤饼的使用由京城辐射到东南方的州府,有了京城为跳板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各大城市普及煤炭作为燃料取代柴薪应该很快就能完成,现在要考虑的不是销售问题,而是生产产量问题了。
目前十处掘进面同时开挖,速度并不快,每天出石炭仅两千余筐,一筐三十来斤,实际上一天也只能出产六千斤左右,而京城如果全部用煤饼代替取暖和燃料的话,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一天便需要十几万斤,目前尚未普及,自然还算勉强能供应,一旦百姓们都认可之后,这么点产量是万万供应不及了,更别提扩大市场到南方诸州府了。
当然苏锦也知道,大宋的市场不是自己一家的,宝山煤饼的成功,必然会带动山西河南等地煤炭的销量,而别处也并非没有优质煤,而且据请来的采煤师父所言,河南鹤壁大煤矿上已经找到了将劣质煤变为烟气较少的优质煤的办法,无论是水洗还是分拣都可以做到,甚至是将原煤打碎成末混以秘制不明物事,也可减少烟气。 ↑返回顶部↑
杜衍仔细一看,吓了一跳道:“怎么,你和石介竟然有暗中书信往来?”
夏竦嘿嘿一笑道:“我岂会和他有交往?你瞧这字可是他的字么?”
杜衍细细看来道:“确实是他的字,他一向自诩其字有羲之行云流水之功,瞧他这个‘之’字,点如冠盖,尾如走蛇,宽头胖身,厚墨浓笔,这就是他的字啊。你从何处得来他的书信?”
夏竦微笑道:“你看看内容再说。”
杜衍皱眉重新将信的内容细细的看了一遍,吓得浑身一哆嗦,白了脸道:“这……这是要……?”
夏竦不屑的看了杜衍一眼道:“怎么,怕了?”
杜衍抹着额头上的汗珠道:“不不,我不是怕,这事能让人相信么?”
夏竦嗤笑道:“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儿,怎地连圣意都揣摩不出来,身为皇上,最忌讳之事便是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封信一旦曝光,必会引起皇上的猜忌之心,到时候便有好戏看了。”
杜衍低声道:“这信果真是石介所书?”
夏竦道:“这是我的一个喜欢临摹的丫鬟写的,几可乱真,那丫鬟已经被我处理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剩下来要做的便是,买通石介的送信小厮,令其持此信告密于你,你再拿此信呈交皇上,之后便坐等好消息了。”
杜衍喃喃道:“太冒险了,太冒险了,万一查出是伪造之信,你我可都要抄家灭族了。”
夏竦瞠目低喝道:“你以为你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用不了几个月,四谏官便会将你从枢密使的位子上拉下来,然后你我都将被刨根查底,直至死无葬身之地。”
杜衍脸上青白交替肌肉纠结,半晌之后终于咬牙道:“干了,鱼死网破,就此一遭。”
夏竦大笑,拍着他的肩膀道:“放心吧,有我在,必然万事顺利;在此之前,还有件事要处理,先让皇上心中再添上一块大石头再说。”
杜衍道:“什么事?”
“御史台谏官梁坚昨日来我府中小聚,他提出要弹劾一个人。”
“谁?”
“泾州知府藤子京,他是范仲淹的同科进士,两人关系甚笃,此人在泾州滥用公款,证据确凿;若弹劾此人成功,便等于告诉皇上,范仲淹等人并非如他们所言之立身持正,他们的亲朋故旧并未按照新政所言的遵纪守法,借以影射范仲淹包庇容忍好友处事不公,皇上一定会对他们不满,咱们再趁机丢上这封信,必然会收到奇效。”
“高明,实在是高明!明日早朝我便要梁坚上奏弹劾藤子京,好戏就要开锣了。”杜衍眉开眼笑,脸上的胖肉荡开层层的涟漪。
第八四六章反击(六)
苏锦于腊月初九带着家眷离开京城,本来苏锦打算在京城混到年后,但京城中的形势让苏锦觉得再待下去自己恐怕要陷入其中。
不知从何时起,苏锦也学会了韬光养晦;这年头比自己强势的人着实不少,范仲淹、韩琦自不必说,一旦掌权之后,行事与以往大大不同,和他们当然不能起正面冲突。
甚至是富弼,在苏锦眼中是个老好人一个,现如今也不得不说已经大变摸样,自从成为新政的主导人之一,身居枢密副使高位,和苏锦也因新政之事疏远了许多;即便是和他的老丈人晏殊,也因政见分歧变得生分了起来。
权利和地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这一点毋庸置疑,苏锦也能理解,谁愿意一辈子居于人下不干出点大事呢?谁不想名垂青史万民称颂呢?
对苏锦而言,目前的大事便是经营好西北的两亩三分地,泾原路秦凤路的事务不要出岔子,苏家的生意也不要受影响,来个闷声发大财。
好消息是,不管怎样,自己所做的投资回报巨大,宝山煤场和炼油谷的运营的红红火火,这次来京城,将苏记宝山煤饼和香饼在京城中的销路打开了,经过体验之后,不仅三司预定了五十万斤煤饼供应今冬京城个衙门取暖之用,就连皇宫内务府也定下了整个冬季的香饼供应,有了皇宫带头,达官贵人们的内眷们自然趋之若鹜,香饼也预定了十万枚。
苏锦下一步打算是将煤饼的使用由京城辐射到东南方的州府,有了京城为跳板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各大城市普及煤炭作为燃料取代柴薪应该很快就能完成,现在要考虑的不是销售问题,而是生产产量问题了。
目前十处掘进面同时开挖,速度并不快,每天出石炭仅两千余筐,一筐三十来斤,实际上一天也只能出产六千斤左右,而京城如果全部用煤饼代替取暖和燃料的话,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一天便需要十几万斤,目前尚未普及,自然还算勉强能供应,一旦百姓们都认可之后,这么点产量是万万供应不及了,更别提扩大市场到南方诸州府了。
当然苏锦也知道,大宋的市场不是自己一家的,宝山煤饼的成功,必然会带动山西河南等地煤炭的销量,而别处也并非没有优质煤,而且据请来的采煤师父所言,河南鹤壁大煤矿上已经找到了将劣质煤变为烟气较少的优质煤的办法,无论是水洗还是分拣都可以做到,甚至是将原煤打碎成末混以秘制不明物事,也可减少烟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