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眼前这两位是在告诉他,讲道理的途径走不通,就直接凭拳头说话?
  “然。”
  还然?话说眼前这两位的确是国学泰斗没错吧?文化素养非同一般高山仰止吧?竟然“教唆”他不要讲理?
  不过有楼少帅摆在那里,白老的教育方式,似乎也不难理解。
  “谨言受教。”
  既然长辈都这么教了,那就这么干吧,没什么好想的。
  “孺子可教。”
  白老和冉老同时捻须而笑。
  在李谨言计划将以理服人变成以力服人时,关北子弟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也展开了一场争论。
  “报纸上都登出证据了,证明不是子无虚有!卖国的人难道不该骂?!“
  “报纸上说的就是真的吗?白纸黑字不全靠一支笔吗?”
  “如果不是真的,为什么不见李谨言出来反驳?!”
  “你叫李先生什么?!”
  “李谨言!”男孩穿着蓝色的短衫和黑色的裤子,脸上带着得意,“都是名字,为什么不能叫?我哥哥说了,他就是个卖国贼……”
  男孩的话没说完,就被一本书砸到了头上,接着,又有更多的书本,练习册和笔朝他扔了过来。一个孩子一边扔,一边喊道:“你骂李先生!你是坏人!我娘说了,李先生救活了我们一家,是活菩萨,你们都是坏人!忘恩负义的坏人!”
  教室里的喧闹声传到了外边,拿着书本和教尺的杨聘婷在门外驻足良久,等到上课钟响,才推开门走进去。见到杨聘婷,孩子们都安静下来,只有一个男孩在还在哭。
  杨聘婷把书本和教尺放下,走下讲台,孩子们的脸上带着忐忑,“先生……”
  见杨聘婷走过来,男孩哭得更大声了,“先生,他们都欺负我!”
  “先生刚刚在门外听到了。”杨聘婷拿出手绢,擦干净男孩脸上的墨渍和眼泪,“可以告诉先生,为什么要那么说李先生吗?”
  “是哥哥说的。”男孩抽噎着,一边说一边打嗝,“哥哥从上海回来这么说的。”
  “先生教过大家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去想对不对?”
  “恩。”
  “那么,你告诉先生,你真的认为你哥哥的话都对吗?”
  男孩想了想,不再说话了。
  杨聘婷让男孩回到座位上,起身走到讲台边,看着教室中所有的孩子,声音平缓柔和,“先生今天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流言止于智者。流言,就是没有根据的言论,智者,就是聪明的人。也就是说,聪明的孩子,是不会去相信没有任何根据的传言的。”
  教室中安静下来,只余下杨聘婷的声音。
  “这间学堂是李先生出资建的,大家每天的早餐和晚餐,免去的学费,成绩好的奖励金,都是托李先生和许多好心人的福。大家还认为报纸上说的都是对的吗?刘成虎,你可以告诉先生,你的父母在哪家工厂做工?你的哥哥能去上海是因为什么?”
  男孩站起身,“我爹在毛刷厂,我娘也在。我哥哥去上海造船厂学习,是……”
  “是什么?”
  “是李先生送他去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