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漫不经心地想着,若是真有那么个替身,在对方想要来在魏宁面前蹦跶之前,他一定要把人先弄死。
  因为惦记着不能在代王面前示弱,又或许是魏宁精心照料起了作用,徐元嘉只病了一天一夜,便适应了船上的生活,很快生龙活虎起来。
  三日的水路之后,他们又转回陆路,一路风尘仆仆,总算顺利抵达了青城。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啊啊啊!要死要死,今天改了下文中的bug,世子担任的仆射是从二品官职,为尚书省最高长官(我就说当初搜资料的时候觉得怪怪的,后来发现是自己看差了),尚书省左丞和右丞才是从四品(唐朝的时候,丞相一抓一大把,我主要参考的蓝图是唐朝中后期嘛,所以)
  尚书令原本是尚书省最高长官,但是因为开国皇帝以前做过尚书令,所以这个官职就挂在那里,实际长官左右仆射
  其他设定还是不变,就是从四品改成从二了(还好前文只有四处要改)
  撒花恭喜世子今夜连升三级……元嘉荣登二品大员夫人之位
  世子前世是个好人,可惜好人不长命,这辈子他不算是个好人,当然也不是很坏就是
  第36章
  青城遭遇洪灾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当时大水冲垮了无数房屋,淹没了无数粮仓, 也淹死了了成百上千的人。
  明明是春日, 魏宁所在的京城, 诗人才子们吟读着“春雨贵如油”此类赞美绵绵细雨的诗句, 而在淮河以南的青城, 却因为反常的十几日连绵不断的大雨,淮河水位急剧上升,堤坝拦不住不住过量的淮河水,全线向下游的青城泄洪。
  青城是座大城,当地官府登记在册的人数有三万余人,还不包括崇山峻岭当中一些没有登记的黑户。
  这青城虽然繁荣, 可也不是谁家都有钱做结实的青砖大瓦房, 大多数房子地基扎的不够牢靠,附属村镇的大部分人家,都是木屋,穷苦的单身汉, 甚至只有茅草屋一间。
  大风都能把这屋子吹倒,更何况是洪水。
  这遇天灾的三万人,死了万余人, 有一半是天灾,被洪水冲垮房屋的同时,人也卷进洪水当中。
  剩余的一半,则是因为官府解救不力。
  青城擅长水性的主要是渔民还有一些青壮年, 女眷和小孩子少有,大部分人自身尚且难保,自己的亲朋好友悉数救出来就够呛,哪有那个能耐和精力去解救其他在水中泡着的人。
  在水中泡了两日,靠民众自发组织自救,等到大雨总算停了下来,雨水渐渐褪去,那些平日里对老百姓吆五喝六、趾高气昂的官兵老爷,才姗姗来迟。
  有死了亲缘手足,极其愤怒的百姓把县官老爷抬起来,扔进水中。
  那官老爷在冷风中瑟瑟发抖了许久,靠着会水性的衙役划着竹排,才把人给救了出来。
  救人的时候,官府都这么不作为,后面放粮仓救济灾民的时候就更加了。
  因为青城水患,城中粮店粮价飞涨,有的人没死在洪水当中,反倒被饿死了。
  被冲垮的堤坝还需要人来修建,若是再下几回雨,淮河水位上升,便又是一场灾祸。
  这次受灾这么严重,又是天灾又是人祸,那当地的官员一直在简单粗暴地处理难民,递上去的折子压下来,死人的数目直接少报一大半。
  最后还是那些难民流窜到了周边城镇,被逼得无奈的难民暴动,事情压不住了,才抵达圣听。
  朝廷已经为灾民拨了款项和粮食,可惜那些灾粮在途中经过层层剥削,到难民手中,也不能剩下多少。
  魏宁未曾到过青城,可也该知道,这偌大一座城池,本不该是这般满目疮痍,毫无生气的样子。
  见浩浩荡荡一群人进城,许多人只是麻木地抬起头看他们一眼,便继续低下头来。
  看上去倒是一只大肥羊,可这些人一个个身强力壮的,他们哪里抢得了这些人的东西。
  至于来往的商队,基本都是黑心商人,和官老爷沆瀣一气,哄抬物价,不顾百姓死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