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收缩战线(3 / 5)
司马冲听得也是眉头一挑,他之前认为林丰是白眼狼,可是秦国的情况,根本没有深思。
他没有想过秦国的野心。
如今看来,是这样的,秦国是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司马冲点了点头,问道:“谢公,你的分析朕也是赞同的。你是说,齐国可以结盟吗?”
“对,是可以结盟的。”
谢崇接过话,又继续道:“陛下,既然懂得了秦国的野心。那么现在,我们就要明确一点,秦国这里是不可能再调和关系的,是不可能再缓和的。”
“不论是求和,亦或是称臣,乃至于割让土地,都不可能。”
“秦国,不会同意的。”
“我们的目标,只能是齐国,寄希望于齐国支持晋国。”
“那么如何让齐国改变方向呢?”
“老臣认为,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晋国要呈现出挡不住秦国的趋势,要呈现出彻底溃败的趋势。到时候,齐国才可能不在偷袭,转而帮助晋国一起抵挡。”
谢崇正色道:“所以老臣现在,有两个方面的建议。”
司马冲眼神期待,说道:“谢公请说。”
谢崇正色道:“第一,陛下撤回前线石裕的大军,把荆州、豫州等地的兵力,全部撤回金陵城附近镇守,占据各处要道,扼守重要的险隘。”
“这是第一步棋,是为了保存实力。”
“如今安排到外面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抵挡秦军,现在撤回,还能保存有生力量。如果是继续在外面鏖战,那么最终的结果,所有的力量全部被歼灭。”
“届时,一点力量都没了。”
“第二,也是为了向齐国证明,我晋国是真的扛不住了。”
“为什么齐国方面,一直不出兵,一直要偷袭,就是为了趁火打劫赚取好处。”
“只要晋国还有抵挡的力量,还能拖住,齐国就不会罢休,就还会继续攻打我们。所以我们撤军,显得晋国彻底挡不住了,齐国就必须介入了。”
“一旦再不介入,晋国灭了,就该轮到齐国。”
谢崇侃侃而谈,正色道:“所以撤回前线大军的同时,就再派遣一个使臣,火速前往齐国,拜见齐国的琅琊王,以及拜见晏子初,早些使得齐国大军拖住秦国的兵力。”
司马冲听完后,心中也是思考着。
这事儿倒是有些可行性。
毕竟,晋国挡不住了,那么齐国的确不可能坐视不理。
司马冲琢磨一番,说道:“谢公,朕还是有一个顾虑。”
谢崇道:“陛下有什么顾虑呢?”
司马冲说道:“一旦我们前线的大军撤回,荆州等于是拱手让给了秦国。庐江郡、豫章郡等地,也一样等于是拱手让给了秦国。到时候,我们还能再收复失地吗?”
谢崇叹息一声,说道:“陛下,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守不住。在外面的军队,有了顾春秋的前车之鉴,谁都知道不必继续抵挡,不必继续厮杀,只要是投降,就可以得到秦国的倚重。”
“这一前提下,留在外面的军队更危险。” ↑返回顶部↑
他没有想过秦国的野心。
如今看来,是这样的,秦国是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司马冲点了点头,问道:“谢公,你的分析朕也是赞同的。你是说,齐国可以结盟吗?”
“对,是可以结盟的。”
谢崇接过话,又继续道:“陛下,既然懂得了秦国的野心。那么现在,我们就要明确一点,秦国这里是不可能再调和关系的,是不可能再缓和的。”
“不论是求和,亦或是称臣,乃至于割让土地,都不可能。”
“秦国,不会同意的。”
“我们的目标,只能是齐国,寄希望于齐国支持晋国。”
“那么如何让齐国改变方向呢?”
“老臣认为,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晋国要呈现出挡不住秦国的趋势,要呈现出彻底溃败的趋势。到时候,齐国才可能不在偷袭,转而帮助晋国一起抵挡。”
谢崇正色道:“所以老臣现在,有两个方面的建议。”
司马冲眼神期待,说道:“谢公请说。”
谢崇正色道:“第一,陛下撤回前线石裕的大军,把荆州、豫州等地的兵力,全部撤回金陵城附近镇守,占据各处要道,扼守重要的险隘。”
“这是第一步棋,是为了保存实力。”
“如今安排到外面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抵挡秦军,现在撤回,还能保存有生力量。如果是继续在外面鏖战,那么最终的结果,所有的力量全部被歼灭。”
“届时,一点力量都没了。”
“第二,也是为了向齐国证明,我晋国是真的扛不住了。”
“为什么齐国方面,一直不出兵,一直要偷袭,就是为了趁火打劫赚取好处。”
“只要晋国还有抵挡的力量,还能拖住,齐国就不会罢休,就还会继续攻打我们。所以我们撤军,显得晋国彻底挡不住了,齐国就必须介入了。”
“一旦再不介入,晋国灭了,就该轮到齐国。”
谢崇侃侃而谈,正色道:“所以撤回前线大军的同时,就再派遣一个使臣,火速前往齐国,拜见齐国的琅琊王,以及拜见晏子初,早些使得齐国大军拖住秦国的兵力。”
司马冲听完后,心中也是思考着。
这事儿倒是有些可行性。
毕竟,晋国挡不住了,那么齐国的确不可能坐视不理。
司马冲琢磨一番,说道:“谢公,朕还是有一个顾虑。”
谢崇道:“陛下有什么顾虑呢?”
司马冲说道:“一旦我们前线的大军撤回,荆州等于是拱手让给了秦国。庐江郡、豫章郡等地,也一样等于是拱手让给了秦国。到时候,我们还能再收复失地吗?”
谢崇叹息一声,说道:“陛下,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守不住。在外面的军队,有了顾春秋的前车之鉴,谁都知道不必继续抵挡,不必继续厮杀,只要是投降,就可以得到秦国的倚重。”
“这一前提下,留在外面的军队更危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