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26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就先吃饭吧。”隋玉说,“做了什么饭?”
  “羊肉焖饭。”小春红回答,“主子,大宛的羊肉好吃,又鲜又嫩,用水氽熟就很香。”
  隋玉能想象,这里的牧草这么鲜嫩,羊肉的味道指定不差。
  刚端上碗,徐大当家和李大当家回来了,隋玉端碗出去,说:“我们做好了饭,二位要不要在我这儿吃?”
  “也好,正好有事跟你说。”徐大当家点头。
  “小春红,去盛饭。”隋玉说,一转头就看见赵秦正在用手抓饭,给他的筷子不见踪影了。
  “别这么惊讶,羊肉焖饭就要这么吃才好吃。”赵秦正色说,“这也是我们这里的吃法。”
  “那我待会儿也试试。”隋玉说。
  “玉掌柜,我们明天估计要动身去下一个城邑,安息帝国的商队前天走了,我们最好追上他们,跟他们换手里的货。”徐大当家说,“大宛的疆土颇丰,城邑也多,指望我们一个个走下来,估计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所以我们都是跟商队换货,或是把货卖给当地的大商队,由他们把布匹卖去其他城邑,我们则是买到自己想要的货物,就踏上回程的路。”
  “听你们的。”隋玉说,“劳你们费心了。”
  徐大当家摆手,“这没什么,你第一次过来不明白罢了,下次再来就知道了。商队走商,难就难在路上,至于交易,跟行路相比要简单许多。”
  “这个城邑也有两家收购绸缎的客家。”赵秦开口插话。
  “我晓得,我们去问价了,价钱有些低。”徐大当家说,“我们再往前走走。”
  隋玉跟他们私下商量了,在买消息方面,四家轮流着出钱,一个消息四家共享,免得花费不必要的钱。
  商队又歇半天,次日,四个商队离开这座城邑,又往西南方向走。
  小阿妹赶着羊群去吃草,她跟绿芽儿摆手,目送商队远去,她拿着大剪子去给羊剪毛。
  草场上牛羊遍地,远离城邑了,人和牲畜的影子才消失不见,草丛里却多了鸟雀的踪影,在驼铃声的惊扰下,它们簌簌起飞,带着花粉和草屑满天飞。
  商队横渡,野草倒地,然而不过一个夜晚,草场上踏出来的痕迹很快又消失不见,折断的野草为新生的野草腾出生长空间,在这个自由又了无人烟的草场上,花花草草野蛮生长。
  第282章 路遇故人
  在了无人烟的草原上行走三天后,路旁逐渐有了人生活的痕迹,湖泊下方的农田里稻苗长得正盛,水鸭子在稻田觅食,驼队经过,水鸭嘎嘎乱叫,扑棱棱蹿进稻田深处不见踪影了。
  “这是从你们大汉朝传来的水稻。”赵秦说。
  “在我们的水稻传过来之前,你们这里没有水稻种植吗?”隋玉问。
  “那我不清楚,在那之前我还没出生。”赵秦不种地,也就没了解过,“我只听说好多年前,大汉的使团往来频繁,你们的皇帝将汉地的良种赠送给我们,我们把大宛独有的良种马和果茎之物回赠给你们。之后又有商队过来,他们运走了我们的药材、羊毛毯、长毛狮等等,也带来了织布机、灶台、烟囱、绸缎、丝帛等等,你们在我们这里可以看见很多汉地的东西。”
  正说着,隋玉的视野里出现一处农家,土石为基,墙面半是夯土半是木头,屋顶是圆形的,这一点很有异域风情,但在一处矮房顶上突兀地竖着一个烟囱。戴着黑红色小帽的妇人从屋里探头出来,她穿着淡紫色的纱裙,立在门外好奇地望着过路的商队。
  徐氏商队的译人走过去打听前几日有没有路过的商队,得知了消息,商队继续赶路。
  “还有多久才到下一个城邑?”宋娴问。
  “没多久了,顶多再有两天,下一个城邑是个大城,你们的商货应当能卖出去。”赵秦说。
  如他所说,当人烟越发稠密,路旁的农田越发多时,占地颇大的城邑出现在眼前。
  跟上一个城邑不同,这个城邑的百姓是以农耕为主,过着群居的生活,人烟繁盛,故而形成一座大城。
  还没进城,先有驼铃声出来了,两个商队越来越近,两方都认出了彼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