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2 / 4)
胡聘之笑了,“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倭国便是明证。大清国弱民贫,遍遭列强之宰割,不施变法,静待亡国乎?老夫身为国之重臣,岂可置国事于不顾?贤侄说笑了。”
康凡苦口婆心地相劝,但胡聘之态度坚决,不为所动。康凡白费一番口舌。
“有些事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康凡你不是神仙。”梅香劝道。
康凡黯然,现在最要紧的是利用这段难得的发展时间让宁武府辖区的综合实力首先得到增强,确立自身的技术优势,再利用这一优势逐步向全省扩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而诸如戊戌变法等这些目前自己还左右不了的事只能听之任之了。
宁武府的工业体系建成后,梅香的同学们已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消化吸收了带来的那四辆汽车的先进工业科技,他们在科研中心研制出的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动力等陆续开始应用于本地工农业生产中,立即便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况:冶金、化工、电气、光学等工业部门发展起来后就能够为机械制造业提供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而机械制造业得到这些支持后就能够生产出各类机床和机械产品例如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甚至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等,当然也就能够生产枪炮、弹药等武器装备。由于机械制造业是最能代表工业整体实力的部门,所以康凡将其摆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而梅香的同学们也很清楚这一点,并为此而积极努力着。
京太线于1897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后,开始时一直使用着那些朝廷配给的又旧又小的老古董火车。这些进口的欧美火车非常原始,功率小、效率低,而且故障不断,性能实在是不敢恭维。后来,机械联合企业蒸汽机车分厂的梅香的几个同学和工人们一起努力,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蒸汽机车:每台新型机车的输出功率提高到3千马力以上,试验时曾达到过150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一次能够牵引2千多吨的货物,性能远远超过当代西方列强的产品。
新型机车外形高大威猛,行驶起来喷云吐雾,气壮山河,成为了宁武府工业界勇于开拓、进取的象征,随即取名为“勇进”型蒸汽机车。新式“勇进”型蒸汽机车于1898年春季投入使用后,虽然产量不大,但缓慢而坚决地逐步替换掉了原来那些进口的老古董火车,最终攫取了铁路线的全部机车牵引任务。于是,康凡看准时机,通过胡聘之上奏光绪皇帝,代清政府偿还了向英国人借的筑路款,争取到了整条铁路的路权,将这条物流命脉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梅香的同学们以钟汉强的那辆厢式货车的汽油发动机为参照,设计研制了一种功率为12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紧接着,一种使用这种发动机、采用合成橡胶高花纹低压充气轮胎的拖拉机就被研制出来。注入采用煤炭液化技术制取出来的汽油后,轰隆隆的在贺家的田地里进行了成功试验。由于其体积小、气力大,取名为“甲虫”。
转眼到了1898年的春耕时节,第一批赶制出来的6台“甲虫”拖拉机由梅香的几个同学亲自驾驶,在神池县境一个最大的官办农场里上好耕犁就开始耕作。尽管这些拖拉机还简陋的很,但却是真正的动力农业机械:眼看着青烟喷吐、马达轰鸣后,肥沃的黑土刷刷地从耕犁下翻滚而出,转瞬之间便从田头冲到了田尾。照此看来,一台这样的家伙就是一百头牛也是比不上的呀!
胡聘之、俞好、贺水长等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尽管早在1889年,美国芝加哥的查达发动机公司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内燃机的“巴加”号农用拖拉机,但在当代的中国,还从未出现过这种怪物。如何能叫人不惊奇?
基于sx2300越野车的技术而研制运输汽车、大功率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基于大客车与厢式货车的技术而研制客运汽车与轻型货车等的计划也在紧张实施中。毋庸置疑,从此之后,宁武府的机械制造业带给当代世界的震撼将接踵而至!
第三十一章 我做了架飞机
“我也该做点事了。”康凡在大家都在忙着各自事业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那个惊天动地的发明开始做实质性工作了。
随着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生产日显重要。康凡相信梅香的同学们能够不断的研制出新型化肥、农药以及高效杀虫剂,那些在当代世界广泛使用的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是绝对不能再使用的。因此,他现在考虑的是怎样造出几架飞机,用于播撒农药、飞播种草、杀虫等。这个想法在钟汉强看来简直是疯狂透顶!
“耍大了吧,康凡?”钟汉强傻眼了。
康凡不禁笑起来,“现在学生们都忙得焦头烂额了,就剩你能帮我了。你表个态吧。”
钟汉强知道康凡只要决定了要做就一定会去做,但造飞机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出康凡怎样才能造出飞机来!可帮忙那是必须的。
钟汉强的那辆厢式货车的汽油发动机经梅香的同学们拆解研究后又被按原样装了回去,但这种发动机非常轻巧,重量/马力比相当高,作为拟制中的飞机的发动机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两人重又把它从货车上拆下并进行了必要的改装:在保证发动机各项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去掉所有能去掉的重量,用于驱动一具用手工削制的直径两米的木制两叶螺旋桨。
接着,找来两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按照康凡亲手绘制的零件图纸,用上好的木材制成飞机机身和机翼以及副翼、方向舵等的骨架,骨架间隙用隔框支撑,构成机身形状、机翼翼形和活动翼面,外部再用浸过树脂的棉/纶织物制成的蒙皮进行包覆。主起落架轮和尾轮直接使用新式马车车轮,并装上了弹簧减震器。专门用木板做了一个坐舱,安上了坐垫和靠背。坐舱里安装了发动机操作装置、用钢索操纵的简易的活动翼面操作装置和刹车装置,加装了挡风玻璃。
注了汽油后,在地面进行了几次试车和滑跑,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又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接下来就该进行危险极大的升空试验了。为以防万一,康凡用丝绸和绳索做了一顶巨大的降落伞叠好后背在身上。
这架飞机被做成升力很大的上下双翼结构,一旦发生发动机空中停车事故,依靠机翼产生的巨大升力也能安全的滑翔到地面,其实就是一架有动力的滑翔机,更何况,飞机的发动机足够优秀。
钟汉强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航空,所以康凡讲的那些理论他根本就听不懂。而康凡是个航空爱好者,对航空理论很有研究,中学时就是学校航模队的主力,进入军区特战队后又进行过严格的空降训练,积累了实际飞行经验。其实康凡在制造这架飞机之前已经做了好几个模型进行过滑翔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是在清盛营中做的:康凡将制成的没有动力的飞机在官兵们的帮助下象放风筝一样的迎风升上了天空,证明自己设计的飞机气动外形很合理。这架飞机的设计图纸就是依照实验取得成功的几个模型确定的,只是怕梅香和大家知道后因为危险而反对,康凡一直秘而不宣。
在清盛营指挥部大楼前那块平坦而宽广的草坪上,在钟汉强和官兵们的注视下,康凡在经过了几次短距离的滑跑试验后,加大了油门。立刻,功率强大的发动机驱动巨大的螺旋桨,拉着轻盈的飞机风驰电掣的向前冲去,在地面滑跑了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便成功升上了天空!
据史书记载,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自制的飞机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飞行,而康凡却在1898年3月,也就是提前了5年在中国山西宁武府辖区完成了飞机的载人飞行。
康凡对自己制造的飞机性能有足够的自信,当初最担心的是安装了发动机后的飞机重心的变化影响飞机稳定的问题,现在看起来,飞机飞行非常平稳,配平的问题应该是成功解决了。等以后有了功率更大的汽油发动机后,飞机的性能会更好。
康凡重点检验了飞机的活动翼面操作装置,进行了几次转弯和上升、下滑测试,感觉操纵有些笨拙,但还称得上堪用,有待今后改进。沿着正在施工的晋兴铁路线,保持大约2百米高度,来来回回飞了几圈,终于找到了穿着白大褂坐在马车上、正在给筑路官兵们发放药品的梅香。康凡努力控制着飞机保持稳定的高度和速度,绕着马车,转圈飞行。
地面上的人都冲着天上看,当然梅香也不例外,看着看着她就感觉不对了:驾驶这架简陋得掉渣的飞机的人不是康凡是谁?!她的心咚咚的剧烈跳动起来,急忙跳下马车,激动的向天上的康凡挥手。康凡看见了,腾出一支手也向梅香挥动着,之后,做了一个飞吻的动作,调皮的笑了。
“你这个兵愣子!”梅香激动得热泪横流。自从晋兴铁路计划开始实施后,梅香这个宁武府医疗卫生部部长就率领广大医务人员奔赴各个工地服务,和康凡是见少离多,却没想到这家伙背着自己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出来,真是叫人又爱又恨!
梅香的同学们对康凡和钟汉强制造的这架飞机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同学在看到飞机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东西竟然也能飞起来?当然,对于这些看惯了精巧的21世纪飞机的同学们来讲,这架发动机外露、由木材和奇怪的布构成的东西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和“飞机”这个词联系起来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创举,康凡的英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又高大了一节子。
在现有飞机的基础上,康凡和梅香的几个同学一起又进行了改进:把裸露的发动机用铝合金薄板包覆起来,制成整流罩,既保护了发动机又减少了空气阻力。在机腹增加了一个冷却空气进气口,增加了一个后座舱,前座舱加了简单的仪表,整个座舱加装了顶盖和围壁,变成了封闭式。改进了机身和机翼结构,增加了强度和减轻了重量。重新设计了飞机的操纵系统,使飞机反应更敏捷更易操纵。增加了一个机身油箱,留空时间延长了一倍。全部蒙布喷涂白色油漆,并用红色油漆在机尾写了两个楷体大字:宁武。 ↑返回顶部↑
康凡苦口婆心地相劝,但胡聘之态度坚决,不为所动。康凡白费一番口舌。
“有些事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康凡你不是神仙。”梅香劝道。
康凡黯然,现在最要紧的是利用这段难得的发展时间让宁武府辖区的综合实力首先得到增强,确立自身的技术优势,再利用这一优势逐步向全省扩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而诸如戊戌变法等这些目前自己还左右不了的事只能听之任之了。
宁武府的工业体系建成后,梅香的同学们已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消化吸收了带来的那四辆汽车的先进工业科技,他们在科研中心研制出的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动力等陆续开始应用于本地工农业生产中,立即便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况:冶金、化工、电气、光学等工业部门发展起来后就能够为机械制造业提供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而机械制造业得到这些支持后就能够生产出各类机床和机械产品例如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甚至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等,当然也就能够生产枪炮、弹药等武器装备。由于机械制造业是最能代表工业整体实力的部门,所以康凡将其摆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而梅香的同学们也很清楚这一点,并为此而积极努力着。
京太线于1897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后,开始时一直使用着那些朝廷配给的又旧又小的老古董火车。这些进口的欧美火车非常原始,功率小、效率低,而且故障不断,性能实在是不敢恭维。后来,机械联合企业蒸汽机车分厂的梅香的几个同学和工人们一起努力,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蒸汽机车:每台新型机车的输出功率提高到3千马力以上,试验时曾达到过150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一次能够牵引2千多吨的货物,性能远远超过当代西方列强的产品。
新型机车外形高大威猛,行驶起来喷云吐雾,气壮山河,成为了宁武府工业界勇于开拓、进取的象征,随即取名为“勇进”型蒸汽机车。新式“勇进”型蒸汽机车于1898年春季投入使用后,虽然产量不大,但缓慢而坚决地逐步替换掉了原来那些进口的老古董火车,最终攫取了铁路线的全部机车牵引任务。于是,康凡看准时机,通过胡聘之上奏光绪皇帝,代清政府偿还了向英国人借的筑路款,争取到了整条铁路的路权,将这条物流命脉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梅香的同学们以钟汉强的那辆厢式货车的汽油发动机为参照,设计研制了一种功率为12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紧接着,一种使用这种发动机、采用合成橡胶高花纹低压充气轮胎的拖拉机就被研制出来。注入采用煤炭液化技术制取出来的汽油后,轰隆隆的在贺家的田地里进行了成功试验。由于其体积小、气力大,取名为“甲虫”。
转眼到了1898年的春耕时节,第一批赶制出来的6台“甲虫”拖拉机由梅香的几个同学亲自驾驶,在神池县境一个最大的官办农场里上好耕犁就开始耕作。尽管这些拖拉机还简陋的很,但却是真正的动力农业机械:眼看着青烟喷吐、马达轰鸣后,肥沃的黑土刷刷地从耕犁下翻滚而出,转瞬之间便从田头冲到了田尾。照此看来,一台这样的家伙就是一百头牛也是比不上的呀!
胡聘之、俞好、贺水长等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尽管早在1889年,美国芝加哥的查达发动机公司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内燃机的“巴加”号农用拖拉机,但在当代的中国,还从未出现过这种怪物。如何能叫人不惊奇?
基于sx2300越野车的技术而研制运输汽车、大功率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基于大客车与厢式货车的技术而研制客运汽车与轻型货车等的计划也在紧张实施中。毋庸置疑,从此之后,宁武府的机械制造业带给当代世界的震撼将接踵而至!
第三十一章 我做了架飞机
“我也该做点事了。”康凡在大家都在忙着各自事业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那个惊天动地的发明开始做实质性工作了。
随着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生产日显重要。康凡相信梅香的同学们能够不断的研制出新型化肥、农药以及高效杀虫剂,那些在当代世界广泛使用的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是绝对不能再使用的。因此,他现在考虑的是怎样造出几架飞机,用于播撒农药、飞播种草、杀虫等。这个想法在钟汉强看来简直是疯狂透顶!
“耍大了吧,康凡?”钟汉强傻眼了。
康凡不禁笑起来,“现在学生们都忙得焦头烂额了,就剩你能帮我了。你表个态吧。”
钟汉强知道康凡只要决定了要做就一定会去做,但造飞机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出康凡怎样才能造出飞机来!可帮忙那是必须的。
钟汉强的那辆厢式货车的汽油发动机经梅香的同学们拆解研究后又被按原样装了回去,但这种发动机非常轻巧,重量/马力比相当高,作为拟制中的飞机的发动机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两人重又把它从货车上拆下并进行了必要的改装:在保证发动机各项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去掉所有能去掉的重量,用于驱动一具用手工削制的直径两米的木制两叶螺旋桨。
接着,找来两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按照康凡亲手绘制的零件图纸,用上好的木材制成飞机机身和机翼以及副翼、方向舵等的骨架,骨架间隙用隔框支撑,构成机身形状、机翼翼形和活动翼面,外部再用浸过树脂的棉/纶织物制成的蒙皮进行包覆。主起落架轮和尾轮直接使用新式马车车轮,并装上了弹簧减震器。专门用木板做了一个坐舱,安上了坐垫和靠背。坐舱里安装了发动机操作装置、用钢索操纵的简易的活动翼面操作装置和刹车装置,加装了挡风玻璃。
注了汽油后,在地面进行了几次试车和滑跑,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又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接下来就该进行危险极大的升空试验了。为以防万一,康凡用丝绸和绳索做了一顶巨大的降落伞叠好后背在身上。
这架飞机被做成升力很大的上下双翼结构,一旦发生发动机空中停车事故,依靠机翼产生的巨大升力也能安全的滑翔到地面,其实就是一架有动力的滑翔机,更何况,飞机的发动机足够优秀。
钟汉强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航空,所以康凡讲的那些理论他根本就听不懂。而康凡是个航空爱好者,对航空理论很有研究,中学时就是学校航模队的主力,进入军区特战队后又进行过严格的空降训练,积累了实际飞行经验。其实康凡在制造这架飞机之前已经做了好几个模型进行过滑翔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是在清盛营中做的:康凡将制成的没有动力的飞机在官兵们的帮助下象放风筝一样的迎风升上了天空,证明自己设计的飞机气动外形很合理。这架飞机的设计图纸就是依照实验取得成功的几个模型确定的,只是怕梅香和大家知道后因为危险而反对,康凡一直秘而不宣。
在清盛营指挥部大楼前那块平坦而宽广的草坪上,在钟汉强和官兵们的注视下,康凡在经过了几次短距离的滑跑试验后,加大了油门。立刻,功率强大的发动机驱动巨大的螺旋桨,拉着轻盈的飞机风驰电掣的向前冲去,在地面滑跑了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便成功升上了天空!
据史书记载,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自制的飞机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飞行,而康凡却在1898年3月,也就是提前了5年在中国山西宁武府辖区完成了飞机的载人飞行。
康凡对自己制造的飞机性能有足够的自信,当初最担心的是安装了发动机后的飞机重心的变化影响飞机稳定的问题,现在看起来,飞机飞行非常平稳,配平的问题应该是成功解决了。等以后有了功率更大的汽油发动机后,飞机的性能会更好。
康凡重点检验了飞机的活动翼面操作装置,进行了几次转弯和上升、下滑测试,感觉操纵有些笨拙,但还称得上堪用,有待今后改进。沿着正在施工的晋兴铁路线,保持大约2百米高度,来来回回飞了几圈,终于找到了穿着白大褂坐在马车上、正在给筑路官兵们发放药品的梅香。康凡努力控制着飞机保持稳定的高度和速度,绕着马车,转圈飞行。
地面上的人都冲着天上看,当然梅香也不例外,看着看着她就感觉不对了:驾驶这架简陋得掉渣的飞机的人不是康凡是谁?!她的心咚咚的剧烈跳动起来,急忙跳下马车,激动的向天上的康凡挥手。康凡看见了,腾出一支手也向梅香挥动着,之后,做了一个飞吻的动作,调皮的笑了。
“你这个兵愣子!”梅香激动得热泪横流。自从晋兴铁路计划开始实施后,梅香这个宁武府医疗卫生部部长就率领广大医务人员奔赴各个工地服务,和康凡是见少离多,却没想到这家伙背着自己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出来,真是叫人又爱又恨!
梅香的同学们对康凡和钟汉强制造的这架飞机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同学在看到飞机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东西竟然也能飞起来?当然,对于这些看惯了精巧的21世纪飞机的同学们来讲,这架发动机外露、由木材和奇怪的布构成的东西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和“飞机”这个词联系起来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创举,康凡的英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又高大了一节子。
在现有飞机的基础上,康凡和梅香的几个同学一起又进行了改进:把裸露的发动机用铝合金薄板包覆起来,制成整流罩,既保护了发动机又减少了空气阻力。在机腹增加了一个冷却空气进气口,增加了一个后座舱,前座舱加了简单的仪表,整个座舱加装了顶盖和围壁,变成了封闭式。改进了机身和机翼结构,增加了强度和减轻了重量。重新设计了飞机的操纵系统,使飞机反应更敏捷更易操纵。增加了一个机身油箱,留空时间延长了一倍。全部蒙布喷涂白色油漆,并用红色油漆在机尾写了两个楷体大字:宁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