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路边有好多栀子树,高楼大厦也有,旧式的建筑也多,充满了人文气息,在这样初醒的清晨,看着街上那些辛苦的环卫工人做着清洁工作,让我感觉有着不一样的美好。
  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天终于大亮,路上的行人和车流也开始多了起来,听着周围那些腔调古怪、语速颇快的方言,感觉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走到了一处城市广场,兜里面的电话响起,嗡嗡嗡地震动,却正是杂毛小道打了过来,问我在哪儿呢。我拦住一个路人问清楚之后,把路标说给他听,杂毛小道也不熟悉,回头问了一下小叔,然后说太远了,让我自己直接打车到他这儿来。
  我拦了一辆出租车,按照杂毛小道说的地址找过去,却是一处比较偏僻的旧城区,落脚点也不是什么高档酒店,而是一处类似于招待所之类的小旅馆。
  下了车,我正四处观察呢,头顶一道黑影掠过,却是虎皮猫大人飞了过来,高声喊道:“小毒物,你忒慢了。我媳妇儿呢,我媳妇儿呢?”
  这时杂毛小道也从旁边走了过来,拍着我肩膀,后面还跟着一人,却是好久没有见面的小叔萧应武。小叔见到我十分高兴,过来帮我拎行李,说陆左,等你一会儿了,来,先把东西放好,然后我们去吃早餐。
  我瞧见小叔伸手过来拿行李,左手灵活,不由得惊讶地说:“呀,小叔,你的手……”
  听到我的话,小叔将左手伸到我的面前来,捏了捏拳头,发出一阵爆响,拉着我说道:“这义肢真的很不错,经过移植和适应性训练之后,跟真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听小明说这手还是你托了关系,找你在总局的那个师叔祖要的名额,小叔还真的得好好谢你呢……”
  我摆摆手,说小叔你说哪门子见外的话,我也就使顺嘴一提,真正出力的还是大师兄,看的也是老萧的面子,跟我倒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我们在门前这一番客气,杂毛小道倒是耐不住性子,拉着我们上了楼。
  在旅馆房间里放下行李,我瞧着这简陋的环境,疑惑地问杂毛小道,说老萧,不是刚刚发了年底分红么,不至于住这么差的地方吧?杂毛小道没说话,小叔倒是开了口,说我们这次来呢,是非官方的,住大酒店呢条件好是好,但容易遇到熟人,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过来的,你有我没有,到时候肯定又是一番龙争虎斗,还不如低调一些,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你说是不是?
  我举起大拇哥儿,说小叔考虑事情就是周全,这龙涎水可是连大内都眼巴巴瞅着的,倘若这回真的让俺们得了手,众所周知,说不定连洞庭湖都出不去。
  如此商量一番,我问起说接下来我们该干嘛去,杂毛小道说我们什么也干不了,据说那个慈元阁的坐阁道人掌握了一些关于真龙的线索,估计要等他们大队人马赶到,我们跟在后面,或许还得趁乱,方能摸到些甜头吃。
  杂毛小道想了一下,说今天下午在岳阳楼附近,听说有一场讲数,关于崂山和龙虎山天师道的冲突,我们不妨去看一看。
  我点头,说好,看看热闹也是应当的。
  放好了东西,我们下楼吃早餐,杂毛小道吃不得辣,被那红油油的汤粉辣得直流泪水,完了之后我们前往湖区,租了一条船,准备在这片湖域熟悉水情。
  在没有来到洞庭湖之前,我听说那八百里洞庭,只以为夸张,然而这临湖一观,方才觉得当真是不虚,遥目远望,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竟然有那大海一般的壮阔波澜,听开船的那渔家说早些年的湖面更加宽广,鄂北湘南,两省以此湖隔界,着实宽广。
  逛了一阵天,接着杂毛小道掏出三张人皮面具来,说是大师兄给的,给我们三人换了面目之后,前往岳阳楼。
  第四章 奇人荟萃
  当今庙堂之上,修行者的势力相互牵扯掣肘,实力最大的自然是建国初年8341部队留下来的老臣,以及其后辈子孙,这部分人是大内侍卫出身,有着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理念,维持有关部门最基本的格调和规则,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有许映愚,以及其他我不知晓的人物。
  而其余的,则是后来陆续出仕的各路门派、宗族的代言人,例如大师兄之于茅山、赵承风至于天师道,以及其他文中未有提及之人,这里面的派别林立,千奇百怪,我知道的也不多,唯恐懂行的人出来斧正,平添许多笑话,便不赘叙。
  不过据我所知,天师道自古以来都是敬奉正统的,虽然在建国前有分支随着国民党迁移台湾,或者如同北宗罗恩平去了海外,但一向作为中流砥柱的龙虎山,却总是能够紧跟着中央的脚步,保持一致,故而在庙堂中的势力也颇大,与茅山是旗鼓相当,部分伯仲,但是至于崂山,虽然在位于白云观的全国道教理事协会中也有那么一席之地,但是除了鲁东等地,影响力倒也不算大。
  终上所述,这两者争执起来,明面上看,崂山倒是略处于下风。
  关于两者的争执,我听杂毛小道刚才跟我讲闻,其实也只是小事,不过就是些口舌之争,然后双方最后还是忍耐不住动了手,结果都伤了人,于是就把事情给闹大了。
  不过其实说句实话,这龙虎山与崂山虽然同为道门,但却早有宿怨,远些时候也不提,单说当年单单为那十大高手的名次高低,门下弟子便闹过几次。这修得道、养得真的高明之辈,自然不会为些许名利去撕破脸皮,但是许多刚刚入得门道,心浮气躁的子弟却不再少数,如此拌嘴磨皮,事儿说多了便有了火气,故而争论不休,纷争也从来没有断绝。
  此为本次讲数的情况,我、杂毛小道和三叔也都换了面目,装作三个路人甲乙丙,靠着湖畔下了船,然后故作悠闲地朝着岳阳楼景区走去。
  说到岳阳楼,许多朋友可能犹记得读书时,曾经背诵过范仲淹老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登岳阳楼记》,或许全文已忘,至少还记得那位北宋名臣振聋发聩的呐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非圣贤,这种精神搁现代社会是很少见的,至少我是做不到。
  不过倘若哪位朋友有幸回顾全文,却也能够从里面找到关于此间美景的描述。我们三人便来到了两派约定讲数的酒楼,此处仿那岳阳楼般建于湖畔,木楼雕琢,古色古香,看上去倒也十分富丽堂皇,气度俨然。
  走到门口,这时有工作人员来拦住,十分恭敬地鞠躬道歉,说这里已经被人包场了,暂时不接待临时游客,倘若是喜欢本店的菜肴,还请明天再来光临,如有什么不便之处,还望海涵。
  到底是大门派,端的是大手笔,不过我们倒也没有耽搁,小叔朝着里间朗声喊道:“这崂山、天师开门迎客,有请那各路的江湖朋友来捧场,共观讲数,现如今为何要拦着我们,这却是什么道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