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贵妃一声叹息,并无言语。
  过了几日,宣康帝同太子说明,令礼部奉旨赐婚。不说赵旭接到旨意后何等的欣喜若狂,也不说赵夫人又是何等懊恼,且说郭拂仙得知消息后,想到林如海是赵安的义父,在给林如海的信中,便也提到了此事,正在林如海现今接到的书信中。
  此事早在林如海预料之中,看罢书信,便说给贾敏知道。
  贾敏闻言,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赵安有一门显赫亲事,想来她父母不敢再怠慢她了,皇子大婚,准备婚礼也得一二年的工夫,宫里还得派宫女嬷嬷过去服侍,并教其宫中礼仪,赵安出阁前的日子必然极好。忧的是嫁给皇子,又哪里能得清静。
  林如海劝道:“我看九皇子倒好,安安稳稳地做一贤王,安丫头的日子未必不清静,瞧太子妃,那才是有的操心呢。”太子妃只有等到太子平安登基自己被封为皇后才能放心,但是自己又有儿女,太子也有其他庶子,少不得又要面对一场腥风血雨,反倒是做王妃更清静些,只要老实本分,太子便不会对他们如何。
  相比上辈子,赵安虽没有了皇后之尊,但不必面对自己儿子再有夺嫡之争,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何况,面对三宫六院争奇斗艳,哪里比得在王府中的清静。也只有后宫不在意嫔妃数目,寻常王府之家的姬妾却是有数目的,在王府中,能有名分的仅两个到四个,还是在王爷未有子的情况下,多了便是逾制,必得弹劾,而宫里最不在意这些规矩,后宫当有四妃,但是宣康帝后宫封妃的却不止贵淑德贤四个,没有名分的宫人就更多了。
  贾敏叹道:“但愿如此了。”
  随即又问道:“应天府那边可查到了什么眉目没有?”
  林如海摇头道:“咱们派人去时已经晚了,哪里那么容易查?若是容易查得出来,也就不会处处谨慎,处处防范了。再说,心里有数即可。不管是否有人从中挑唆,总而言之,没人教薛蟠对着咱们孩子说那样的话。”
  贾敏道:“还是仔细查清楚的好,有这样一个人鬼鬼祟祟,窥视着咱们,到底不自在。”
  林如海点点头,笑道:“放心罢,那么多人去查,总能查到一丝蛛丝马迹。该让睿儿历练历练了,单是读书可不成。将来出仕,面对的可不止这么一点子小事,比这更难听的话好多着呢。他俩倒是不肯吃亏,揍了薛蟠一顿。”
  贾敏道:“打得好!若是我在,叫人撕了薛蟠那张脏嘴才是。”
  林如海顿时失笑,林睿和俞恒此举他亦甚是满意,虽说是薛蟠之过,但只整治薛蟠足矣,出了气,揭开不提,并不会殃及无辜,若是旁人经历此事,说不定连薛家都得遭殃了。人生在世,自当杀伐决断,但却不能戾气太重,免得有伤天和。
  林如海笑道:“你若如此,说不得反倒让人记恨了。”
  贾敏登时想起王夫人,皱眉道:“真真是一脉相承,到底是姐妹不成?王子腾行事那般无理,听说王仁也是个这样的性子,不知道他们家是如何教养的。”
  林如海正色道:“莫看王家,便是其他人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富不过三代亦非虚话。所谓科举,也不过是寒门子弟的登天之梯晋身之道,十个里你能找出两个世家子弟便已是极好了。因此,咱们须得好生教养子孙,万万不能败坏了祖宗的基业。”
  贾敏好笑道:“老爷不说,我也知道,何尝溺爱过睿儿了?智儿如今年小,又弱,我才多疼些,等他长大启蒙了,自有老爷教养。”
  说完,朝正在描红的黛玉招了招手,道:“玉儿,快过来,叫你父亲教你读书,你好好跟你父亲学,咱们家便是个女公子,也得比别人家的爷们强些才好。”
  黛玉早就不想练字了,笑嘻嘻地握着毛笔跑过来,脚下一个踉跄,不小心往前一扑,趴倒在地,林如海抢救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毛笔瞬间脱手,落在自己的袍子上,划出一道墨痕。幸而地面上都铺着厚厚的锦毯,黛玉倒也不觉得疼,不必别人扶就爬起来了,待她看到林如海的袍子脏了,顿时纠起眉头,道:“爹爹,等我长大了,给你做新衣服穿。”
  林如海笑道:“那为父可就等着玉儿做的新衣裳了。”
  他不觉想起女儿的一手好针线,何等精巧,颇有苏绣之韵,奈何自己在她六七岁时送她进京,再见又是自己将死之时,竟未曾穿上女儿做的衣裳鞋袜,反倒是贾宝玉得了好些黛玉做的针线,荷包、香囊、玉上的穗子等等,便是薛姨妈过生日,黛玉也送了两色针线,又会裁剪,哪里想到在别人嘴里,黛玉却是横针不动竖针不拈的。
  林如海愈加心疼女儿在荣国府里受到的委屈,抱着黛玉坐在腿上,道:“不过玉儿是大家小姐,可不能太过劳累,咱们家又不缺针线上的人。”
  黛玉瞥了瞥林如海才换下来的袍子,点头答应不提。
  贾敏见他们父女才说了几句话就挪到窗下读书认字去,不由得一笑,想到黛玉如此娇养,不觉想起自己虽收了赵安做义女,偏生早早远离京城,竟未回去过,不曾照应半分,不由得有些愧疚,忙忙地打点东西,都是自己梯己中的珍稀之物,给赵安做嫁妆。
  堪堪料理妥当,已进六月了,金陵传来消息说,薛蟠前去醉仙楼乃是巧合,并未人为。
  林如海不禁哑然失笑,历经世故,反倒把事情想得太繁杂了些。人活一世,往往因为种种事情失去本心,不曾想,自己竟然也因此想多了。
  贾敏却道:“我却不信,不是说有人挑唆了薛蟠去醉仙楼么?”薛老爷在知道有人挑唆薛蟠后,立时便告诉程胜了,意图减轻薛蟠之过,程胜自然不会瞒着林如海夫妇,而且薛家送礼时,亦曾对此详细说明。
  林如海道:“薛蟠是个没主见的,有人提议他去醉仙楼,并非罕事。既然程知府和何大人打探的结果都一样,又有俞家哥儿的人亦是,想来错不了。”
  贾敏怔了怔,道:“这么说来,竟是咱们想多了?白白浪费许多工夫?”
  林如海笑道:“谨慎为上。睿儿从中知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许多事不能光靠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何先生借此名过去又能帮衬程知府,倒也算不上浪费工夫。再说了,这也给咱们一个教训,往往是极简单极寻常的一件事,是咱们想得太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