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讲学论武(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仁甫一听之下,瞪大眼睛,把视线转向朱由检,他这才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位年轻公子。
  说句实话,他原先见这公子皮肤白皙,少年俊秀,又听说过张岱某方面癖好,还曾经产生过一些不好的联想,以为张岱最开始对他说的什么旅途结识的友人,不过是托词。
  因此一直对这个年轻公子没正眼看过。
  现在听张岱说刚才那技惊四座,见识超群的两人,不过是这个公子的仆从。
  这才心中震动,有些悚然。
  连忙对着朱由检,拱手做了一个长揖,连声说道:
  “失敬、失敬。这仆从见识已是如此高明,那方公子之超俗更可想而知。公子可否亲自论述一二,启发愚蒙。”
  他说这话倒是真心诚意求教,仆人家丁见识如此,从主人嘴里说出来的自然就更发人深省。
  书院那些童生的眼光,也都齐刷刷汇聚在朱由检身上。
  尤其是那陈钺的目光更是热切,他刚才听了张渊的一番话,便有如梦中点醒,茅塞顿开之感。
  现在听说张渊、颜朴两人还不过是朱由检的仆从,也确实好奇这主人的见识又会高明到什么程度。
  朱由检见这情形,也不好推辞。
  好在他后世读过一些明代思想史的论着,结合实践检验的哲学理念,也曾有过一些思索,未尝不可以说上一说。
  于是点点头道:
  “朝廷科考加考武技,想来也不单是为武而武,原是让天下士子能将四书所学道理,真切用于实处。此正合先儒修身大义。”
  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何仁甫,问道:
  “何先生,可知嘉靖之时,戚少保最佩服谁的枪法?”
  何仁甫对兵事向来不屑一顾,骤然被问及,顿时茫然,只得摇头道:
  “这个,鄙人对此倒是未曾留意。”
  旁边的童生队伍里,陈钺目光闪动,似乎有话要说。
  朱由检瞥了他一眼,道:“你说。”
  陈钺兴奋道:
  “这个定然是俞大猷将军了。”
  他虽然刚才听了张渊的话,下决心做好安心定气修身功夫。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碰到自己觉得有把握的问题,终究还是忍耐不住,跃跃欲试,想在人前表现一番。
  他眉飞色舞道:
  “俞将军的武艺纵然不是天下无敌,也差之不远。俺曾听说他到少林寺去挑战,少林和尚都没有一个打得过他的。反过来要俞将军传授技艺。戚少保又和俞将军相熟,自然最佩服俞将军了。”
  朱由检摇摇头道:“不是,俞虚江的枪法虽然也高明,但戚少保明确表达过佩服之情的,却是唐顺之唐荆川。”
  “唐荆川?”这回却是何仁甫诧异,对唐顺之的名字,他还是知道的,“就是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唐荆川?”
  “正是!”朱由检点头道。
  何仁甫疑惑道:“鄙人只知道唐荆川在文坛享有盛誉,和归有光、王慎中并列为嘉靖文坛三大家,却不知他武艺枪法竟也如此了得。莫非是传言夸张,同一人岂能即是文坛巨子,又是枪法高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