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难道固定电话和电话簿的需求已经少到免费发放了吗?无论如何,想要的东西到手了,利根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他将几本电话簿放进袋子里,匆匆离开了电信局办事处。
  回到宿舍,利根立刻打开仙台市的部分。
  他要找的是第三个人物。在狱中多年的利根想找人的时候,头一个想到的是从电话簿查出对方的住址。只要在104查号台登录在案,光靠姓名就可以知道住址。对方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他相信这是个有效的调查方法。
  利根翻了好一阵子电话簿,确定上面没有他要找的名字便合上了电话簿。
  这该怎么解释?难不成那家伙已经不住在宫城县了吗?还是在上次的地震中丧生了,或是迁居至他处……?
  左思右想,他决定排除死亡的假设。从家属的感情来推断,不太可能家长一死便立刻在104上撤销了登录。别的不说,照刚刚找的结果
  ,也没有半个与他要找的人同姓氏的女性。
  那么,迁居的可能性呢?
  这倒是极有可能。姑且不论仙台市,他听说湾岸居民有许多避难之后便没有回到原先的住处。一定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再继续住在曾经的灾区吧。
  调查这么快就走进死胡同,利根躺在木地板上望着天花板。也许光靠一本电话簿就想找出对方的所在,是他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
  在狱中,他从新来的人口中得知这十年信息的流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现在已经是靠个人终端机就能立刻得到必要信息的时代了。
  但刚出狱的利根住处尚且不定,对要不要买手机也犹豫再三。而且,在工作稳定之前,他也没把握付得起每个月的费用。最重要的是,接触新工具使他心生恐惧。自己到底学不学得会?要是学不会,会不会又尝到不必要的疏离感?
  这也是生活在墙内的人才会有的隔世之感。墙外的世界变化太快了,甚至让人觉得墙内、墙外时间的流动截然不同。人家说徒刑期限越长,在外的适应能力就会削弱得越厉害,果然是真的。
  也罢。就算没有手机,只要去网咖点上一杯饮料,就有网络可用。虽然他不指望能查到所有的个人信息,能得到的线索至少会比电话簿多吧。
  他现在可不能因为是假日就虚耗光阴。一做出决定利根便又离开宿舍。
  车站前
  的网咖招牌张扬显眼,远远就知道在哪里。
  一进去,店员就说明必须出示证件以办理会员。不巧的是,以前考到的驾照在服刑期间过期了,健保卡之类的又还没发下来。
  “这个可以吗?”
  利根烦恼了半天,拿出上班地点的员工证,于是虽然多花了点时间,还是办好了会员,被带到后面的房间。
  “收费是三小时一千元。过后每三小时再加一千元。即使超过一分钟也会被视为延长,请特别注意时间。”
  换句话说,就算待九个小时也只要三千元。岂不是比投宿一些廉价旅馆还便宜吗?一问之下,店员告诉他店里甚至还备有简便的淋浴间。
  “有人会在这里过夜吗?”
  “我们是不太建议啦……”
  跟着苦笑的店员走,只见以隔板隔开的包厢里有人备好睡袋,显然是打算在这里过夜。
  “在时间到的三分钟前,我们会以警笛声提醒。”
  店员做了说明,打开了电脑的电源,便又回到柜台去了。
  像这样坐下来,宛如自己的书房,狭小的空间莫名令人感到熟悉。一想到这或许也是牢中生活的影响,利根不禁有点烦躁。
  有多少年没碰电脑键盘了呢?利根以双手的食指输入要搜寻的文字。
  “上崎岳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