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宋遗民,自海外归来的老人,朱棣父子三人早听孟清和说过。
  “可是有高产作物之地?”
  “正是。”
  “若真有此地,当可令船队前往。”
  朱高煦话落,朱棣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孟清和吁了口气,继续说道:“这片西域之地,臣是从大食商人口中得知,并有献佛郎机炮的夷人证实。”
  “善。”
  永乐帝终于笑了。
  孟清和的心也终于完全放下了。
  最初,他想把四大洋七大洲全都画出来。虽然不能细化到每个国家,具体的位置他还是知道的。
  动笔之后,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明子民,他是如何得知这些?
  无师自通?没这条件。
  做梦梦到?永乐帝不会听他胡扯。
  再者言,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被扣上欺君的帽子怎么办?
  为了安全着想,七大洲减为了两大洲,四大洋更是直接省略了名称。甚至连宋时便有记载的非洲也被从图上抹去。
  脑袋发热的结果,不是带来荣耀,而是招祸。
  多智近妖,在孟清和看来,绝不是什么好词。
  当然,演义中的卧龙大人除外。
  况且,只要大明的舰队不被朱棣的继任者打入冷宫,这幅“简笔画”早晚会得到完善,成为真正的世界地图。
  孟清和给出的理由十分站得住脚,结果也和他预料的一样,一方面达到了“授课”目的,另一方面,也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张地图还引发了另一个结果。
  在最初的激动之后,朱棣看着舆图,突然皱眉。
  国朝的疆域广大,很好。
  北边的鞑靼瓦剌却让他很不顺眼,与辽东接壤的朝鲜也是一样。
  大片的国土,突然有这么不当不正的一块,紧挨着辽东,不属于明朝,还隔三差五的要蹦跶那么一下,很是碍眼。
  和朱棣有同样感觉的,还有朱高煦和朱高燧。
  古有记载,周封商之后箕子于朝鲜。唐灭高句丽,纳其地。
  洪武中,高丽曾妄想索取铁岭之地,虽说李氏取而代之,年年向大明朝贡,但李氏朝鲜并不真像表现出来的这么老实。
  想到辽东镇守孟善的上疏,朱棣双眼微眯,手指敲着桌案,恰恰点在了朝鲜的位置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