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我何必见外?”徐增寿笑道,“不过,若真心感谢,叫声舅舅如何?”
  沈瑄不语,半米之内,温度骤降。
  孟清和很想策马走远些,到底没敢。
  每次遇上武阳侯,都要提起这茬。这位果然心宽,完全不担心哪天国公爷忍无可忍,请他到演武场切磋一下。
  沈瑄周身的煞气越来越明显。徐增寿终于停止了“亲情”轰炸。
  距离宫门尚有百米,朝臣便需下马,整理朝服,步行前往奉天门。
  门前当值的是锦衣卫。
  指挥使杨铎不在,悬巡夜铜牌的是锦衣卫指挥同知纪纲。
  见到孟清和,纪纲略微颔首,并未上前搭言。
  孟清和不以为意,反倒觉得,一段时日不见,纪纲行事又谨慎了许多。但比起杨铎,还是多少差了些火候。
  未及,宫门大开。
  群臣分为文武两班,陆续进入宫门,踏上金水桥。
  虽有太子少保的荣誉头衔,站位时,也要按照武官品级,孟清和跟在新城侯张辅身后,一边走,一边瞄了两眼文官队伍,重点在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这两位的神情都带着些跃跃欲试,今天的早朝,定然会相当热闹。六科给事中离得远了点,暂时观察不到。不过想也知道,千载难逢的机会,绝对少不了这些给事中。
  得出结论,孟清和暗自琢磨,早朝上,一旦有人起刺,自己该如何应对。
  无论如何,必须拦在沈瑄之前。说不准,能借此机会,为自己计划做的事情铺路。
  打定主意,孟清和定了定神,整个人都变得沉稳起来。
  群臣进入奉天殿,乐声起,四鼓过后,一夜没睡的永乐皇帝坐到了龙椅之上。
  “跪!”
  礼官的声音在乐后响起,孟清和随众人下拜,垂首敛眸,让人辨不出任何情绪。
  如孟清和所想,永乐帝当朝宣布,因京城地震,求直言。
  以朱棣的性格,自然不会说,上天降下灾祸是他这个皇帝没做好。如果哪个胆大的敢把这件事往他身上扯,不拍板子也要离开中央,下放边区。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劳动改造。
  “诸卿可直言,于社稷有益者,朕定然采纳。”
  潜台词,考虑好了再说话,否则后果自负。
  永乐帝话说完,奉天殿中一片寂静。
  换成建文朝,天灾发生,皇帝肯定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做一下自我批评。可龙椅上这位明显不这么想,也不打算这么干。因地动求直言,都要提前定下基调。
  大多数朝臣心中没底,都不打算先开口。
  几名御史和给事中眼中却闪过喜色,天子此举,更利于他们的计划。
  既然如此,还等什么?
  出列,直言!
  “启禀陛下,臣有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