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恰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略隔了会儿门上执事进来回禀,呵腰道:“老祖宗,东厂传了奏报进来,翰林院侍读学士刘进在家妄议朝政,暗讽皇上不敬母后,过河拆桥。”
  梁遇搁下手里的茶盏,笑道:“看吧,事儿说来就来了。一个小小的从五品侍读,热炕头上还和老婆嚼舌头呢,看来这件事儿不能不慎重。”一面吩咐下去,“既然查明有人诋毁圣誉,还等什么?命东厂拿人,用不着大肆宣扬,消息走漏起来,比咱们想象的要快。”
  执事领命出去传话了,曾鲸才道:“这朝堂上七个葫芦八个瓢,表面臣服,心里未必不在等着瞧亲政大典那天的安排。像杨少监说的,万一有个错漏,就是一辈子的把柄。”
  梁遇颔首,“这事儿咱家心里有数,横竖到了这份儿上了,看样子少不得要请一请真佛。大典筹备事宜不能马虎,九安多照应些,差事要是办不好,你就上斡难河砸木桩去吧。”
  秦九安一听,缩着脖子道是,梁遇抚了抚腕上菩提又道:“大节下的,谁都能歇着,唯独咱们司礼监不能歇。也是正逢主子亲政,等熬过了这一截,往后就好了。眼下大家少不得劳累些,我心里有数,等差事办下来,回过了万岁爷,再把俸禄往上调一调,也不能让大家白辛苦一遭儿。”
  众人纷纷应了,有差事在身的都退出去承办,留下曾鲸斟酌道:“老祖宗,到时候在御座边上设两道屏风就是了。太后如今上了岁数,且后宫不宜抛头露面,在屏风后头说两句顺应天意的话,足了。”
  可梁遇却摇头,手里缓缓盘着菩提道:“亲政大典不同于一般大典,太后是必要露面的,但凭她现在的心境儿,怕是没那么容易答应……等我回过了万岁爷再作定夺吧,或者去探一探太后口风,要是她想明白了,正主儿出面比什么都强。到底我也不愿意干那么些损阴骘的事儿,和女人计较,实在不是大丈夫所为。”
  第45章
  皇帝在政务上算有建树的, 唯一不足就是优柔寡断。也许是自小养成的习惯,做什么都要考虑再三,即便如今御极, 立于万万人之上, 他也还是瞻前顾后,既要执掌天下, 又怕落得骂名。
  梁遇掖手道:“既这么, 那臣就往慈宁宫去一趟, 太后那里由臣去说合,该认的错臣来认,只要太后答应让亲政大典顺利举行,就算太后要治臣大不敬之罪, 臣也绝无二话。”
  皇帝从御案后走了出来,拉着他的手说:“大伴是朕的膀臂, 太后的脾气由来叫人摸不准路数, 要是当真由着她的性子, 不知要闯出多大的祸事来。大伴去同她商议,无论如何先保得自己,朕这江山可以没有太后,但不能没有大伴,你可记着了?”
  梁遇笑道:“主子放心, 臣和太后打了那么些年交道, 知道该怎么处置。主子且少待,臣过去一趟,请主子等着臣的好信儿。”
  皇帝道好, 梁遇拱了拱手,从东暖阁退了出来。正要下台阶, 听见身后有人叫了声掌印,他停住步子回头看,月徊从殿里匆匆跑了出来。
  因左右都有人,她不好随意说话,拉着他让到一旁,小声道:“您要去太后跟前,八成讨个没趣儿,倒不如别去了。我想了想,要不咱们还像上回似的,您在朝堂上垂一面帘子,我躲在帘后用太后的声调说话。不就是一场大典吗,料着也没谁敢上来掀帘子,只要糊弄过去,让皇上顺利接了玺印就成了。您别去慈宁宫,也别受那份闲气,太后要是知道皇上有求于她,还不知要摆多大的谱呢。”
  妹妹心疼他受委屈,可见这一向没有白疼她。梁遇道:“走还是得走一遭的,倘或能谈得拢,也是双赢。朝堂上瞬息万变,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愿意你再拿这个本事示人了,对你没有好处。横竖你别忧心我,当好自己的差事,主子跟前机灵点儿,就成了。”
  他没再逗留,提着曳撒下了丹陛。几个随侍的人在台阶下等着,见他来了,鱼贯跟在他身后,一路疾步往月华门上去了。
  自打年前限制了太后的行动,慈宁宫一直挺安分,除了时有太后砸桌子摔碗的消息传来,再没有其他与前朝或是宫外有牵扯的动作了。梁遇从门上进去,慈宁宫里静悄悄的,檐下几个太监宫女站着班儿,见他现身,纷纷俯首行礼。
  太后这两天礼佛的时间大大增加了,不过这会儿应当在暖阁里。他在次间门前站了站,等人进去通传,隔帘听见太后的声气儿,不甚愉悦地说“他来干什么”,显然没有要见他的意思。
  这要是等,得等到猴年马月,他干脆打起帘子,举步迈了进去。
  太后见他不等召见就进来,虽心头有火,却也不好发作。下狠劲儿撸着她的大白猫,撸得满屋子猫毛飞扬。
  “厂臣是贵客,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上我这里来,又有什么教训?”
  梁遇揖手躬了躬腰,“娘娘言重了,臣这回来,是给娘娘赔不是的。年前因那点子小误会,给娘娘添了堵,这会儿想起来实在不应该。只要能让娘娘消气,臣愿意领罪受罚,以赎前愆。”
  太后虽说脾气坏了点儿,到底人不傻,她瞥了他一眼,哼笑道:“普天之下还有敢在你梁遇头上动土的人?就算你愿意受罚,我也没这个胆儿降罪。我是领教过你厉害的,上我这儿用不着说漂亮话,有什么就开诚布公吧。梁掌印是大忙人儿,我没那么大的面子,留你陪我闲话家常。”
  太后跟前不得礼遇,不是什么新鲜事,她拿话来呲打,梁遇也不觉得面上下不来。既然要摊开了说,其实也好,便拱手道:“臣今儿来,是来和娘娘商议皇上亲政大典事宜的。毕竟大邺朝少年天子登基不多,只有前头孝宗皇帝的先例,但因所隔年代久远,只怕依照得不仔细。”
  太后听了,脸上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漠然来,“皇帝亲政,不是你们说了算的吗,怎么倒来和我商议?我是个不中用的太后,不管前朝还是后宫,哪里有我说话的余地?厂臣要商议,看来是找错人了,我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晓,你还是另寻他人吧。”
  太后会说这些酸话,他来前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倒有十分的耐心来慢慢和她磋磨,“娘娘何必负气呢,天子亲政,您是太后,届时大典要您出面的,怎么能和您不相干?这样,娘娘不熟悉大典流程,不要紧的,臣和娘娘说道说道,娘娘再看有什么错漏没有……”
  然而太后断然拒绝了,“不必!梁厂臣,你们是拿我当三岁孩子啊,要用的时候给颗糖枣儿,不用的时候就做脸子圈禁,真打量我好欺负?皇帝既要亲政,要我临朝松口,那他自己怎么不来?我好歹是先帝的皇后,他还管我叫一声母后,大节下的,他来给我磕头请安没有?不孝不悌的东西,要不是我当初糊涂,皇帝哪里轮得着他来做!如今翅膀硬了,全不拿人放在眼里,我告诉你们,别打量天下人都是傻子,你们编得了邺史,编不了人心。将来自有人把你们的恶行一代代传下去,不管到了哪朝哪代,你们都是狼心狗肺,臭不可闻!”
  好好的一场对话,到最后终于演变成了这样局面,似乎和太后对话,永远解不开这个死局。如今好话说过了,太后油盐不进,那么先礼后兵是免不了的。
  梁遇也不恼,踅身在边上圈椅里坐了下来,“娘娘,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您处处作梗,着实没意思,也晚了。倘或您有亲儿子克承大统,那还说得通,可您所出不过一位公主,和皇上闹得这样儿,就算腾出了皇位,您也不能怎么样不是?还是听臣一句劝吧,打今儿起好好和皇上相处,母慈子孝够您受用一生。皇上也不是薄情的人,他自小没了生母,您要是厚待他,处处以他为先,他怎么能不孝敬您!说到根儿上,他是您颐养天年的靠山,上半辈子享福不是福,下半辈子安逸才是真福气,您这会子只管闹,闹到最后对您有什么好处?”
  太后听不得他这套冠冕堂皇的说法儿,“我是母后,他是儿子,还没怎么样呢,这就把我圈禁起来了,要是再厉害点儿,岂不是要生吞了我?你别来给我唱高调,他的亲政大典我不去,我就是要叫诸位臣工看看,叫天下人看看,皇帝是怎么对待母后,怎么以仁孝治天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