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的捕快生涯 第1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禛去寻找剩下的车夫继续画像。
  目前有四桩确定案件,两桩疑似,总共六桩。其中三桩来自京城以西,两桩在京城以东,剩下一桩在京城北部。
  南城则一桩没有。
  按照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的犯罪规律,嫌疑人的第一次作案通常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一次得手后, 第二次就会在自我保护等心理的促使下,寻找稍远的地方,第三次犯案会更远。
  那么哪次是他的第一次呢?
  已知的四桩中,最早发生的案件是常娘子那桩,五年前,位置在京城东北。
  未确定的两桩中,最早发生在八年前,位置在京西北,另一桩在京城北部,时间在六年前——中间有一年空白。
  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凶手隶属的车马行在北城,或者凶手住在北城呢?
  也不尽然。
  秦禛否定了自己。
  凶手如果是拉脚车夫,活动范围在京城周边,对很多地方都熟悉,用绝对的地域规则来判断此案,可能会走进死胡同。
  另外,凶手性情残忍,如果他因着案件长时间不破,反其道而行之,越来越大胆,作案距离越来越近也并非没有可能。
  但如果是这样,小摊贩似乎也可以纳入嫌疑对象了。
  秦禛坐在车里分析了好一会儿,觉得自己分析了个寂寞。
  她搓了搓脸,说道:“我们先去城北的车马行。”她还是选择了普遍规律。
  岳平敲敲车厢壁,让老刘去城北……
  途运车马行刚刚开门,两个戴斗笠的少年正在扫门口的积水。
  秦禛往外看了几眼,“让老刘不要停,拐进右边胡同,停在胡同口即可。”
  胡同口在途运车马行斜对面,车厢后壁有玻璃窗,很方便观察。
  大约盏茶的功夫后,途运来人了。
  一个中年男子从马车上跳下来,摘掉斗笠进了屋,站在门口,对两个小伙计呵斥道:“这雨还下着呢,扫什么扫,你俩傻不傻啊!”
  此人大约三十出头,浓眉大眼,身材高大,一身浩然正气。
  如果再年轻几岁,算得上阳光帅气。
  岳平问:“昨儿个没见着这人,估计是掌柜?”
  那边的小伙计回答了他,“掌柜,屋里忒冷,扫扫水,活动活动。”
  掌柜道:“行了,不用扫了,把马牵到后面去,刷洗刷洗,喂点儿干料。”他转身进屋了。
  秦禛观察到此人的所有面部特征,取出炭笔,在小画板上刷刷地画了起来。
  她落笔准确,稳健,速度很快,斗笠、眼睛、嘴巴五官等飞快地呈现在纸面上。
  岳平道:“从此人的面相上看,不大可能是凶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