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而招之(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邸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看到,只有大臣才能收到,而地方官则有驿站信使帮忙运送。
  虽然消息多为延迟,可在大齐恰恰是官员掌握朝廷最新动态的来源,臣属们收到之后不仅要细读有的甚至得背下来,以防不时之需。
  然而像萧弘那样什么都是第一手,平日里根本不关注邸报,指望着它的消息,黄花菜都凉了。
  天乾帝挺纳闷的:“怎么忽然关注邸报来了?”不会又整什么幺蛾子吧?
  “有需要呗,您赶紧看看,同意的话盖印我就给通政司送去。”萧弘催促道。
  然后“招聘启事”这四个大字顿时映入天乾帝的眼睛,帝王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你这是……”
  “选拔府官啊,儿子这几天正合计呢,发现手上真没什么可用的人,一溜儿的空缺,虚位以待。”
  天乾帝有些闹不明白萧弘的脑瓜子究竟在想什么,于是奇怪地问道:“怎么没人?姻亲旧属不论,就没人给你推荐几个,毛遂自荐的应该总有不少吧,往里面挑就是。实在不行,去六部各院各司找,就几个小官小吏,看上谁就是谁,太子门下难道还有人拒绝不成,何必那么麻烦?”
  天乾帝虽然这么说着,不过还是往下仔细看着这份招聘启事。
  萧弘解释道:“爹,虽然只是些小官小吏,可我也不能随便找呀,这将来可是我太子府的人脉呢!您知道儿子向来贵精不贵多,要挑一定要挑最好最合适的。”
  “这些人呢我打算细心培养一下,将来放到六部乃至地方,成为朝廷栋梁之才。不过我是有要求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托个关系就能送进来。可让我自己去发掘有才华的人,那也太累太费时间了,所以我才要广而招之,凡是符合我条件的,也愿意到太子府来一起奋斗,我都愿意给机会。来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凭真本事决定去留不是更好?”
  他凑上去指了指招聘启事里面录取最后一条——凡符合条件者太子府统一安排考试,择优录取。
  天乾帝思索着:“公平公正?这倒是类似于科举了。”
  萧弘点点头:“我觉得科举制度挺好的,现如今也是天下学子仕途上相对而言最为公平的一次了,谁上榜谁落第,都靠本身说话,没什么怨言。三年前英王府刚建成,人手空缺,惜朝便以此形式召过一批,那十二个书生看着就挺不错。如今英王府要变成太子府了,我想再来一次。”
  萧弘虽然随口一说,了天乾帝却很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这孩子有时候虽不靠谱乱来,可关于决策上的事从来都不含糊。
  虽特立独行,却让人分外惊讶,且感叹。
  天乾帝相信若是这个机会放给萧奕或者萧铭,他们定会将这些空缺的位置留给自己亲信以及需要拉拢之人,或是赏给投诚之人,将那些势力牢牢地绑缚起来。
  绝对不会像萧弘这样直接敞开来,面向所有人,不论背景势力。
  天乾帝低头看着上面写明的一栏要求:年纪四十及以下,进士出身。
  直接将那些蒙阴出来的人拒之门外。
  可功勋之家能考中进士的有几个?多是书香门第,或是寒门耕读而来,这意味着这些人带不来多少势力,相反萧弘还得费心思培养多年,才能在朝中掌有一定的权力,反过来帮他。
  甚至若是中途不愿再为太子府尽力,怕是一腔心血付之东流。
  这其实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宽阔的胸襟。
  就眼前利益来说这样做他这个太子实在吃力不讨好,然而目光放长远,不管是对萧弘的名望还是成长,利远远大于弊。
  天子设科举广招天下,除了收揽有才之士,也为了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让寒门有出头之日,于此形成制约,以安天下。
  更重要的是这不问出身,只看才华的举措,让天下有志之士更加心生向往,人才济济不愁大齐后继无人。
  一旦萧弘此举传开来,太子府怕是得成为人人向往的圣地,因为除了科举只有那里才不会不论出身,人人都有机会。
  天乾帝可以预见士林之中又是一片赞誉之声。
  只是,帝王毕竟想的更为长远一些,他问:“弘儿,你就不怕有三心二意之人借此机会混入你太子府吗?”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论背后势力录取固然让更多有才之士得到赏识,可也容易引来不臣之人,虽说品级职位低,然而保不定就栽在这些人手里了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