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名额(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的贺惜朝就像个会移动的银库,没人质疑他开源的本事,是不是又有什么令人咋舌的想法?
  大臣们其实很想吼上一句:你倒是说啊,问这到底有什么深意?
  最终还是天乾帝开口了:“贺卿为何有此一问?”
  贺惜朝回答:“臣将其中五个名额指定交给了盐商,只余下十个名额由其他行业商户们争抢,这必然是不够的,若是前十个名额没一个同行抢到,那么只能想尽办法从盐商手里买名额,这估摸着就是盐商迟迟交付定金的原因,他们等着其他人开价!”
  “买名额?”贺惜朝这个解释果然又让人惊讶。
  还能这么来?
  接着便立刻有人问道:“朝廷给出的名额,也能公然买卖?”
  这话引起了一片窃窃私语。
  “这未免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吧?”萧铭幽幽地说。
  萧弘转过头看他,不禁笑道:“小铭儿昨日的心得笔记怕是白写了,在商言商嘛,朝廷给出名额的时候可没说过不能买卖,他们私下交易,出让名额朝廷也管不到。”
  “却不知这个名额能卖出多少?”
  这些大臣们对钱财的认知已经被贺惜朝打破,曾经觉得商贾地位低,赚点钱也是应该的,可没想到二十万两银子一日之内就能凑个齐整!
  曾经觉得两成的关税简直是个蛮不讲理的数,没人会答应,却没想到那点税商人根本看不到眼里,一百万两挣着抢着送进国库来!
  财富的概念,从今日开始被刷新了。
  “或者加个四成,五成?”有人不确定地猜测道。
  有些大臣比较大胆:“翻个倍不知可行?”
  然而他话音刚落,便有人摇头道:“净赚五十万两?不对,是一百万两啊,那也太多了吧!”
  “这岂不是什么都不做,在家数银子就够了!”
  众位大人纷纷猜测,却见有人问道:“对了,贺大人,你觉得呢?”
  见所有人都看过来,贺惜朝只得道:“五倍往上翻都是正常的。”
  大臣:“……”
  天乾帝:“……”
  萧弘抽了抽嘴角道:“今日看来得让你上一堂经商之道了。”
  贺惜朝真觉得今日朝廷有些诡异,他哭笑不得地问:“诸位大人都没有要事上奏?”
  “今日最大的要事便是那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王阁老道。
  就连向来以沉稳著称的谢阁老也不禁拔下了自己几根胡子,他忍着痛道:“别卖关子,说说吧。”
  “只是鄙人之见,纯做个参考。”贺惜朝不得不站出来,抬手行了一礼,然后说,“盐商有名额,意味着他们在接下去的两年能够派出全部的商队前往西域,这个数量比之去年偷偷摸摸靠走私暗地里交易的会多很多,至少能翻上两倍,甚至三倍有余。这五十万两的市场准入是我们按照前几年的数量计算出来的税银,所以它的实际价值其实有一百五十万两之多。诸位大人,能明白吗?”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有些点点头,有些面露迟疑,只有丹陛上的帝王,纹丝不动,看不清楚是懂了还是没懂。
  当然贺惜朝也没敢问,反正有萧弘在,天乾帝不懂总会从儿子那里问出个所以然来。
  贺惜朝于是继续说:“再者,边贸说白一点依旧是做生意,知道点商贾之事的人都明白有一种叫做市场占有。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价格,谁先进入人们的眼前,就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以边贸为例,假如王家占了名额,可以在接下来两年内与西域各国做丝绸交易,谁都知道这玩意儿很精贵,品质好坏差很多。正好王家的丝绸价格还公道,质地光滑细腻,很受西域王公贵族喜爱,自然西域人就乐意去购买王家的丝绸,甚至将来以他家的价格,品质来衡量其他家的好坏。两年之后,边贸完全放开,再有其他家的丝绸销往西域,便发现同样的东西很难卖出去,因为西域人已经习惯了王家的丝绸,别人家只要品质不是特别好,价格不是特别低,就不会放弃原本不出错的王家去选择别人家,这就是市场占有。两年的时间,足够先得到名额的商家抢占先机了。这甚至比那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一年的市场准入更加重要,所以再加个两倍不算多,这点也明白的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