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试验扩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没那大本事,在武汉发财,容城能够发财,就算运气好了。”
  自谦的人,有可能是降维打击的说法。
  我们平时,总会遇到急于表现的人,也会见到极其谦虚的人。往往,他们的实力,与表现,是相反的。滔滔不绝的人想证明自己并不贫乏。而谦虚客气的人,想证明自己亲切地与大家打成一片。
  当然,最牛的,是自在的人。你有人无人他都一样,完全凭自己的本心说话做事。要么是不懂事的孩子,要么是参透人生的高手。
  冬子决定,就扎根在容城,不仅踏实,而且有意义。
  自己少年时代,几乎都没当过班上第一名,无论哪个科目或者体育比赛。如果长大后,能够在某一个小项上,能够做到容城第一,就已经是人生巨大的飞跃了。
  并且,做事,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有一种安全感与自得感,心不虚,就很好。
  当天晚上出摊,冬子守住了底线,小舅没打电话来,他不把机器搬出去。
  第二天,小舅打电话,把要申请专利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材料,给冬子发了一个模版过来,冬子照着这,与小熊一起,准备了两天的材料。最后,按小舅的联系人,向相关部门,递交了材料。
  当一切申请被登记受理后,有了保护的初步依据,冬子决定该使用机器了。
  他使用机器的第一天,燕子就提醒到,这个机器被市场承认,可能还需要时间。冬子决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得让人相信,老陈烧烤,由小陈手工烤或者机器烤,风味是相同的。
  当然,这个机器的外观已经得到了改进,不锈钢锃亮的外壳上,按爹爹的原始笔迹凸压出的“老陈烧烤”四个大字,明显晃亮。但与此同时,他把摆摊的地点与小樊她们换了个位置。
  在文化宫外最有名的夜市一条街上,燕子还是摆出了卤菜,而小陈,拿出了两套烧烤工具,同时点了起来。
  老陈烧烤出现在这个繁华的地方,人们的议论与围观出来了,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效应。
  “这位就是老陈的儿子嘛,我认得的,你是叫冬子吧?”
  有老人这样问陈冬。
  “对呢,爹爹,你既然想得起我爸,我送你一串羊肉,请你品尝一下,有没得我爸当年的味道。”
  老者当场品尝后,赞不绝口。“对对对,是那个味,果然是父子相传,没得假。过去能吃一口这个味,下酒才有劲呢。老陈当年,够味,你买得多,他还送啤酒呢。”
  “对不起,我今天没预备啤酒,但是,送你多吃两串,谢谢你老的情意。”
  “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买,不要你送。年轻人,这讲感情,扎实啊。”
  “要不,你老再帮我把个关,我这机器烤的,你也尝一下,提个意见,有啥不同的,我改。”
  机器烤的递过去,老人尝得认真,周围的人,看得也认真。
  “嗯,不错,一个味,绝对一个味。”
  这样一说,群情激昂了。这么一个机器,干净卫生还自动化,简直有点高科技了,居然能够做出完全跟手工一样的味道,不可思议。
  燕子当然会趁热打铁,给围观的人,一人两串,手工的与机器的各一串,免费尝,谦虚地问大家的感受。大家都觉得,两个是一样的。
  再有好奇的人问,这机器是哪里买的。当听说是他们自己发明的,都吃惊了。想不到卖羊肉串的,也在搞科技了。当听说他们已经申请了专利,佩服的声音就出来了。一个摆摊做烧烤的,居然这么有志气,简直不得了。
  一炮而红。
  容城是个小地方,口口相传的故事充满了扩张的力量。如果第一天的对比是打了头炮,那么,第二天的摆摊,是更多人来瞧热闹的,既然是下班路过,不妨来验证一下,机器与人工的奇迹。要知道,食品行业,很少有机器替代的,更何况,也算是一个老字号。并且,是这个字号最正宗的传承人。
  一对年轻人,不仅带来了新的卤鸭,还带来了烧烤机,缺少创新事物的小县城,人们都愿意来尝这个鲜。
  到了第三天,冬子准备的羊肉串几乎很快就被抢空了。名气得到了证实,那消费,是突然爆发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