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3 / 4)
商老太太私下跟顾晴说了一嘴,大花和小花是一对姐姐花,也是她手底下的兄弟跟个法兰斯的女人生的,后来那法兰斯的女人跑了,就把两个孩子留给她爹了。
这两个孩子会说法兰斯话,也懂得汉语,让她们姐妹俩跟着顾宇,也好让顾宇从小就会说法兰斯语,免得像她一般,一直苦于语言问题,无法移民。
在商老太太看来,晴丫头也就罢了,但宇哥儿怕是不适合在大晋朝中过活,有些事情还是及早的准备起来才是。
顾晴也深以为是,她虽然不懂朝政,但瞧着顾老太太突然大变的态度,她也猜得出一些宇哥儿将来的艰难,且不说能不能承爵,即使承了爵,只怕宇哥儿在朝堂上也难有成就,一辈子闲赋着,于其如此,还不如跟着外祖母到海外闯闯。
她心下微叹,怪不得前世宇哥儿没了,父亲只是冷着太太,却没有狠罚太太,想来也是因为父亲内心深处,已经放弃了宇哥儿吧。
卫嬷嬷乃是五品女官,学问自然是好的,除了给顾晴启蒙之外,商老太太也另外聘请了一个法兰斯的女夫子,专门教导顾晴法兰斯文,除了语文之外,这法兰斯来的女夫子还教了不少法兰斯的艺术,如绘画、音乐。
虽说大晋人向来瞧不起西洋人,但在商老太太看来,这些西洋番子的玩艺也着实颇有其独特之处,顾晴特喜欢外祖母千里迢迢从法兰斯所运过来的钢琴,顾晴才学了几日,便能有模有样的弹奏一曲了。
商老太太是真疼着顾晴,但她的疼法便是以前顾晴娘有的,顾晴自然得有,以前顾晴娘没有的,顾晴也得有。
于是乎,顾晴的小日子便忙碌了起来,每天的功课都被排的满满的,早上接了弟弟一起去外祖母房里用了之后,便跟着卫嬷嬷读书,下午还得跟着法兰斯来的女夫子读书,到了晚上才能松一口气。
不过自从商老太太发现顾晴的筋骨软,四肢灵活,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之后,就连晚上松口气的时光也没有了,晚上直接跟着商老太太练武。
也还好顾晴是个有成年人心思的孩子,不然乍然一口气学着这么多东西,不哭闹起来才怪。
虽然宇哥儿因为年纪小,不用像顾晴一样学着这么多的东西,算是逃过一劫,不过宇哥儿大概是突然来到了商家,身旁伺候的又全都是陌生人,着实不习惯,越发离不开顾晴,就喜欢跟在顾晴的后屁股转,非得要姐姐陪着不可。
那怕是顾晴在跟着卫嬷嬷学着打络子呢,宇哥儿也要在一旁帮着拉拉线头,刷一刷存在感,气的小黑团子都忍不住对着自家舅舅嗤牙裂嘴了,跑了一个应轩,又来一个顾宇,怎么这么多人跟着他抢妈妈的注意力呢?
卫嬷嬷常年在宫里,也没想过这世上除了大晋之外,还有其他的国家,来到了商家之后,这才接触到那些洋人的玩意,瞧着那些号称法兰斯的艺术,卫嬷嬷也起了点心思。
以往顾晴还小,再加上解氏和顾老太太都有意将顾晴藏着掖着,顾晴明明在京里都养到了六岁上,竟然没个闺中好友,就连亲戚也识的不多,唯一略好一些的便就是应大将军的四子──应轩。
不过真说起来,两个孩子也不过就见过一面、二面罢了,算不得相熟,卫嬷嬷可是专业的大家闺秀,知道姑娘虽小,但也要开始累积一些自己的人脉了,况且姑娘总在家里藏着掖着,总不是个事。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大伙连大姑娘的存在都不知道,将来在给自家儿子挑媳妇的时候,那会想到晴姑娘呢。于是乎趁着晴姑娘学了西洋乐器,正是最新奇的时候,便提议辨个音乐会来邀请相熟的几户人家来别院坐坐了。
既使姑娘眼下只会弹一些最简单的曲子,不过也够唬弄一般人了,更别提商老太太这别院建的当真是好,光是这别院的景色,也足够了让人赏玩一整天。
卫嬷嬷劝道:“姑娘总不好一直在家里,总得多认识些朋友才是。”
商老太太一想也是,吩咐道:“要办就办吧,要用多少银子直接跟帐房拿去。”
她以前管着忠靖候府之时也是瞧过雨点儿搞什么诗会的,这点心、水酒什么的也是一笔花销,虽说一次少说二、三十两银子,她也不差这点子银子,就当是哄孩子吧。
卫嬷嬷顿了顿又道:“不只是相熟人家的孩子,这自家的亲戚也是得认认的,那怕不怎么往来,也不能见了人都不认识吧。”
这言下之意,便是劝商老太太也邀请一下忠靖候府的人了,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忠靖候府的人虽然不怎么样,不过总归是亲戚,老太太身份高,自然可以不把忠靖候府的人放在眼里,但晴丫头毕竟是个晚辈,也不好全然不和忠靖候府往来了。
大太太膝下育有一子,还有二个庶女,而二太太膝下膝下也有一嫡女,倒是可以和晴丫头亲近亲近。
商老太太皱眉沉吟了许久,这才叹道:“罢了,就请这么一次。”
就当是跟忠靖候府的人介绍一下两个孩子了,不过……
商老太太眼眸一利,直盯着卫嬷嬷道:“我家的孩子不受委曲,要是解家的人敢欺负晴丫头与宇哥儿了,你也不用给我客气,直接打出去便是。”
因为她出身商户之事,雨点儿和子慎幼时没少因为生母出身于商户而被人耻笑,这事落在雨点儿和儿子身上,商老太太还能狠下心肠来说是给两个孩子磨练一下心志,但落到了晴丫头和宇哥儿身上,商老太太却是半点委曲都不忍两个孩子受了。
卫嬷嬷笑道:“老太太放心。”
孩子们会不懂事,但大人们可不敢,瞧着忠靖候府上大房和二房的态度,她觉得商老太太在这事上算是多虑了。 ↑返回顶部↑
这两个孩子会说法兰斯话,也懂得汉语,让她们姐妹俩跟着顾宇,也好让顾宇从小就会说法兰斯语,免得像她一般,一直苦于语言问题,无法移民。
在商老太太看来,晴丫头也就罢了,但宇哥儿怕是不适合在大晋朝中过活,有些事情还是及早的准备起来才是。
顾晴也深以为是,她虽然不懂朝政,但瞧着顾老太太突然大变的态度,她也猜得出一些宇哥儿将来的艰难,且不说能不能承爵,即使承了爵,只怕宇哥儿在朝堂上也难有成就,一辈子闲赋着,于其如此,还不如跟着外祖母到海外闯闯。
她心下微叹,怪不得前世宇哥儿没了,父亲只是冷着太太,却没有狠罚太太,想来也是因为父亲内心深处,已经放弃了宇哥儿吧。
卫嬷嬷乃是五品女官,学问自然是好的,除了给顾晴启蒙之外,商老太太也另外聘请了一个法兰斯的女夫子,专门教导顾晴法兰斯文,除了语文之外,这法兰斯来的女夫子还教了不少法兰斯的艺术,如绘画、音乐。
虽说大晋人向来瞧不起西洋人,但在商老太太看来,这些西洋番子的玩艺也着实颇有其独特之处,顾晴特喜欢外祖母千里迢迢从法兰斯所运过来的钢琴,顾晴才学了几日,便能有模有样的弹奏一曲了。
商老太太是真疼着顾晴,但她的疼法便是以前顾晴娘有的,顾晴自然得有,以前顾晴娘没有的,顾晴也得有。
于是乎,顾晴的小日子便忙碌了起来,每天的功课都被排的满满的,早上接了弟弟一起去外祖母房里用了之后,便跟着卫嬷嬷读书,下午还得跟着法兰斯来的女夫子读书,到了晚上才能松一口气。
不过自从商老太太发现顾晴的筋骨软,四肢灵活,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之后,就连晚上松口气的时光也没有了,晚上直接跟着商老太太练武。
也还好顾晴是个有成年人心思的孩子,不然乍然一口气学着这么多东西,不哭闹起来才怪。
虽然宇哥儿因为年纪小,不用像顾晴一样学着这么多的东西,算是逃过一劫,不过宇哥儿大概是突然来到了商家,身旁伺候的又全都是陌生人,着实不习惯,越发离不开顾晴,就喜欢跟在顾晴的后屁股转,非得要姐姐陪着不可。
那怕是顾晴在跟着卫嬷嬷学着打络子呢,宇哥儿也要在一旁帮着拉拉线头,刷一刷存在感,气的小黑团子都忍不住对着自家舅舅嗤牙裂嘴了,跑了一个应轩,又来一个顾宇,怎么这么多人跟着他抢妈妈的注意力呢?
卫嬷嬷常年在宫里,也没想过这世上除了大晋之外,还有其他的国家,来到了商家之后,这才接触到那些洋人的玩意,瞧着那些号称法兰斯的艺术,卫嬷嬷也起了点心思。
以往顾晴还小,再加上解氏和顾老太太都有意将顾晴藏着掖着,顾晴明明在京里都养到了六岁上,竟然没个闺中好友,就连亲戚也识的不多,唯一略好一些的便就是应大将军的四子──应轩。
不过真说起来,两个孩子也不过就见过一面、二面罢了,算不得相熟,卫嬷嬷可是专业的大家闺秀,知道姑娘虽小,但也要开始累积一些自己的人脉了,况且姑娘总在家里藏着掖着,总不是个事。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大伙连大姑娘的存在都不知道,将来在给自家儿子挑媳妇的时候,那会想到晴姑娘呢。于是乎趁着晴姑娘学了西洋乐器,正是最新奇的时候,便提议辨个音乐会来邀请相熟的几户人家来别院坐坐了。
既使姑娘眼下只会弹一些最简单的曲子,不过也够唬弄一般人了,更别提商老太太这别院建的当真是好,光是这别院的景色,也足够了让人赏玩一整天。
卫嬷嬷劝道:“姑娘总不好一直在家里,总得多认识些朋友才是。”
商老太太一想也是,吩咐道:“要办就办吧,要用多少银子直接跟帐房拿去。”
她以前管着忠靖候府之时也是瞧过雨点儿搞什么诗会的,这点心、水酒什么的也是一笔花销,虽说一次少说二、三十两银子,她也不差这点子银子,就当是哄孩子吧。
卫嬷嬷顿了顿又道:“不只是相熟人家的孩子,这自家的亲戚也是得认认的,那怕不怎么往来,也不能见了人都不认识吧。”
这言下之意,便是劝商老太太也邀请一下忠靖候府的人了,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忠靖候府的人虽然不怎么样,不过总归是亲戚,老太太身份高,自然可以不把忠靖候府的人放在眼里,但晴丫头毕竟是个晚辈,也不好全然不和忠靖候府往来了。
大太太膝下育有一子,还有二个庶女,而二太太膝下膝下也有一嫡女,倒是可以和晴丫头亲近亲近。
商老太太皱眉沉吟了许久,这才叹道:“罢了,就请这么一次。”
就当是跟忠靖候府的人介绍一下两个孩子了,不过……
商老太太眼眸一利,直盯着卫嬷嬷道:“我家的孩子不受委曲,要是解家的人敢欺负晴丫头与宇哥儿了,你也不用给我客气,直接打出去便是。”
因为她出身商户之事,雨点儿和子慎幼时没少因为生母出身于商户而被人耻笑,这事落在雨点儿和儿子身上,商老太太还能狠下心肠来说是给两个孩子磨练一下心志,但落到了晴丫头和宇哥儿身上,商老太太却是半点委曲都不忍两个孩子受了。
卫嬷嬷笑道:“老太太放心。”
孩子们会不懂事,但大人们可不敢,瞧着忠靖候府上大房和二房的态度,她觉得商老太太在这事上算是多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