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人接口道:“二郎天生肺脉积弱,温养补药根本起不到作用,但如今沉疴旧疾竟一扫而空!我几人一时惊讶而已。”
  听到这里,卫家父母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
  是啊,他们从门口接到卫奚,到了此时也已经过去小半个时辰。这小半个时辰里,他竟一声未咳!
  “二郎在外头是有何奇遇,可否说与我们几人听?”
  几个年过半百的老大夫眼睛发亮地盯着他,那眼神竟跟少年人似的,热忱又激动。
  不等卫奚开口,他们已经事先脑补了一个故事,什么富家少年在偏远小城游学,偶然间认识了山野间隐姓埋名的杏灵圣手。
  这种类似的奇遇当然是没有的,卫奚只能在他们炙热的目光中,打破了他们的幻想,“诸位伯父想的那种奇遇,是没有的。近来确实感觉身子舒服了不少,但没也没看过大夫,没吃过药,具体为何这般,我也不知道为何。”
  大夫们看向卫家父母,卫家父母下意识地以为是卫奚如过去一般,藏着心事不肯说。
  这里头的关窍又确实需要仔细说来,他们并不强逼卫奚开口,卫夫人道:“小奚赶了这么久的路也累了,来,跟娘吃饭去,让你爹你哥和大夫们慢慢研究。”
  卫奚顺从地被卫夫人拉走。
  等他们母子走后,一众大夫又用之前那种火热眼神瞧向卫恕。
  卫恕立刻道:“他没撒谎,也没藏着事儿。他这一年的经历确实有些离奇,但并未认识什么名医。”
  几位大夫和卫家私交甚笃,卫奚进入翠微书院的事儿也无甚不光彩的,卫恕就慢慢说与他们听。
  一通故事讲完,还真是找不出任何名医的影子。
  最后有个大夫试探着问:“那可能是那处的气候,恰好适合调养身体?”
  自古就有水土养人的说法,很多身子不好的人都会去南方定居。不过这水云村,照理说也在北方,居然能有这种宜人的水土,也是怪不可思议的。
  卫恕顺着他们的思路一想,也点头附和道:“您不说还好,一说,我每次进入翠微书院,都觉得耳聪目明、头脑清醒了一些。且那书院原来是我一个好友家的旧宅。我那好友更是连中‘小三元’的人中龙凤。而我那好友的亲弟弟,也就是二郎的师兄,听说从前……从前有些不足的,不知道为何突然开窍,过去一年时间就学了人家两年的课程,还于射箭投壶一道十分有天赋,身形上也是颇为圆润丰腴,从不见他有任何头疼脑热……”
  卫恕不是翠微书院的人,没必要帮着人撒谎,而且他自来也不是会夸大其词的人。于是更就说得通了,那翠微书院绝对是个汇聚灵气的风水宝地啊!
  卫老爷也有些激动,忙问:“依诸位看,我儿若是还去那处风水宝地待上三年五载,那身体其他沉疴旧疾……”
  几个老大夫又商量一阵,最后派出代表道:“二郎最难调制的肺疾都已经根除,其他小毛病照理更不在话下。”
  几人说着更是隐隐有些意动,想去见识一下那能温养身体,甚至能养出人中龙凤的翠微书院。
  但是人家那处是书院,又不是什么观光景点,便也不好提出来。
  卫家难得团聚,几个老大夫说完话很快就起身告辞。
  卫恕亲自相送,回来看到卫老爷还在厅堂里等着自己,显然是有话要说的模样。
  卫老爷欲言又止,最后开口道:“阿恕,那翠微学院真要那么好,不然你也……”
  “爹别说这种话。我拜入青竹书院已有段时日,来年或者再过一年,就要准备下场。此时改换书院,且不说习不习惯,会不会招来骂名……”卫恕为难道,“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家不一定收我。”
  劳不语精力够不够都先不说了,就说他早些时候因为偏见,对沈翠的敌意冒犯……后头她还能心平气和地招待他,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
  卫恕哪里好意思开这个口。
  于是卫老爷也就此不提,道:“那我不提这茬了,你往后旬休记得多往那处跑跑。沾沾那里的风水!”
  卫恕哭笑不得地应了声“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