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 第81节(3 / 4)
白四好奇地问道,“叔,家里出了什么喜事儿了?你要升官了?” 一个村里住着,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再清楚不过了。
许支书四个儿子都结婚了,孙子还小,上头父母早都不在了,按理,这几年没啥由头办喜宴啊。
农村人除了婚嫁丧葬,还会办寿宴,但至少也要够了六十岁才会办,许支书好像才五十三吧?
白四之所以提到升官,是因为去年就有人传,说是镇上领导看中了许支书,要把他调到镇政府工作呢。
在许支书的带领下,河东村这些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虽然他有时候做事儿也不是百分百公允,但村里社员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人不佩服他的,都不舍得让他走。
这些年他们都习惯了,河东村要是没有了许支书,好像都不是河东村了。
许支书得意的回答,“天大的喜事儿,我闺女和女婿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在农村做白四这一行的,除了手艺好,嘴巴也都挺会说,他立即笑嘻嘻的说道,“支书,小沁和她女婿都考上了,真是太厉害了,许支书,要我说,是你家的坟地选得好,旺后人呢,咱们村,好多年没出大学生了吧!”
许支书点点头,“十一年没出大学生了!”
白四又恭维道,“小沁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真没想到,这都嫁人好几年了,又考到北京去上大学了,这不就是咱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吗?
许支书笑逐颜开,“也是她运气好,那就说好了啊,下午我杀一头猪,需要什么菜,让大明领着你去暖房里摘就行了,不过需要多少用多少,不许浪费,这些都要记好账,村里的菜不是白用的,我也得管大伙儿买。”
白四本来还有点发愁,办喜宴最重要的是买肉,要想酒席办的体面,一要有好酒,二要有肉菜才行,这会儿大过年的,集市都停了,连买的地方都没有。
但听到许支书要杀猪,就一口答应了,“支书你放心,明儿出来的菜保管又好吃又好看,全套的猪下水一定要留着啊,能做不少菜呢。”
从白四家出来,许支书又骑上车子去了关家村,把会杀猪的刘老三给叫来了。
许支书去年养的猪现在还留了一头,因为还没长够斤数,本来打算等四五月份在杀的。
许大哥领着刘老三去了河滩的猪圈,一大群好奇的孩子跟在后头,去围观杀猪现场了。
许支书没去,而是去了村委会用大喇叭下了个通知,“为了庆贺我闺女和女婿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明天中午都来我家吃饭,不许随份子,不喝酒只吃饭,自带椅子和饭碗啊,炖肉管够!”
此时已经中午了,许大嫂和许二嫂已经做好了饭,许三嫂和许四嫂陪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儿,许沁和王美兰正在聊保姆的事儿,猛不丁的听到了大喇叭里许支书的声音,王美兰笑道,“小沁,别看你爸不露相,心里不定多高兴呢!”
第二天是正月初三,白四一大早就带着瓦工来了,现在院子里砌了两眼简易的火灶,炉火点旺了,架上两大口铁锅就忙活开了。
一口大铁锅里,炖了几大块带骨头的肉,加了花椒大料茴香,还加了料酒,白色的肉汤汩汩的开,肉随着上下翻滚,另一口锅里是油锅,切好的里脊肉沾上面粉下锅炸,很快就变成了金黄色。
炖肉炸肉之后,是炒肉,肉片肉丝各炒了两大盆,然后是炖鸡,趁着炖鸡的功夫,白四带着两个徒弟做大肉丸子,其中一个徒弟特别会剁肉馅,震得案板当当响,四丽站在门槛上看,担心的说道,“妈,那个胖叔叔不会把案板剁坏了吧?”
许沁笑道,“不会的,你放心好了!”
上午十一点,陆陆续续有村民搬着椅子凳子来了,人人手里都还端着碗拿着筷子,有两个甚至还抬了一张桌子来。
许沁还真没见过这种场面,忍不住翘起了嘴角,许三嫂过来拉了她一把,“小沁,一个人在这偷乐什么呢,还不快上桌,今儿你是主角!”
大冷的天儿,白四忙活得满头大汗,终于,一盆盆菜出锅了,他的一个徒弟搬了一大摞干净的盘子,另一个徒弟搬了一大摞碗,炒菜盛盘,汤菜盛碗,手脚麻利的开始上菜了。
许支书家院子大,一共摆了七桌,但也还有村民没地方坐,反正社员也不将就,就在一旁站着,吃完一碗肉丸子就回家了。
许支书不让社员喝酒,自家却是喝了酒,喝的还是许沁带来的三大革命。
几杯酒下肚,许支书眉开眼笑,很满意的说道,“闺女,这茅台酒就是香!”
许沁倒也有点酒量,不过她不怎么喝白酒,日常更喜欢喝红酒,她当然也喝过几次茅台,印象是不错,好像的确比一般的白酒要好一点。
但三大革命这个系列,她是真的没喝过。 ↑返回顶部↑
许支书四个儿子都结婚了,孙子还小,上头父母早都不在了,按理,这几年没啥由头办喜宴啊。
农村人除了婚嫁丧葬,还会办寿宴,但至少也要够了六十岁才会办,许支书好像才五十三吧?
白四之所以提到升官,是因为去年就有人传,说是镇上领导看中了许支书,要把他调到镇政府工作呢。
在许支书的带领下,河东村这些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虽然他有时候做事儿也不是百分百公允,但村里社员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人不佩服他的,都不舍得让他走。
这些年他们都习惯了,河东村要是没有了许支书,好像都不是河东村了。
许支书得意的回答,“天大的喜事儿,我闺女和女婿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在农村做白四这一行的,除了手艺好,嘴巴也都挺会说,他立即笑嘻嘻的说道,“支书,小沁和她女婿都考上了,真是太厉害了,许支书,要我说,是你家的坟地选得好,旺后人呢,咱们村,好多年没出大学生了吧!”
许支书点点头,“十一年没出大学生了!”
白四又恭维道,“小沁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真没想到,这都嫁人好几年了,又考到北京去上大学了,这不就是咱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吗?
许支书笑逐颜开,“也是她运气好,那就说好了啊,下午我杀一头猪,需要什么菜,让大明领着你去暖房里摘就行了,不过需要多少用多少,不许浪费,这些都要记好账,村里的菜不是白用的,我也得管大伙儿买。”
白四本来还有点发愁,办喜宴最重要的是买肉,要想酒席办的体面,一要有好酒,二要有肉菜才行,这会儿大过年的,集市都停了,连买的地方都没有。
但听到许支书要杀猪,就一口答应了,“支书你放心,明儿出来的菜保管又好吃又好看,全套的猪下水一定要留着啊,能做不少菜呢。”
从白四家出来,许支书又骑上车子去了关家村,把会杀猪的刘老三给叫来了。
许支书去年养的猪现在还留了一头,因为还没长够斤数,本来打算等四五月份在杀的。
许大哥领着刘老三去了河滩的猪圈,一大群好奇的孩子跟在后头,去围观杀猪现场了。
许支书没去,而是去了村委会用大喇叭下了个通知,“为了庆贺我闺女和女婿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明天中午都来我家吃饭,不许随份子,不喝酒只吃饭,自带椅子和饭碗啊,炖肉管够!”
此时已经中午了,许大嫂和许二嫂已经做好了饭,许三嫂和许四嫂陪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儿,许沁和王美兰正在聊保姆的事儿,猛不丁的听到了大喇叭里许支书的声音,王美兰笑道,“小沁,别看你爸不露相,心里不定多高兴呢!”
第二天是正月初三,白四一大早就带着瓦工来了,现在院子里砌了两眼简易的火灶,炉火点旺了,架上两大口铁锅就忙活开了。
一口大铁锅里,炖了几大块带骨头的肉,加了花椒大料茴香,还加了料酒,白色的肉汤汩汩的开,肉随着上下翻滚,另一口锅里是油锅,切好的里脊肉沾上面粉下锅炸,很快就变成了金黄色。
炖肉炸肉之后,是炒肉,肉片肉丝各炒了两大盆,然后是炖鸡,趁着炖鸡的功夫,白四带着两个徒弟做大肉丸子,其中一个徒弟特别会剁肉馅,震得案板当当响,四丽站在门槛上看,担心的说道,“妈,那个胖叔叔不会把案板剁坏了吧?”
许沁笑道,“不会的,你放心好了!”
上午十一点,陆陆续续有村民搬着椅子凳子来了,人人手里都还端着碗拿着筷子,有两个甚至还抬了一张桌子来。
许沁还真没见过这种场面,忍不住翘起了嘴角,许三嫂过来拉了她一把,“小沁,一个人在这偷乐什么呢,还不快上桌,今儿你是主角!”
大冷的天儿,白四忙活得满头大汗,终于,一盆盆菜出锅了,他的一个徒弟搬了一大摞干净的盘子,另一个徒弟搬了一大摞碗,炒菜盛盘,汤菜盛碗,手脚麻利的开始上菜了。
许支书家院子大,一共摆了七桌,但也还有村民没地方坐,反正社员也不将就,就在一旁站着,吃完一碗肉丸子就回家了。
许支书不让社员喝酒,自家却是喝了酒,喝的还是许沁带来的三大革命。
几杯酒下肚,许支书眉开眼笑,很满意的说道,“闺女,这茅台酒就是香!”
许沁倒也有点酒量,不过她不怎么喝白酒,日常更喜欢喝红酒,她当然也喝过几次茅台,印象是不错,好像的确比一般的白酒要好一点。
但三大革命这个系列,她是真的没喝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