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喊您回家_89(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他不能这样做,如果他还只是王侍郎,那么他可以这样做。
  事到如今,他已经成为了殿下亲封的将军,他在闻喜的一举一动,不仅仅关系着自己,也同样关乎殿下和国家。他不能一意孤行,做下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思及国家,思及殿下,思及百姓。
  他的封号是固土,所应为之事,同样也是‘固土’。
  这让王彩御想起了早年间曾在与赵国联合伐鲁的时候,偷偷腹诽过殿下的软弱。如今他也到了这种情境下,才发现没有人可以永远强硬,适当的示弱只是为了积蓄力量,成为真正的强者。
  当王彩御还在思考这个关乎自己未来人生的问题时,楚国与赵国的战争打响了。
  几乎是顺德带兵攻往赵国的同一时间里,吴国也对晋国发起挑衅,放任一队士兵以讨要耕牛为名,前往穿山郡驻扎。
  昭乐靠在椅背上,轻声问身后的文知礼:“文师兄,你说我国会与梁国开战么?”
  “殿下希望臣说会,还是不会?”文知礼将手中的笔放下。
  “我希望你说实话。”
  “会,这场战争已经势在必行。吴晋、赵楚已经开战,我国与梁国也同样不能幸免。”
  昭乐伸了伸腿,舒展了一下在椅子上窝了许久的身体:“看来我应该给母亲写一封信了。”
  “殿下!”宫人捧着固土将军送回的信笺,颤抖着递到昭乐手中。
  看到写信人的落款时,昭乐轻笑着将信放下:“果然梁王是不会让我国置身事外的。”
  文知礼微笑道:“臣倒是以为不愿我国置身事外的是周国遗民。”
  “你是说闻喜的百姓在暗中反我?”说完这句话后,昭乐突然觉得手指有些僵硬,轻轻动了两下才发现并无异常。“我还当他们已真心归顺了呢。”
  “臣也只是推测,殿下还是先看看将军的信吧。”
  “不了,先给母亲写信……”昭乐摸着自己的膝盖,低头一笑。“若是我与梁王开战,不知道母亲会作何感想。”
  文知礼张了张口,却没有勇气将那句‘殿下不该在此刻考虑密夫人的感受’说出来。
  他一直站在殿下身旁看着殿下给密夫人写信,信的内容也只是些平常琐事,就连对密夫人的思念之情,都控制的滴水不漏。
  他和殿下都清楚的知道,这封信送到密夫人手上之前,一定会是先送到梁王手上。
  将写给密夫人的信送出去之后,昭乐才拆开王彩御送回的信,他草草地将信看过后道:“传令下去,命大司马派一万士兵前往闻喜相助王将军。”
  宫人领命而去后,昭乐苦笑道:“王师兄总将人想的太好,他竟没有看出一切都是闻喜郡守所操纵的。”他指指信上的‘贼人硬闯军营’。“他也不想想,军营位于闻喜与丹安交界,若非闻喜的守卫有意放纵,这一小伙贼人怎可入内?”
  文知礼安静地听他讲着,他知道自己此刻不必发言,只需要聆听即可。
  “这郡守不知道是安得什么心思……”昭乐伸了个懒腰。“有些累了,我回去歇一歇。文师兄也回吧。”
  “是。”
  文知礼正往外走的时候,忽然被昭乐叫住:“师兄与王师兄素来交好,一定要多多提点他才是。”文知礼一愣,知道殿下说的是闻喜郡守之事,连忙应了。一回到家里,立刻修书一封送往闻喜。
  大野入苍穹,明月傍云生。
  位于楚国边境的歧岭,并无边城常有的荒芜,就连天空中的月亮,也要比地处北方的楚都要柔和一些。在寒风侵体的冬日里观月,总会因寒冷,以及脚边映衬着的枯草,使人倍感凄凉。
  顺德所率领的军队正驻扎在歧岭,月色之下,营口矗立的大旗上‘楚’字依稀可见。
  他正在站营口仰视着那面大旗,旗后的月亮就这样不经意地落入了他眼中。望着月亮,顺德想起了远在楚都的敬德,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久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