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许阳 第46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了中医,退休阿姨的眼珠子稍稍滚动了一下,看了一眼站在赵国斌旁边的两个穿着的宇航员似的人物。
  “嗯……”退休阿姨又应了一声,也没多说话。
  赵国斌对着许阳和何教授点点头。
  何教授说:“许阳,你去诊断吧。”
  “好。”许阳没有客气,上去诊断起来。
  病人目前无发热,但是有气促,维持着鼻导管,面罩双通道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87%。
  咳嗽有痰,痰色白质偏稀,胸部轻度憋闷感。
  怕冷,纳呆。
  大便三日为解,小便量偏少,夜眠不安。
  许阳观察病人的面部,病人面色?白无华,眼睑淡白。
  许阳又去摸了摸病人的手脚,发现病人四肢末端偏凉。
  他皱了皱眉。
  然后又去按压病人的腹部。
  这是中医的腹诊。
  中医诊断四门功课,望闻问切,这个切,不单单指的是切脉,其实还包括了按腹的诊断。
  腹诊的起源也很古老,张仲景就已经对腹诊有过具体的论述了,四川宝顶石窟就有雕刻的“仲景诊腹图”。
  但是奇怪的是,后世医家著写的医书就极少有提到腹诊。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就更少见了。
  也有人分析是因为宋之后,封建礼教束缚严重,腹部也是隐秘部位,不可随意触碰。尤其是女病人……
  所以很多外行人,都不知道中医的“切”还包括了腹诊。
  尽管许多中医已经不做腹诊了,但也是有不少中医是传承下来的,而且要求弟子要重视腹诊。
  比如蒲辅周先生,蒲老的医案,基本上都是有记载腹诊情况的。
  还有李老,医案中也常出现腹诊情况。在那个年代,山西也出现过乙脑病人,当时用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一点用都没有。
  病人都昏迷五天了,情况岌岌可危,非常危险。后来李老按压了病人的腹部,发现病人上腹硬痛,所以他果断用了大承气汤。
  一剂下去,热退,神志也清醒过来了。
  还曾经有个病人休克了,用了独参汤和西药配合,但血压死活上不来,眼瞧着也是不行了。
  后来李老腹诊发现病人胃脘处有压痛,这是胃中实滞不化啊,然后他用了枳实厚朴汤,加二丑,人参,消滞,竟然给救回来了。
  你要是不做腹诊,那就很容易误诊了。
  所以李老一直强调危重症必须按腹,一定要做腹诊。
  而作为他们的学生,许阳自然也不敢随意轻视腹诊。
  许阳走上前,掀开病人的衣服,正准备搓搓手,却发现自己带了手套。做腹诊之前,一般都是要先温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