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07节(3 / 4)
兰化农资是豫省一家资历较厚的农药企业,覆盖了豫省18%的基层农药市场。但唐老总敏锐地判断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身体健康的时代,公司想要长久发展,必然需要转型。
他瞄上了土壤改良。
豫省作为农业大省,很多地方用肥过剩,造成土壤板结、作物减产,也就让改良土壤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也不仅仅是豫省,这个市场还覆盖了全国。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改造中低产田,变得那么迫切。
改造中低产田蕴藏着多大的增产潜力,看看嘉谷就知道了。嘉谷的自有农业基地,几乎全是由中低产土壤治理改良而成,要不然,哪轮得到嘉谷圈地?
业界内有传言,嘉谷对中低产田的改造,至少贡献了嘉谷总产量30%的增收,由此可见嘉谷土壤改良配套技术的价值有多高。
齐政笑笑道:“你说的没错。产业集群将集聚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专业化的相关企业,覆盖种植、养殖、水产、林果、食品加工等领域,为配合特定的市场分工体系,嘉谷的配套技术开放范围从产前、产中等生产领域向流通、加工、贮藏和销售领域延伸。”
“超级白腐菌制剂、超级纤维素分解菌制剂等生物能源化产品,也对市场开放?”另一位老总脱口而出。
齐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连具体产品都瞄准了,这位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对,也在开放行列。”
“如果我拿这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国粮集团,嘉谷允许吗?”
齐政再次惊讶地看着他。
这位老总咧嘴而笑:“我想投资秸秆能源化项目,而且有把握包下国粮集团农业基地的秸秆资源。如果嘉谷不允许,那我只能用嘉谷的秸秆能源化技术,在偏远县投资小型秸秆能源化基地。我猜,以齐董的眼界,偏远地区的农作物废弃资源只是鸡肋吧。”
齐政能说什么?
能攀上国粮回收秸秆,是人家的本事。
而且他也说到点子上了。嘉谷的农作物废弃物能源化基地选址,农业生产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偏远地区的农业集中程度低,属于建设成本高,回收投资慢的类型,对嘉谷来说,确实如鸡肋一般。
齐政轻咳一声,道:“服务谁都可以。既然是市场化合作,嘉谷就不会在客户要求上设置什么障碍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唐老总闻言眼前一亮,按捺下兴奋之情问道:“那,嘉谷开放授权的条件是什么?”
他比齐政还积极。
齐政并不意外,不紧不慢道:“主要有两种合作形式。一是嘉谷给你们授权,按照专利收费形式;二是嘉谷以技术入股,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顿了一下,齐政补充道:“不管选择什么哪种形式,你们要答应一点——所有的技术服务都要接受嘉谷的标准。”
唐老总等人都愣住了。
接受别人的标准,在任何时候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嘉谷的标准能变成行业标准,那也就罢了;但如果不能,他们辗挪的余地就很小了——嘉谷也许能凭借着庞大的体量硬撑,但他们却可能被压缩到死。
唐老总也坐不住了,有些焦躁的道:“齐董这个……是不平等条约啊。”
齐政笑着没说话。
进驻产业集群的话,不仅有嘉谷提供关键性技术,还能享受到税收、融资等政策优惠,如果不唯嘉谷马首是瞻,嘉谷为什么同意他们的申请?
眼看着齐政的决心不可动摇,唐老总几人低声商量了起来。
为他们引荐的秦营林悠闲的坐在齐政身边,喝着魏明泡的茶,笑呵呵道:“他们会同意的。”
就凭他们都是秦营林的熟人,都了解牧原股份在与嘉谷深度合作后的脱胎换骨。 ↑返回顶部↑
他瞄上了土壤改良。
豫省作为农业大省,很多地方用肥过剩,造成土壤板结、作物减产,也就让改良土壤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也不仅仅是豫省,这个市场还覆盖了全国。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改造中低产田,变得那么迫切。
改造中低产田蕴藏着多大的增产潜力,看看嘉谷就知道了。嘉谷的自有农业基地,几乎全是由中低产土壤治理改良而成,要不然,哪轮得到嘉谷圈地?
业界内有传言,嘉谷对中低产田的改造,至少贡献了嘉谷总产量30%的增收,由此可见嘉谷土壤改良配套技术的价值有多高。
齐政笑笑道:“你说的没错。产业集群将集聚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专业化的相关企业,覆盖种植、养殖、水产、林果、食品加工等领域,为配合特定的市场分工体系,嘉谷的配套技术开放范围从产前、产中等生产领域向流通、加工、贮藏和销售领域延伸。”
“超级白腐菌制剂、超级纤维素分解菌制剂等生物能源化产品,也对市场开放?”另一位老总脱口而出。
齐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连具体产品都瞄准了,这位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对,也在开放行列。”
“如果我拿这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国粮集团,嘉谷允许吗?”
齐政再次惊讶地看着他。
这位老总咧嘴而笑:“我想投资秸秆能源化项目,而且有把握包下国粮集团农业基地的秸秆资源。如果嘉谷不允许,那我只能用嘉谷的秸秆能源化技术,在偏远县投资小型秸秆能源化基地。我猜,以齐董的眼界,偏远地区的农作物废弃资源只是鸡肋吧。”
齐政能说什么?
能攀上国粮回收秸秆,是人家的本事。
而且他也说到点子上了。嘉谷的农作物废弃物能源化基地选址,农业生产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偏远地区的农业集中程度低,属于建设成本高,回收投资慢的类型,对嘉谷来说,确实如鸡肋一般。
齐政轻咳一声,道:“服务谁都可以。既然是市场化合作,嘉谷就不会在客户要求上设置什么障碍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唐老总闻言眼前一亮,按捺下兴奋之情问道:“那,嘉谷开放授权的条件是什么?”
他比齐政还积极。
齐政并不意外,不紧不慢道:“主要有两种合作形式。一是嘉谷给你们授权,按照专利收费形式;二是嘉谷以技术入股,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顿了一下,齐政补充道:“不管选择什么哪种形式,你们要答应一点——所有的技术服务都要接受嘉谷的标准。”
唐老总等人都愣住了。
接受别人的标准,在任何时候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嘉谷的标准能变成行业标准,那也就罢了;但如果不能,他们辗挪的余地就很小了——嘉谷也许能凭借着庞大的体量硬撑,但他们却可能被压缩到死。
唐老总也坐不住了,有些焦躁的道:“齐董这个……是不平等条约啊。”
齐政笑着没说话。
进驻产业集群的话,不仅有嘉谷提供关键性技术,还能享受到税收、融资等政策优惠,如果不唯嘉谷马首是瞻,嘉谷为什么同意他们的申请?
眼看着齐政的决心不可动摇,唐老总几人低声商量了起来。
为他们引荐的秦营林悠闲的坐在齐政身边,喝着魏明泡的茶,笑呵呵道:“他们会同意的。”
就凭他们都是秦营林的熟人,都了解牧原股份在与嘉谷深度合作后的脱胎换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