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 第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瑜看着热闹的古代街道,行人交织,叫卖声不绝于耳,对身在古代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乐平县确实是附近几十里最繁华的县城,不过对于见惯了现代大都市的方瑜来说,这县城也不是很大,不过就是比镇上多了几十家商铺而已,根本就不够逛的。
  方瑾此时已经乐疯了,在方瑜旁边蹦蹦跳跳,看见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想要……
  作者有话说:
  希望大家不要对身边的暴力问题麻木不仁,对受害者有罪论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第11章 乐平县私塾互夸局
  方瑾此时已经乐疯了,在方瑜旁边蹦蹦跳跳,看见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想要,他爷爷兜里也有不少钱,只要不是太离谱的东西都会应了小孙子的请求,一样买两份,把方瑜的那份也带了出来。
  托方瑾这小子的福,让方瑜品尝到了许多这个朝代才有的特色小吃。
  方老太太也不是喜欢白占人家便宜的主儿,见大伯子给福娃买了东西,便也主动给瑾哥买东西。
  一行人逛了有小半个时辰,方老秀才特地找了个小酒馆,做东请客。方老太太客气推托了两次,见大伯子是真心实意想请他们吃饭,便也不做那小家子气的模样,直接坐下吃饭,心里盘算着等回去之后送两匹孙女织的布,当做回礼。
  方老二要在外面看着牛车卖货,没有办法进饭馆吃,方老秀才就让小二装了一盘子的好饭菜送过去让侄子吃。
  然后又多拿了些银钱打发小二去他学生家里捎个口信,说他过一会儿去。
  等这边饭菜上了一半后,那派过去的小二身后跟着个长衫的中年人回来了。方老秀才抬头一看,笑着说:“秀原,你怎么直接过来了,为师不是派这小二和你说了一会儿就带人去你家了嘛。”
  刘秀原向方老秀才深深行了一礼,殷勤地说:“先生远道而来,做弟子的怎么能不出来恭迎。”
  这时候尊师重道的风气在文人士子中极为重要,身为学生的刘秀原对于开蒙恩师自然是礼敬有加。“先生到了县上怎么不直接来学生家里,还到饭馆里吃饭,真是太见外了!学生的内人听说您来了,立刻就下厨去准备了一桌酒席,现在全家都等着您过去呢!”
  “你在私塾里也有那么多的学生,为师不想早过去打扰你们,这才想吃过午饭赶着午休的时候去看看你。”方老秀才看学生这边尊敬自己,心里也是热乎乎的。“秀原先坐下,为师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弟妹,这是我侄孙方瑜,这是我那不听话的小孙子方瑾。”
  刘秀原连忙起身对着方老太太拱手行礼:“给老夫人请安。”
  方老太太见一个秀才公向她这个乡下老婆子行礼,心中是高兴又慌乱,连忙说道:“刘秀才有礼了,老身也常听我家大哥提起你,说你是他的得意门生。”
  “学生不才,全承蒙先生的谆谆教诲。”刘秀原又从荷包里倒出两个银花生,塞到方瑾和方瑜的手里,笑着说:“来得匆忙,没有带什么好东西,这点小玩意两个师侄拿着玩吧。”
  方瑾握着手上的银花生心里乐翻了天,玉皇大帝各路天神啊,他有银子啦,这些银子能让他买到多少好吃的啊!
  不过他面上还是端住了,和方瑜一起向刘秀才行礼道:“多谢师叔。”
  刘秀原又对这家饭馆的掌柜说:“账记在我这,你把这些菜都打包好。”然后搀扶起方老秀才,恳切地说:“学生已经让内人备下您最喜欢的酒菜了,还请先生和老夫人移步赏光。”
  方老秀才盛情难却,只好跟着学生去了家里。方瑜跟在这对师生身后,心中对这个朝代尊师观念的认识更为加深,又联想到他以后的求学路,便认真观摩起刘秀原招待先生的规格和模式。
  不一会儿功夫,方瑜边看到一处气派的宅子,大门上的红漆是新涂的,颜色很是鲜亮富贵,门口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张望,见到他们一行人出现,快步走上前来恭迎。
  那少年先对方老秀才行礼道:“勤书给师祖请安,祝师祖福寿安康。”
  “好好好!”方老秀才看见师孙更是高兴,握着刘勤书的手对学生说:“上次见到你家这儿子还是个小娃呢,现在就长成了,一看就是个腹有诗书的少年郎,真是好啊!”
  刘秀原骄傲地看着自家长子,嘴上谦虚道:“不是多聪明的孩子,所幸还算用功勤奋,在私塾上混着学的,还请先生指教学问呢。”
  方老秀才说:“能勤奋用功就是最好的学生了,比我家的孙子都强。”
  两位秀才一番客套闲话,穿过前院的学堂,跨过一个月洞门进了内宅,这家秀才娘子才过来行礼招待客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个秀才公也不像外面没文化的大老粗那样吹牛胡侃,反而讨论起最近两年的县试和府试的考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