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 第55节(3 / 4)
郑夫人听到方瑜在院子里摔倒的消息也立刻小跑了过来,等郎中看过之后说没事才放下心。
等到晚上,郑源师兄一听到消息也是官服都没换就直接过来探望。
如此这般兴师动众,让方瑜十分不好意思,下定决心以后要走道锻练绝对不能分神,要不然真是太麻烦别人了。
方瑜这次崴脚其实一点都不严重,要是在现代根本就不妨碍走路。可在古代大家都很在乎他,硬压着他在床上看了三天的书。
之后刘勤书也不许他晨起跑步,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看起来好了实际上还不能用力。
方瑜接受了大家的关心,但锻炼身体不能停,毕竟乡试考得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素质,他索性就把锻炼项目换成了室内的广播体操和俯卧撑。
等到农历六月份,头茬薄荷下来了,方瑜拿出银子派郑府下人出去买了不老少,然后趁着午休的时候亲自捣出新鲜汁液,兑进早就泡好的薄荷香水原液中。
方瑜做了不老少,把香水原液再密封严实喽,看着剩下的薄荷汁子,心里头又有了别的主意。
方瑜问伺候他的郑家丫鬟,问府里有没有会做饴糖的厨娘。
饴糖就是硬的麦芽糖。
丫鬟点点头,方瑜让她拿着薄荷汁子和剩下的薄荷叶子去找那厨娘,让那厨娘用这些做薄荷味的饴糖,薄荷味越重越好。
一刻钟后,那丫鬟回来说,要是现做麦芽糖就要先把麦粒发芽,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如果少爷着急的话,还可以直接去外面买现成的麦芽糖,拿回来热化再兑薄荷,这样晚上就能做好了。
方瑜自然是选了后者,拿出不少钱,交待多买些回来。
下午时,那厨娘就亲自送来了加工好的薄荷硬糖,方瑜当时就尝了一块,薄荷味十足,原本有些昏沉的大脑瞬间清醒,果然是相当不错的备考神器。
方瑜又赏了这厨娘几十文钱,厨娘高兴地退下。
等到晚上时,方瑜就把薄荷硬糖分给姐夫和郑家人尝尝。
“这糖用来提神真不错,夏天吃着也消暑。”郑源笑着对妻子说:“让下人多做点,我以后荷包里也备着几个,省得天热再中暑。”
刘勤书对此薄荷硬糖更是喜欢,说:“乡试时我多带些进去,到时候连饭和茶都不用多吃了,实在是方便。”
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八月初九的后半夜,方瑜和刘勤书就已经提着考篮在考场门口排起了大队。
因为考篮地方有限,方瑜和刘勤书所能带的东西都是精简之后再精简的。
除了早就准备好的薄荷香水原液和薄荷糖外,方瑜还把油茶面给苏了出来。虽然他从前也没做过,不过这玩意技术含量也是不高,稍微说上几句,厨娘就给试验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驱蛇驱虫的药粉,还有就是管风寒的成药丸子和用来吊住最后一口气的参片。
这么看来,去乡试的考生大概都有一个拼死考试的觉悟吧。
方瑜和刘勤书来得还算早的,排在中部靠前的位置,进入考场正门的时间还算早的。
可惜进去了还要在里面的大院子里按照地域排好队,再进行一次分配和搜捡。
方瑜穿好衣裳,看几个小吏正在翻看他考篮里的吃食。油茶面从瓷瓶子里又被整个倒在油纸上,被人用小刀来回扒愣一遍,确定里面没有夹带东西,才又被装了回去。
等到方瑜被领进狭窄的考巷中,刘勤书已经不知道被领到哪里去了。
方瑜被分进考巷中部的一个号房里,这号房果然比院考时还要小上一些,就连方瑜这个十三岁的小孩身体都有些施展不开。
进到号房,他就把考篮放在坐着的那块木板上,从里面拿出驱蛇驱虫的药粉,仔细把所有的地面都撒满,就连三面墙壁也不放过,用袖子沾上药粉擦上一遍,这样才算心安。 ↑返回顶部↑
等到晚上,郑源师兄一听到消息也是官服都没换就直接过来探望。
如此这般兴师动众,让方瑜十分不好意思,下定决心以后要走道锻练绝对不能分神,要不然真是太麻烦别人了。
方瑜这次崴脚其实一点都不严重,要是在现代根本就不妨碍走路。可在古代大家都很在乎他,硬压着他在床上看了三天的书。
之后刘勤书也不许他晨起跑步,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看起来好了实际上还不能用力。
方瑜接受了大家的关心,但锻炼身体不能停,毕竟乡试考得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素质,他索性就把锻炼项目换成了室内的广播体操和俯卧撑。
等到农历六月份,头茬薄荷下来了,方瑜拿出银子派郑府下人出去买了不老少,然后趁着午休的时候亲自捣出新鲜汁液,兑进早就泡好的薄荷香水原液中。
方瑜做了不老少,把香水原液再密封严实喽,看着剩下的薄荷汁子,心里头又有了别的主意。
方瑜问伺候他的郑家丫鬟,问府里有没有会做饴糖的厨娘。
饴糖就是硬的麦芽糖。
丫鬟点点头,方瑜让她拿着薄荷汁子和剩下的薄荷叶子去找那厨娘,让那厨娘用这些做薄荷味的饴糖,薄荷味越重越好。
一刻钟后,那丫鬟回来说,要是现做麦芽糖就要先把麦粒发芽,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如果少爷着急的话,还可以直接去外面买现成的麦芽糖,拿回来热化再兑薄荷,这样晚上就能做好了。
方瑜自然是选了后者,拿出不少钱,交待多买些回来。
下午时,那厨娘就亲自送来了加工好的薄荷硬糖,方瑜当时就尝了一块,薄荷味十足,原本有些昏沉的大脑瞬间清醒,果然是相当不错的备考神器。
方瑜又赏了这厨娘几十文钱,厨娘高兴地退下。
等到晚上时,方瑜就把薄荷硬糖分给姐夫和郑家人尝尝。
“这糖用来提神真不错,夏天吃着也消暑。”郑源笑着对妻子说:“让下人多做点,我以后荷包里也备着几个,省得天热再中暑。”
刘勤书对此薄荷硬糖更是喜欢,说:“乡试时我多带些进去,到时候连饭和茶都不用多吃了,实在是方便。”
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八月初九的后半夜,方瑜和刘勤书就已经提着考篮在考场门口排起了大队。
因为考篮地方有限,方瑜和刘勤书所能带的东西都是精简之后再精简的。
除了早就准备好的薄荷香水原液和薄荷糖外,方瑜还把油茶面给苏了出来。虽然他从前也没做过,不过这玩意技术含量也是不高,稍微说上几句,厨娘就给试验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驱蛇驱虫的药粉,还有就是管风寒的成药丸子和用来吊住最后一口气的参片。
这么看来,去乡试的考生大概都有一个拼死考试的觉悟吧。
方瑜和刘勤书来得还算早的,排在中部靠前的位置,进入考场正门的时间还算早的。
可惜进去了还要在里面的大院子里按照地域排好队,再进行一次分配和搜捡。
方瑜穿好衣裳,看几个小吏正在翻看他考篮里的吃食。油茶面从瓷瓶子里又被整个倒在油纸上,被人用小刀来回扒愣一遍,确定里面没有夹带东西,才又被装了回去。
等到方瑜被领进狭窄的考巷中,刘勤书已经不知道被领到哪里去了。
方瑜被分进考巷中部的一个号房里,这号房果然比院考时还要小上一些,就连方瑜这个十三岁的小孩身体都有些施展不开。
进到号房,他就把考篮放在坐着的那块木板上,从里面拿出驱蛇驱虫的药粉,仔细把所有的地面都撒满,就连三面墙壁也不放过,用袖子沾上药粉擦上一遍,这样才算心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