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 第7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提高最后名次的事,实在是太难了,考上的贡士无一不是全国最优秀的那批读书人,他冯晋学识还行,但精力实在有限,所以就这样吧。
  反正殿试也不淘汰人,他只要规规矩矩的,就能通过,至于最后的名次,反正都是倒数十名里头的了,再低还能低到哪里去。
  方瑜的情况就正好和冯晋相反了。
  冯晋清楚地了解这些,特意为他神一般厉害的小舅子营造了最幽静的复习环境,每天趁着方瑜吃晚饭休息的片刻替他加油打气,顺道再说说时下京城里最时髦的新闻。
  方瑜很感谢大舅哥为他做的这些,每次都很捧场,然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古代没有护眼亮堂的台灯怕什么,方瑜在书房里围着他的书桌高低错落地摆了二十多面铜镜,外加上五十多支蜡烛,离远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登台作法呢。
  殿试是在四月中下旬,方瑜还有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
  乐平县,方家人和冯家人都在掐算日子,等到方瑜殿试这天,正好收到方瑜考上贡士的消息,整个县里都沸腾了。
  本朝算起,乐平县还没有出过一个进士呢,方瑜算是实现零的突破了。
  冯骞读着长子一道送回来的信件,不禁激动得老泪纵横。
  “我家大儿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冯骞对着从小就跟着他的管家呜咽道:“还有小瑜,真是佳儿佳婿啊,我们老冯家真是祖坟都冒了青烟儿啦!”
  “父子两进士,翁婿同是金榜题名,这是天大的美谈啊!”这位老管家原是冯骞的邻居,后来成了书童,现在又是冯家的大管家,本人也是识文断字,恭贺的祝语就很别致。
  方老太太喜不自胜,大笑的声音传遍方家的二进小院。
  有一次,她去看还在坐月子的冯婉时,欢喜过了头,一时不察地对孙媳妇说:“咱家现在什么也不差了,就差你给福娃多生几个大胖小子了,到时候也和他们爹一样读书出息,给咱们老方家争气长脸。”
  冯婉并不多心,太婆婆说这话正常,她也笑着应下:“郎中说我身子已经养好了,现在也在进补呢。等夫君殿试后锦衣还乡时,我就能全好了,到时候再多生几个不成问题。”
  天刚亮,方瑜就站在贡士的队伍中,庄严肃穆。
  今日是殿试,这届的贡士都穿着一样的衣袍,按照排名站好,等候天子的传召。
  方瑜的心很热,却不冒汗,脑袋发空,却不急切。
  他在这小一个月的备考中已付出全力,所以他此时只有安心和期盼。
  不得不说,我们小鱼在古代十多年的学习考试中锤炼出了金子般坚定稳健的心。
  一个穿红太监站在台阶上,朗声高宣:“陛下口谕,传新科贡士入内!”
  方瑜跟着前面几人,缓步前行,终于踏上高高的汉白玉石阶,一步一步登上古代文人学子的巅峰。
  方瑜殿试的座位极其靠前,抬眼就能看见皇帝宝座的底部和盘着金龙的大靴子。
  作者有话说:
  恭喜小鱼!
  大家嗨起来!
  格尼格尼,看看看,我这次对小鱼很好吧,哈哈哈哈哈!
  还有就是,全勤到手!
  我上个月立的旗子做到啦,啊哈哈哈!
  请大家为本云和小鱼鼓掌欢呼+喝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