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 第77节(3 / 4)
方瑜说等安顿好了就过去看他们,这次还是住在了刘家宅子里。
方宜佳和刘勤书把安排进最好的房间里住着,还派了三个丫鬟贴身伺候。方美臻就挨着老太太住。
方瑜还住在原来的屋子里,很有亲切感。
他在府城刘家住了好几年,对这里很熟悉,这次一来,却发现变化很大。
刘勤书把隔壁的院子给买了下来,已经打通了,现在的刘宅比原先大了一倍,仆人丫鬟也多了十几个。
方宜佳从奶奶那边回来,刚回正院,就听刘勤书在屋里吩咐婆子:“把那几个通房关到西边最角落的小院子里,再把大门锁好,不许她们出来。”
“出来了又能怎样,好歹也都是美人儿,你怎么如此对人家啊?”
方宜佳当家多年,现在也不是从前那个只会温柔听话的小女人了,也开始能说两句夹棍带枪的赌气话了。
“好夫人,我这不是怕给你丢面子嘛。”刘勤书也不再是清朗淡薄的年轻公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脸上和心里也多了不少的油腻。
“你是怕我家方瑜弟弟念叨你吧。”方宜佳轻点一下,也不完全说破。夫妻两个呵呵一笑,这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方瑜就起来了,这是多年自律养下来的习惯。
早起洗漱,然后是迎着朝阳打套拳,再练字读书加思考。一整套下来要一个多时辰,完事时正好的用早餐的时候。
方老太太累得够呛,一觉醒来腰更痛了,腿也发胀发酸,怎么也挣扎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让丫鬟喂饭。
方瑜他们赶紧过来探望,老太太只说没事,躺半天就好,赶他们出去该干嘛干嘛去。
方宜佳派人去请郎中,刘勤书要出去会客,方美臻想出去逛街,可没人陪她。
方瑜正好要去岳父府上,他觉得龙凤胎妹妹需要多涨见识,就带她一起去冯家,让她和冯达的夫人多接触接触。
到了冯府,丫鬟带着方美臻去了内院,方瑜直接去书房找岳父。
冯骞说知府大人特意下了帖子,请方瑜参加明天的午宴。
这次的午宴在得意楼举行,知府刘大人请了府城许多有头脸的人家,算是庆贺方瑜考中探花的小型宴请。
刘知府给足了方瑜的面子,方瑜自然也要表现出他的诚意来。
他现在就跟着岳父一起去知府府上拜见,礼物什么的一早就准备好了。
刘知府比冯骞还年轻两岁,可那将军肚子却更是高耸,简直与怀胎六月的妇人有一拼。
刘知府家人丁兴旺,可惜子孙后辈有出息的不多,家里这么好的条件只供出了三个秀才和一个举人。
卫朝和前朝不同,对官宦子弟的荫封管控地很严,只有那些高官家里才在有一两个名额,还只能荫封最低级的小官。
如此看来,等再过个十来年,刘家就会大不如冯家了。
刘知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便起了交好冯家和方瑜的心思,想留下个香火情。
刘知府当年也是二甲进士,为官的政绩也比冯骞好上许多,他本人也很欣赏才子。
如今看到刚二十岁的年轻探花,他也是很感慨。
这场会面很愉快,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 ↑返回顶部↑
方宜佳和刘勤书把安排进最好的房间里住着,还派了三个丫鬟贴身伺候。方美臻就挨着老太太住。
方瑜还住在原来的屋子里,很有亲切感。
他在府城刘家住了好几年,对这里很熟悉,这次一来,却发现变化很大。
刘勤书把隔壁的院子给买了下来,已经打通了,现在的刘宅比原先大了一倍,仆人丫鬟也多了十几个。
方宜佳从奶奶那边回来,刚回正院,就听刘勤书在屋里吩咐婆子:“把那几个通房关到西边最角落的小院子里,再把大门锁好,不许她们出来。”
“出来了又能怎样,好歹也都是美人儿,你怎么如此对人家啊?”
方宜佳当家多年,现在也不是从前那个只会温柔听话的小女人了,也开始能说两句夹棍带枪的赌气话了。
“好夫人,我这不是怕给你丢面子嘛。”刘勤书也不再是清朗淡薄的年轻公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脸上和心里也多了不少的油腻。
“你是怕我家方瑜弟弟念叨你吧。”方宜佳轻点一下,也不完全说破。夫妻两个呵呵一笑,这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方瑜就起来了,这是多年自律养下来的习惯。
早起洗漱,然后是迎着朝阳打套拳,再练字读书加思考。一整套下来要一个多时辰,完事时正好的用早餐的时候。
方老太太累得够呛,一觉醒来腰更痛了,腿也发胀发酸,怎么也挣扎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让丫鬟喂饭。
方瑜他们赶紧过来探望,老太太只说没事,躺半天就好,赶他们出去该干嘛干嘛去。
方宜佳派人去请郎中,刘勤书要出去会客,方美臻想出去逛街,可没人陪她。
方瑜正好要去岳父府上,他觉得龙凤胎妹妹需要多涨见识,就带她一起去冯家,让她和冯达的夫人多接触接触。
到了冯府,丫鬟带着方美臻去了内院,方瑜直接去书房找岳父。
冯骞说知府大人特意下了帖子,请方瑜参加明天的午宴。
这次的午宴在得意楼举行,知府刘大人请了府城许多有头脸的人家,算是庆贺方瑜考中探花的小型宴请。
刘知府给足了方瑜的面子,方瑜自然也要表现出他的诚意来。
他现在就跟着岳父一起去知府府上拜见,礼物什么的一早就准备好了。
刘知府比冯骞还年轻两岁,可那将军肚子却更是高耸,简直与怀胎六月的妇人有一拼。
刘知府家人丁兴旺,可惜子孙后辈有出息的不多,家里这么好的条件只供出了三个秀才和一个举人。
卫朝和前朝不同,对官宦子弟的荫封管控地很严,只有那些高官家里才在有一两个名额,还只能荫封最低级的小官。
如此看来,等再过个十来年,刘家就会大不如冯家了。
刘知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便起了交好冯家和方瑜的心思,想留下个香火情。
刘知府当年也是二甲进士,为官的政绩也比冯骞好上许多,他本人也很欣赏才子。
如今看到刚二十岁的年轻探花,他也是很感慨。
这场会面很愉快,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