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6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位老者语气缓和,神情平静淡然地接话说:“可是,官府却要挖我们的祖坟,缺德呢!你看,这片祖坟地块,坐南朝北,地势又高,我们高岭村就托这块福地,如今宗族香火兴旺,官府为啥要跟我们结怨?”
  坐对面老人接着说:“唉,挖骨迁坟,都做了孤魂野鬼,地下祖宗还不怪罪?我等有何脸面到阴间去见他们?”
  (旁白)“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要迁这块坟地,万万不能。”
  赵抃听了,嘿嘿笑着,边把烟筒用手擦了擦递回老汉,称赞道:“老爹,你们祖宗确实有眼光,不然为啥周围村子都受了灾,就您高岭村吃水用水不愁?”
  老人们都连连点头。
  赵抃又耐心开导起来:“儿孙在做,祖宗在看。施德行善,积功积德。您老眼见着整个崇安滴水难找,太阳又象火似的烤着,能见死不救吗?”
  “唉,我这几块老骨头能做成什么事?能拼死抱住这块地,也算我们为高岭村子孙后代积德了。”坐对面老人说。
  “老爹,此言差矣。”赵抃看了一眼几位老人:“修成水渠,清流万田,十里八乡欢庆感恩,那这个德才积得大,积得多呢!”
  “咦,你这小伙子,哪个村的?口气倒不小。”老汉看着赵抃说。
  老汉这么一说,老人们才回过神来,大家都眯着眼瞧眼前这个农家打扮的黑汉子……
  此时,毛彦志在一旁打趣道:“老爹,他就是来你们崇安积德的大人呢。”
  “他积大德,难不成也是要挖自家的祖坟?”老汉迷糊了,喃喃自语道。
  “哈哈哈,老爹,只要您等老人家顾全大局,县老爷保管渠道修好后,敲锣打鼓鸣响炮,在你们村祠堂里挂上红匾额!”毛彦志又说。
  “县老爷?”老人们异口同声惊讶道。
  此刻,老人们的神情一下子变了!
  那位老者说:“老朽我等都活了一个多甲子了,从没见过县太爷的脸是圆是扁的呢!轿子远远地倒看见过几回。还有衙门口那一对石狮子眼睛瞪得够圆,牙齿呲得够长的!靠青天大老爷靠不上,多靠祖宗荫庇。”
  “老爹,县太爷脸不圆,也不扁,可是黑着呢!”毛彦志逗着开心地说。
  “哼,对,就是黑的,从里到外全是黑的。”老人听不懂毛彦志说啥,愤愤接过话说。
  赵抃也乐了。
  此时,不远处县衙差役久等不见知县出来,误以为被这群村民难住了,便提着水火棒赶紧跑进来救助,却见县太爷与老人们谈笑正欢,个个像一个个闷葫芦似的抓挠脑袋,不知如何是好呢?
  老人们个个两眼盯着黑脸汉子,满脸神色着忧郁与探询。
  赵抃干脆站起来,笑眯眯地让老人们看个够,并说:“老爹,县太爷也是爹妈生的,父母养的,懂得孝亲,懂得奉祖。”
  老人们一听,七嘴八舌惊异地说:“啊,方才失言,多有冒犯,望老爷赎罪!”
  “老人家,都说县官是父母官,可不是替自己父母做事的官哦,你们就是我要尽孝的父老乡亲啊。”赵抃话说到此,拉着老人们的手一起坐下,接着说:“本官保证,请崇安县城最好的风水先生给高岭村选一块风水宝地,如不满意让风水先生再找,务必让村人满意。”
  毛彦志乘兴又插话说:“不仅让老爹们满意,还得让底下的列祖列宗满意为止!”
  “哈哈……哈哈……”老人们见知县大人如此诚心为崇安百姓谋福祉,又不摆官架都同意迁坟了。
  老人们见赵抃如此诚心,便真情地说道:“县太爷,如此为崇安百姓办事,又如此亲和,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朽还愁将来没好日子过吗?”
  19、赵家客堂 日
  赵抃刚吃完稀粥,夫人正在收拾,毛彦志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毛彦志说:“抃兄,河渠修到城边,又被打住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