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击天下 第19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石斌知道,如果云台山一带守不住,东燕城守住意义也不大。晋军粮草极其充足,只要围城三个月,断绝赵军的粮道,东燕城便不攻自破。
  唯有死守住云台山一带,利用营寨将云台山、方山、老龙背山连起来,才能阻止晋军的东征。
  所以,石斌几乎是倾巢而出,兴建营寨,如此便苦了东燕郡的百姓,只是在羯人眼里,汉人如同使唤的牲畜一般,又哪管汉人的死活。
  而且由于路滑,经常出现摔倒的现象,甚至有时一人摔倒,一队的搬运的民夫全部摔得人仰马翻的,然后又被条石砸伤。但是就算你受伤了,只要不是腿严重受伤,还得继续干。就算是你腿受伤了,也得挨一顿胖揍。
  监工的羯人,手中拿着马鞭,见到谁怠慢一点,举着马鞭,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猛抽猛打,用着半生不熟的汉语,粗鲁而凶狠的叫骂着。
  在羯人的监视下,众汉人不敢有半点怠慢,只是这一路山高路滑,不知死伤了多少汉人。而且由于干得多,吃得少,众汉人后面根本就顶不住,双腿都是发软的,伤亡也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石斌来说,赶快建造好营寨,才是首要的大事,汉人的伤亡,在他眼里如同死了一群牲畜一般,无关紧要。
  细雨纷飞当中,就看见一队人马,正逶迤沿着山路向山头堡寨处而上。这些军汉都是些高鼻梁、蓝眼睛的羯人,穿着厚厚的皮甲。这般天气下仍然显得精神十足,走在山道上也个个步履有力。看着他们腰间的环首刀柄上缠着的那些细绳已经被鲜血浸透而发黑,就知道这些雄壮矫捷的羯人们,都是从死人堆里面滚出来的厮杀野兽。
  他们一路穿行而上,周遭民夫都纷纷避开一点,赶紧弯腰行礼下去,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冲撞了这贵人,导致被鞭笞,甚至被斩杀。
  这些精悍的羯人簇拥着的,正是石虎的第六子,燕公石斌。
  石斌三十余岁,一样的蓝眼、深目、高鼻,继承了石虎的悍勇,不但身材高大,而且全身如同铁打一般,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神色之间更是不怒自威。
  山道眼看着就走了一大半,已经可以清楚瞧见耸立在山头的云台山堡寨,回首下顾,只见营寨将云台山、方山和老龙背山连成一线,如同一条长龙一般。诸山之间的堡寨,死死的卡住了外敌从西面侵入东燕郡的咽喉。
  石斌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傲然之色。堡寨已经初步成型,晋军尚在两百里之外,至少还要六七日,届时晋军就算插翅,也不过来他所建造的营寨。
  第314章 探敌
  云台山与方山之间,方山与老龙背山之间的寨墙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条石一直砌到了寨墙顶部。
  现在正在修治凸出于寨墙外的马面。大堆大堆的建筑材料,就堆叠在外,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甚至还有血迹。民夫又比前些日子多了不少,喊着号子在拼命的拉着大木上山。
  此外,石斌还在山脚还增设了骑寨,以为岭上关堡寨依托,将云台山、方山和老龙背山等三山完全连接起来。
  要是晋军来攻,主力指向骑寨。则堡寨内的步军出击,以弓弩支援骑寨。若晋军以步卒攻上指向岭上堡寨,则骑寨屯驻的骑兵出击,抄击敌人步卒的侧背。
  这个关隘的防御体系,还不止如此而已。从山下骑寨直到山上堡寨,沿途还要依着山势节节设立小寨,互相之间能以弓弩相接,可为援应。岭上主堡屯粮屯械,还有重兵,作为最后的依靠。
  这整个防御体系建立起来,羯人骑兵近万,作为整个三关防御体系的最重要的锁钥。只要卡住这里,晋军再怎么强,也不能从这个方向深入东燕郡地界。
  除此之外,所有的羯人,在石斌的鼓动之下,气势如虹,誓死守卫。
  石斌的鼓动,外加羯人的本身的悍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晋军攻寨,所有羯人豁出去性命,也会坚守住营寨,除非将羯人全部歼灭。
  羯人的悍勇,其一与胡人尚未开化,保留野兽的习性相关,其二也与他们的遭遇有关系。
  关于羯人的来历,《晋书》中称是“匈奴别部”,即匈奴人的分支。那时的匈奴,并不是某个种族的特称,而是草原上大大小小游牧族群的混合体。
  西晋时期,羯族人早已跟着匈奴人一起内附,被安顿在并州地区与汉人杂居。石勒及其部族,大多生活在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但他们的生活状态,客观来说并不怎么美好。
  当初魏晋统治者引入这些人口,从初衷上来讲,是为了缓解常年战争带来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增加政府税收。晋武帝司马炎时期,郭钦曾就此进行了描述:“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
  因此,对于这些内迁民族,西晋朝廷延续了“服事供职,同于编户”的政策,即跟所在地汉人百姓承担同等的义务。
  但在另一方面,统治阶层却对这些内迁百姓额外采取了高压、歧视、奴役政策。对于这一点,司马衷时期的太子洗马江统在他的《徙戎论》里写道:“苦汉人侵之......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沦为奴婢、佃客,以至于“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石勒虽然出自“部落小率”(小头领)之家,但这并不能改变他受压迫的命运。在14岁的时候,他曾跟着同乡一同前往都城洛阳贩卖家乡土特产。大都市的繁盛、恢弘,让这个少年眼界大开,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几声长啸。
  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朝廷高官王衍看到,这位学富五车、知识丰富的名士琢磨了一会,对这个小胡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于是派手下前去捕杀。好在此时石勒等人已经走远,淹没在茫茫人潮中,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