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击天下 第226节(3 / 4)
桌上已查阅的公文和未查阅的公文几乎各半,很显然她已经来了很久了,也来得很早。
这半年来,所有的日常公事的公文,都还是先送到洛阳,再由王曦查阅之后,将一些简单的公文直接以司马珂的名义批复,再传报给司马珂,只有重要的公文才会等待司马珂的回复之后再批复。
但是,在东燕城围城这几个月,所有的公文都无法送达,王曦只能将非军事类的公文全部按照自己揣摩出来的司马珂的意见,直接批复。而关于战事的重大公文,则请镇守在荥阳的荀蕤提供参考意见,再予以回复。
正是由于王曦坐镇大将军府,使得司马珂被围城的这几个月,洛阳一带及豫州南部诸郡的日常公务,都得到了及时批复,各种内政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丝毫没有耽误。
这其中,既有司马珂对王曦的足够信任,才会将此重任交给她,也有王曦对司马珂的足够了解,才会批复出来的意见基本如司马珂所想。
大将军府的幕僚并不少,但是这些人精一般的幕僚,以王恬为首,却纷纷的迟到了。
除了门口的侍卫,整个大堂之内,只剩下王曦和司马珂两人。
司马珂心中一暖,轻轻的走了过去,摸了摸她的头。
王曦抬起头来,眼中露出狂喜的神色,站了起来,差点忍不住扑了过来,又强行克制了下来,弯腰一拜:“参见殿下!”
司马珂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王曦趴在司马珂的怀中,再也矜持不住,伸出双手,紧紧的抱住了他的后腰,眼中已是激动得泪眼婆娑。
两人缠绵了一阵,王曦轻轻的推开了他,擦了擦眼睛,脸上露出了肃然的神色,从案几上抓起一份公文,递给司马珂道:“此份公文极其紧急及重大,还请殿下亲自过目。”
司马珂见她神色严肃,收敛其情怀,急忙接过那份公文匆匆一看,顿时脸色变了。
江南的局势要大变了!
第348章 局势在变化
公文是谢安发来的。
太傅郗鉴、司空陆玩,居然先后在一个多月内去世。
郗鉴原本就比历史上寿命长了近三年,而陆玩也是六十多岁,似乎去世年龄跟历史上差不多,在这个时代,能过六十岁就算寿终正寝了,倒也不算奇怪。
但是郗鉴和陆玩一去世,三公只剩何充一人,权力一下子出现了真空。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司马珂被围在东燕城的时候,自然无暇顾及南方的政局。在众北方士族官员的推动之下,诸葛恢和蔡谟两人被荐举为三公。而司马衍经过一阵深思熟虑之后,终究是答应了。
因为,王导、庾亮、郗鉴、陆玩等人相继去世之后,的确已经没有人的威望能与蔡谟和诸葛恢两人相比。谢安过于年轻,拜为中书令也是极其破格了,而谢裒、纪友两位卿也威望不及此两人。
蔡谟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被拜为太尉。而诸葛恢也是“中兴三明”之一,被拜为司空。撇开北方士族支持不谈,就论名望,的确是这两人最高,也算是名至实归。
于是,地位等同宰相的三公之位,又全部回到了北方士族的手中。三公之中,诸葛恢和蔡谟两人对司马珂一直是极其敌视,而何充也是摇摆不定,很显然朝廷之中的形势已对司马珂极其不利。
诸葛恢和蔡谟两人一上台,又立即荐举司马勋为龙骧将军、都督中央军事,统辖所有京师兵马,这两个官职在一起,正是当初司马珂所担任的官职。
同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很显然司马勋已经与诸北方士族联合在了一起,而且诸北方士族的用意,颇有扶持司马勋与司马珂对抗的意味。毕竟司马勋也是宗室,而且也是武勇过人,颇有领兵能力的将才。
这样一来,整个朝廷中枢的军政大权又全部落到北方士族手中,如同王导在世时一般。而司马珂倒是有点像掌控藩镇重兵的庾亮,与北方士族分庭抗礼。
就连谢安这个中书监之位,纪友的廷尉之位,谢裒的太常卿之位,也有人虎视眈眈,只是急切之间不好下手。而这一切都只发生在半个月之内的事情。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蔡谟的太尉之职,十分微妙。
因为太尉是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理应都督中外军事。
当初司马珂攻取成汉之后,司马衍有意给司马珂加都督中外军事,其实等同摄太尉之职,但是当时郗鉴等人担心司马珂官爵升得太快,以后再有大功,无官可拜,无爵可封,便暂缓了下来,依旧是都督六州军事。至于中原新打下来的四州,虽然没有正式的任命,但是大家都默认司马珂都督其军事。
但是此刻蔡谟成了太尉,就意味着在名义上,他是可以管辖司马珂手中的兵马的,也就是司马珂也要受蔡谟节制。就像当初王导出征历阳时,挂职都督中外军事,庾亮名义上也要归王导节制,只是庾亮并不买王导的帐而已。当然司马珂自然也不会卖蔡谟的帐,但是在道理上便亏了一截。 ↑返回顶部↑
这半年来,所有的日常公事的公文,都还是先送到洛阳,再由王曦查阅之后,将一些简单的公文直接以司马珂的名义批复,再传报给司马珂,只有重要的公文才会等待司马珂的回复之后再批复。
但是,在东燕城围城这几个月,所有的公文都无法送达,王曦只能将非军事类的公文全部按照自己揣摩出来的司马珂的意见,直接批复。而关于战事的重大公文,则请镇守在荥阳的荀蕤提供参考意见,再予以回复。
正是由于王曦坐镇大将军府,使得司马珂被围城的这几个月,洛阳一带及豫州南部诸郡的日常公务,都得到了及时批复,各种内政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丝毫没有耽误。
这其中,既有司马珂对王曦的足够信任,才会将此重任交给她,也有王曦对司马珂的足够了解,才会批复出来的意见基本如司马珂所想。
大将军府的幕僚并不少,但是这些人精一般的幕僚,以王恬为首,却纷纷的迟到了。
除了门口的侍卫,整个大堂之内,只剩下王曦和司马珂两人。
司马珂心中一暖,轻轻的走了过去,摸了摸她的头。
王曦抬起头来,眼中露出狂喜的神色,站了起来,差点忍不住扑了过来,又强行克制了下来,弯腰一拜:“参见殿下!”
司马珂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王曦趴在司马珂的怀中,再也矜持不住,伸出双手,紧紧的抱住了他的后腰,眼中已是激动得泪眼婆娑。
两人缠绵了一阵,王曦轻轻的推开了他,擦了擦眼睛,脸上露出了肃然的神色,从案几上抓起一份公文,递给司马珂道:“此份公文极其紧急及重大,还请殿下亲自过目。”
司马珂见她神色严肃,收敛其情怀,急忙接过那份公文匆匆一看,顿时脸色变了。
江南的局势要大变了!
第348章 局势在变化
公文是谢安发来的。
太傅郗鉴、司空陆玩,居然先后在一个多月内去世。
郗鉴原本就比历史上寿命长了近三年,而陆玩也是六十多岁,似乎去世年龄跟历史上差不多,在这个时代,能过六十岁就算寿终正寝了,倒也不算奇怪。
但是郗鉴和陆玩一去世,三公只剩何充一人,权力一下子出现了真空。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司马珂被围在东燕城的时候,自然无暇顾及南方的政局。在众北方士族官员的推动之下,诸葛恢和蔡谟两人被荐举为三公。而司马衍经过一阵深思熟虑之后,终究是答应了。
因为,王导、庾亮、郗鉴、陆玩等人相继去世之后,的确已经没有人的威望能与蔡谟和诸葛恢两人相比。谢安过于年轻,拜为中书令也是极其破格了,而谢裒、纪友两位卿也威望不及此两人。
蔡谟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被拜为太尉。而诸葛恢也是“中兴三明”之一,被拜为司空。撇开北方士族支持不谈,就论名望,的确是这两人最高,也算是名至实归。
于是,地位等同宰相的三公之位,又全部回到了北方士族的手中。三公之中,诸葛恢和蔡谟两人对司马珂一直是极其敌视,而何充也是摇摆不定,很显然朝廷之中的形势已对司马珂极其不利。
诸葛恢和蔡谟两人一上台,又立即荐举司马勋为龙骧将军、都督中央军事,统辖所有京师兵马,这两个官职在一起,正是当初司马珂所担任的官职。
同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很显然司马勋已经与诸北方士族联合在了一起,而且诸北方士族的用意,颇有扶持司马勋与司马珂对抗的意味。毕竟司马勋也是宗室,而且也是武勇过人,颇有领兵能力的将才。
这样一来,整个朝廷中枢的军政大权又全部落到北方士族手中,如同王导在世时一般。而司马珂倒是有点像掌控藩镇重兵的庾亮,与北方士族分庭抗礼。
就连谢安这个中书监之位,纪友的廷尉之位,谢裒的太常卿之位,也有人虎视眈眈,只是急切之间不好下手。而这一切都只发生在半个月之内的事情。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蔡谟的太尉之职,十分微妙。
因为太尉是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理应都督中外军事。
当初司马珂攻取成汉之后,司马衍有意给司马珂加都督中外军事,其实等同摄太尉之职,但是当时郗鉴等人担心司马珂官爵升得太快,以后再有大功,无官可拜,无爵可封,便暂缓了下来,依旧是都督六州军事。至于中原新打下来的四州,虽然没有正式的任命,但是大家都默认司马珂都督其军事。
但是此刻蔡谟成了太尉,就意味着在名义上,他是可以管辖司马珂手中的兵马的,也就是司马珂也要受蔡谟节制。就像当初王导出征历阳时,挂职都督中外军事,庾亮名义上也要归王导节制,只是庾亮并不买王导的帐而已。当然司马珂自然也不会卖蔡谟的帐,但是在道理上便亏了一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