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击天下 第237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治理“兼并”问题,汉晋王朝均采取了“限田”政策。王莽新政曾实行过王田制,“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但三年后又下诏,“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布废止。东汉哀帝时,师丹又提出限田主张,被付诸实施为“吏民田皆不得过三十顷”的限田令,推行不长时间就“诏书且颁后,遂寝不行”。晋朝实行占田课田制,实际也是一种限田制。这些限田政策均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兼并土地的不是农民,而是士族门阀集团,限田政策直接打击的就是他们的利益。正如荀悦《汉纪》所言:“土田布列在豪强,率而革之,并有怨心,则生纷乱,制度难行。”
  但是司马珂的政令,正是在发布政令者手中武力强横,江北士族式微的时期,双方的力量悬殊较大,士族纵有怨心,也是无可奈何,故此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行。
  中原之地,经历数十年的战乱之后,已经是地广人稀,再加上司马珂禁止各士族将无主的土地据为己有,便导致官府手中拥有大量的田地。因为衣冠南渡的大潮之后,那些拥有良田万顷的大士族的田地都成了无主之物,此刻全部充公,意味着官府手中掌控了江北大半的土地。
  司马珂一面令各州郡县做好统计和丈量工作,一面开始对北伐的军队推行军功评定,然后推行军功授田制度。
  北伐大军几乎都是北面的流民和降卒组成,其中九成以上的都是祖籍在黄河以南,因为河北的流民大都往北面和西面跑了,只有河南的流民一股脑儿的往江南而去。
  北伐军之所以能征善战,而且个个悍不畏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北面的流民对羯人有着刻骨的仇恨。但是光靠仇恨和精神激励是不够,必须对这些有功之士予以奖励,才能让这只军队更加奋勇向前,没有后顾之忧。
  司马珂将军功设为二十等,一等军功授田五百亩,第二十等军功授田两亩。凡在疆场战死者,一律最低按十八等军功,至少授田五亩,同时发放抚恤金五千钱给其家人,让这些战死的将士没有后顾之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