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击天下 第24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他的身旁,分别立着长子姚益、次子姚若、三子姚猛、四子姚良、第五子姚襄等人。姚弋仲一生有四十二个儿子,但是在第二十四子姚苌之前的诸子,以姚襄资质最佳,其次是长子姚益和姚若,其余皆庸碌。
  此时的姚苌,年方十四岁,与其他兄弟一并尚在襄国,其实也是石虎控制姚弋仲的一种手段。石虎将枋头重镇全部交给姚弋仲,就相当于将邺城乃至石赵最关键的南面防线交给了整个羌人首领,自然也担心其反叛,故此姚苌等儿子在襄国也有扣押为质的意味在里面。
  立在姚弋仲身边的第五子姚襄,二十四五岁左右,身材魁梧而威猛,跟着父兄们一起正观望着城下的晋军。
  城楼远处,众义兵和辅兵以及协助运粮的夫役们正在扎营,人来人往的,忙碌不停,那连营的长度接近两里。在城楼下百步之外,五千背嵬骑,将阵型扩展开来,合计二十排,每排二百五十人,每人相距大概两米,排出来的阵型足足一里长,几乎将整个枋头城的南门都遮挡住了。
  马背上的背嵬骑,个个全身披着厚重的明光铠,头戴兜鍪,又全部将面甲放了下来,只露出一双眼睛,令人望而生畏;胯下的战马光肩高就高达一米六左右,比起北地常见的蒙古马足足高出一头来,又全部披着马铠,极其雄骏;他们手中五米长的马槊,一杆杆斜刺苍穹,如同死亡森林一般,遮蔽了天日;那一片锋利的透甲槊刃,在日光的照耀之下更是闪烁出一片耀眼的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五千人的阵列,弥漫出一股冲天的杀气,直卷枋头城上而来。
  姚襄满脸震惊的望着城下的背嵬骑,忍不住赞叹道:“想不到晋人居然有如此的虎狼之师,若是当初得此雄师,岂会被羯人赶往江南。”
  由于枋头城内几乎都是羌人,身边的也都是姚弋仲的亲兵亲将和羌人将领,姚襄说话便没有那么多顾忌。
  姚襄话音刚落,一旁的次子姚若说得则更为直接:“晋军雄壮如斯,看来羯人气数将尽,我等羌人还得尽早另寻他路才是。”
  一旁的姚弋仲看了两个儿子一眼,他想训斥一番,却觉得两个儿子说得似乎没有什么毛病。
  两个儿子只是看到了晋军雄壮的气势,而他则更加深深的明白,晋军固然雄壮,晋军背后的那个年轻王者,才是真正最可怕的。两年多前,东燕城那一战,对于他来说,就像一场噩梦一般。
  夔安大营土陷的那个夜晚,不但主帅夔安在睡梦里就被埋葬在深土里,连挣扎都没来得及挣扎一下,那个叠满了羯人尸首的万人坑,更是令他至今心有余悸。而石斌率着两万多的兵马入了东燕城,就再也没出来,那晚上的通天大火,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也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两万多人活活的烧死在城中。
  还有云台山的那场大火和浓烟,一万五六千人的羯人,活生生的葬身于火海和浓烟之中。
  一场大战,七八万的羯人就此被屠戮,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他们羌人遇上司马珂这个狠角色,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姚襄和姚若的话,虽然太直了一点,但是却没说错。羯人气数将尽,根本就不是晋人的对手,按照司马珂一向对羯人斩草除根的狠绝手段来看,除非退到关外,不然极有可能被晋人灭族。他这只烧当羌若是跟着羯人一条道走到黑,极有可能也会最终跟着羯人一起覆没。
  作为烧当羌的首领,他必须为整个族群着想。毕竟当初跟随他过函谷关,来到中原的羌人有数万人,都是将身家性命全部交到了他的手中,他又怎么不能为他们着想。只是如今司马珂占据了洛阳,氐人占据了关中,想要回到关中是难上加难,跟着羯人已经没有了退路,他该当何去何从?
  姚弋仲心中深深的明白,最好的出路,就是投了晋朝。
  毕竟,汉人的政权才是几千年来的正统王朝。汉人几千年来的沉淀,其文化传承和底蕴所具备的力量,不是靠一时间的兵强马壮就能压制和替代的。
  可是,若是投靠了晋朝,他在襄国的妻小,恐怕就要全部被石虎杀得干干净净,妻妾死了还可以再娶,但是三十多个儿子却是他心中的宝贝。
  姚弋仲一时间不能做出决定,只是望着那城下的晋军骑兵出神。
  长子姚益见他不说话,也忧心忡忡的说道:“听闻晋军的船队也即将进入白沟之中,司马珂举中原之力,兴师动众而来,其势锐不可当。况且枋头城小,若是被其团团围困,恐怕我等危矣。”
  枋头虽然是军事重镇,但是终究只是个小城,而且城内的百姓早就跑走了小半。而姚弋仲的兵马却达两万余人,其中骑兵五千有余,步卒一万五千多人,造成城内是兵多于民。之前一直靠着从邺城经白沟运输粮草。
  南人精通水战,船舶之坚远远强于北地的船只,一旦司马珂的舰队进入了白沟,必定会断了从邺城而来的粮道。粮道一旦被断,这人吃的马嚼的,粮草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更何况,这城中的两万余人羌人,几乎是烧当羌的全部精壮之士,若是折在这里,烧当羌这一支几乎就完了,所以姚弋仲是决计不可能死守枋头的。
  “踏平枋头,还我河北!”
  “踏平枋头,还我河北!”
  “踏平枋头,还我河北!”
  此时城下的背嵬骑,在邓遐的率领之下,齐齐挥舞着手中的长槊,高声打呼喊着。巨大的声浪冲霄而起,几乎要崩塌云霄一般。
  姚弋仲望着城下的晋军那冲天的战意,心头愈发焦躁,对诸子道:“先回府衙,再做商议”。
  枋头府衙之内,姚弋仲经过一番思量,做出了最终的艰难的决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