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禹明说:“顾伯伯,我这就带舒秦做准备。”
  顾主任很慢很慢地眨了眨眼。
  这时门外又进来几个人,是心胸外科主任和几个准备上台的医生,后面还有顾飞宇。
  尽管顾飞宇戴着口罩,舒秦还是一眼看到他脸色发白,他站在门口,嗓音都变调了:“赵主任,几位老师,哥们几个,我就不进去了。”
  禹明似乎怕受顾飞宇影响,根本没往那边看。
  不知是谁在外头拉顾飞宇一把,依稀是朱雯的声音:“你到那边坐着等吧,别弄得禹明也紧张。”
  禹明稳如泰山地做着该做的一切,可舒秦看着他的动作和眼神,总觉得他比平时紧张,面罩轻扣到顾主任的脸上,禹明语气尽量显得平静:“顾伯伯,您休息一会。”
  也许是已经见惯了大风大浪,又或者是为了让禹明安心,顾主任很放松地就闭上了眼。
  禹明重新调节了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度,诱导后便带着舒秦做动静脉穿刺,接着就是tee。
  闻风来了好些学生,就是想看禹明操作tee。会做tee的人不少,但是tee能做到禹明这种水平的人不多。听说当年禹明为了熟练tee,曾经在体外循环待了整整半年,后来又在美国某医学麻醉中心专门学习tee。
  后来房间里学生被巡回老师赶出去一多半,只剩下几个博士和硕士。
  胸外科医生铺单上台,禹明先是将tee探头放入顾伯伯的食道,接着便调节晶片角度和屏幕亮度。
  他问舒秦:“tee的原理弄明白了吗?”
  舒秦勉强点头:“食道就在心脏的后方,超声探头顺着食道放入,因为没有前面肋骨和肺部气体的遮挡,心脏超声显像受影响较小,所以是体外循环中最常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影像方式。”
  术前,麻醉医生可以用tee判断患者的心功能和病变部位。
  术后,麻醉医生可以用tee来判断心脏手术效果如何。
  打个最浅显的比方,如果瓣膜的补片因为太厚堵塞了“出道”,麻醉医生马上可以通过做tee发现问题,外科医生会在关胸前及时重做补片,以免病人回病房以后再被推回手术室第二次开胸。
  探头放进食道了,禹明打出五腔心(包括主动脉)的切面。
  心脏在跳动,舒秦看到屏幕上“红蓝色”相间的彩色血流。
  同学们靠拢过来,禹明调整晶片角度,等探头到了合适的深度,便开始测量二尖瓣返流面积。
  评估一会,他盯着屏幕,眉头深深拧了起来。
  舒秦有些纳闷,也有些紧张。这是一种直观的评估,但操作者的经验比机器更能准确给出的数据,尽管听上去非常奇怪,但事实就是如此。
  赵主任应该经常跟禹明合作,对禹明tee的水平非常信赖,在台上问:“禹明,二尖瓣返流的面积跟前几天在床旁做的变化不大吧。”
  禹明调整到最佳剖面,重新抬头看着屏幕:“二尖瓣返流面积5cm2,中-重度。”
  “5cm2?”赵主任一讶,“术前才4cm2。”
  应该是经过讨论,觉得可能搭桥后这种功能性返流会消失,所以才选择‘不停跳’冠脉搭桥,可是现在是中-重度返流,术后存在并发症的可能性高了。
  禹明重新换了角度,结合束流井评估二尖瓣返流面积,这回眉头拧得更深了:“5cm2-6cm2之间,接近6cm2,偏重度。”
  舒秦心也跟着悬起来,如果顾伯伯已经出现了重度二尖瓣返流,单纯的“不停跳”有可能缓解不了这种返流情况,最后还是得接受“停跳”体外循环。
  但是顾伯伯还有其他并发症,“停跳”后体外循环对他整个身体的重要脏器打击可想而知。
  禹明和黄教授他们应该就是权衡了各方面的利弊才决定做“非停跳”。谁知tee一做,二尖瓣的情况比在病房还要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