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5)
元泓低声叹口气,也将自己的红绸子系在李彬的旁边。而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李彬不解,“这是做什么?”
元泓睁开眼,转过头去对他说道,“我爹说,许愿时要闭上眼虔诚默念,菩萨才听得到你的愿望。”
“当真?!”
李彬也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成掌合十放置在胸前,阖上眼,眼前一片漆黑,只闻风打树叶沙沙婆娑作响。
人说明目方能视物,可李彬偏偏觉得闭上眼洞察世间更能悉得人间百态。
一张张人脸、一幕幕经历,似走马灯闪现在他脑海。
沉默寡言却永远带着笑的娘亲;明明没有血缘却视自己为己出的李家老小;事事让着自己忍耐自己耍性子的鲜卑少年元泓……
李彬静静地呼吸着,仿佛入定一般一动不动。元泓不欲打搅他,静悄悄跳上院墙坐在了墙头。
还有,还有……一张粗糙黝黑的面皮一闪而过,李彬倏地睁开了眼睛。
“彬哥儿?”
李彬提起笔,将红布卸下,把上面原本写的东西用墨汁涂得干干净净,又翻了个面,刷刷点点重新写了愿望再次挂到树上去。
“你许完愿了?”
“嗯。”李彬点点头,“你怎么在墙头上?”
“看月亮啊,今日的月亮好看极了,彬哥儿也上来看看吧。”
“好嘞!”两人小时候没少一起爬树爬房顶,翻个院墙小菜一碟。李彬虽没有元泓灵巧,但也慢腾腾爬了上去,与元泓肩并肩坐在了一起。
半轮残月挂在夜幕,月亮大大的肚腩斜指向下。
“你看,今日是上弦月。”
李彬抬起头,仰望漫天的星河,夜空中道道光辉好似为牛郎织女铺成闪烁的相会之路。
“七月初七为何不是满月呢?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就为了这一次的团圆也要送他们一轮满月才好。”
元泓闻言却摇了摇头,“七月初七既是他们一年到头的团聚,又是残忍的分离。对于他们而言,这既是希望的一天,又是绝望的一天。”
“哎……”李彬长叹一口气,“幸亏我们做人的不会如此辛苦……”
元泓突然低声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世上没有人在苦苦等待呢?等着何时与你团聚的那天。”
“不可能!”李彬矢口否认,“若是我知道谁在等我,我定然马上飞奔到他身边去,让他一辈子都不会独受痛苦!”
元泓静静地看着他不发一言,但那双淡棕色水光潋滟的眼眸似藏了千言万语。
李彬两手拄着墙头的红砖,两条长腿不安分地踢踢摇摇,“突然想起元先生教我背的诗,‘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几许……’”李彬酝酿了一腔离愁别绪的矫情,却因为背诗不认真,生生忘记了后头的诗句。
元泓比他还不爱学习,只能看着李彬结结巴巴地回忆这首诗,“几许……几许什么来着?”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一男子声音突然在院中响起,李彬听完连连拍手,“对对对!就是这句!‘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可转念一想,这人是谁?为何这轻佻声音有些耳熟。李彬循声低头一看,可巧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几个月芳春院前一瞥的崔彧。 ↑返回顶部↑
李彬不解,“这是做什么?”
元泓睁开眼,转过头去对他说道,“我爹说,许愿时要闭上眼虔诚默念,菩萨才听得到你的愿望。”
“当真?!”
李彬也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成掌合十放置在胸前,阖上眼,眼前一片漆黑,只闻风打树叶沙沙婆娑作响。
人说明目方能视物,可李彬偏偏觉得闭上眼洞察世间更能悉得人间百态。
一张张人脸、一幕幕经历,似走马灯闪现在他脑海。
沉默寡言却永远带着笑的娘亲;明明没有血缘却视自己为己出的李家老小;事事让着自己忍耐自己耍性子的鲜卑少年元泓……
李彬静静地呼吸着,仿佛入定一般一动不动。元泓不欲打搅他,静悄悄跳上院墙坐在了墙头。
还有,还有……一张粗糙黝黑的面皮一闪而过,李彬倏地睁开了眼睛。
“彬哥儿?”
李彬提起笔,将红布卸下,把上面原本写的东西用墨汁涂得干干净净,又翻了个面,刷刷点点重新写了愿望再次挂到树上去。
“你许完愿了?”
“嗯。”李彬点点头,“你怎么在墙头上?”
“看月亮啊,今日的月亮好看极了,彬哥儿也上来看看吧。”
“好嘞!”两人小时候没少一起爬树爬房顶,翻个院墙小菜一碟。李彬虽没有元泓灵巧,但也慢腾腾爬了上去,与元泓肩并肩坐在了一起。
半轮残月挂在夜幕,月亮大大的肚腩斜指向下。
“你看,今日是上弦月。”
李彬抬起头,仰望漫天的星河,夜空中道道光辉好似为牛郎织女铺成闪烁的相会之路。
“七月初七为何不是满月呢?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就为了这一次的团圆也要送他们一轮满月才好。”
元泓闻言却摇了摇头,“七月初七既是他们一年到头的团聚,又是残忍的分离。对于他们而言,这既是希望的一天,又是绝望的一天。”
“哎……”李彬长叹一口气,“幸亏我们做人的不会如此辛苦……”
元泓突然低声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世上没有人在苦苦等待呢?等着何时与你团聚的那天。”
“不可能!”李彬矢口否认,“若是我知道谁在等我,我定然马上飞奔到他身边去,让他一辈子都不会独受痛苦!”
元泓静静地看着他不发一言,但那双淡棕色水光潋滟的眼眸似藏了千言万语。
李彬两手拄着墙头的红砖,两条长腿不安分地踢踢摇摇,“突然想起元先生教我背的诗,‘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几许……’”李彬酝酿了一腔离愁别绪的矫情,却因为背诗不认真,生生忘记了后头的诗句。
元泓比他还不爱学习,只能看着李彬结结巴巴地回忆这首诗,“几许……几许什么来着?”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一男子声音突然在院中响起,李彬听完连连拍手,“对对对!就是这句!‘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可转念一想,这人是谁?为何这轻佻声音有些耳熟。李彬循声低头一看,可巧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几个月芳春院前一瞥的崔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