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氏女 第2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姬羲元没有急着回答冬花,而是先问了一个几乎不相关的人:“林丑最近有没有什么动作?”
  冬花认真回想林丑这些天的行动轨迹,回答:“五天以来没有踏出采莲苑一步,所有物品的准备都是通过春月,每日早饭之后会在池边散步,偶尔与人碰见除了寒暄再无他话。”
  林丑——沉默寡言、埋头做事的养生老人。
  姬羲元笑道:“你来我身边两年了,时常陪我去仙居殿探望老夫人。林丑是老夫人的心腹,以老夫人的手段,林丑不可能不知道她还活着。比起林丑是自愿出宫,我更相信,她是听命于人。我相信老夫人不会害我,也想用林丑的手艺,所以我让夏竹去接林丑。”
  “一见面林丑就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不要闹大,不要大肆牵连。我就知道这望海有老夫人的部署,她不是一个会顾及无关人员死活的人,林丑是奚官局的刑法嬷嬷,更不是心软的人。不可能因为王游一篇感怀清嘉遭遇的诗赋就被感动。”
  姬羲元笑得有些无奈,她太年轻了,只能借势。
  “是我让步了,我告诉林丑,只对赵富施以严刑不伤性命,不妄动其他官员,不扰乱老夫人的安排。她认为这无伤大雅,所以答应帮我。我初出茅庐,能用的人与老夫人的人手根本无法比较。就像柳夫人,如果没有林丑,她不会助我,我们在这里的活动也不会这么顺利。”
  “而忠心于我的你,连林丑是怎么和外界联系的都不知道。我们都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从知道柳夫人来自怀山州的那一刻起,姬羲元就知道,她依旧在阿娘与大母的庇护之下。
  相隔千里,她们的权势也在保护她,帮助她。
  也限制着她。
  林丑认为没必要兴师动众,不过看在姬羲元的身份上,也愿意帮忙,为的不是清嘉的遭遇,而是为了安抚姬羲元的情绪。安抚女帝的女儿、老太后的孙女的情绪。
  姬羲元心情郁郁也是为此,明明这种惨事就发生在眼前,痛苦的哀嚎那么清晰,使人震悚。但又那么渺小,无论是林丑、柳夫人还是王游,都认为这是命运的不幸,是可以熟视无睹的常事。
  或许是姬羲元太年轻,见得还不够多,犹有天真。
  姬羲元高高在上观赏歌舞与赵富扭曲的笑脸,俯首望见清嘉的麻木,仍有愧疚。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有话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呜呜呜,今天突然就百度了一下我的小说,我的宝贝她这么冷,但盗文却那么到位。——不幸的作者
  第33章 买卖同罪
  孙刺史先行下马车,再回过身牵引柳夫人下车。
  柳夫人才落地,迎面传来一句话:“刺史夫人的气色还是这么好。”
  “过奖了,”柳夫人自谦一句,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司马夫人。
  司马夫人将卫司马往孙刺史方向推了推,带着女儿卫三娘向柳夫人走去,“也不知道公主殿下准备了什么节目,站在门口就听见鼓声轰鸣。”
  卫三娘向柳夫人插手一礼。
  “二郎就托付夫君照看了。”说着柳夫人松开搭在孙刺史手臂上的手,与司马夫人寒暄着往里走,“你这小闺女我还是第一次见。真是标致的长相。”
  孙刺史家的浪荡公子一日不结婚,下属家的宝贝女儿当然得藏着掖着。
  “这孩子胆小得很,平时总窝在家里不爱走动。送请帖的姑姑说是请一家子同来,我想着带她出门长长见识,这才带出来了。”司马夫人忧愁道,“以后可怎么办啊。我也没能给她生个兄弟做依靠。”
  柳夫人笑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况且,生了儿子也未必成器,到时候更生气。”指的就是继子孙二郎。
  司马夫人看了看周围,拉着柳夫人小声道:“也不怕你笑话,我想让三娘去参加科举。大娘二娘是指望不上了,这小女儿可是我的心头宝贝,平日在家女红不做,理事不学,就是一天天的捧着本书看。听说那新出的状元也是女子,才十三岁,我家三娘今年八岁。她行,那三娘以后也行。”
  柳夫人给她出主意:“参加科举是要有举人功名在身的,要是依靠州府举荐,望海的反而不好做,容易授人以柄,不如你向公主殿下求个恩典,送去鼎都弘文馆。好好学几年,就算不行,你娘家也在鼎都,到时候再好好选个人家嫁人也便宜。”
  这话正切合司马夫人心意,但也不容易,她苦恼道:“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说服殿下同意将我家这个孽障一起带回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