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氏女 第36节(2 / 4)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东窗事发。
因果终有报。
吴氏的身子彻底垮掉,缠绵病榻险些丧命。
母亲病了多久,陈姰就在三清像前跪了多久,祈求神佛保佑母亲安然无恙。整整三日将自己关在房内,第四日陈二郎君敲开了房门,陈姰眼中犹带血丝,沙哑地说了三天里唯一一句话,“你让我很失望。”
直至陈二郎君死前,父女之间唯一的交谈。
太痛了。
亲生父亲几乎害了她母亲与姨母两条性命。
什么酒后乱性,无非就是见色起意罢了。
可陈姰不是不爱父亲,突然间,就天人两隔了。
甚至最后的交谈还是指责。
陈姰没做错任何事,但她承受了最多的痛苦。
后来,陈姰才在外祖母口中陆陆续续知道了几年来的往事。
吴二娘本有婚约,发生这样的丑事只能匆匆退婚远嫁,却没想到怀孕了,安国公一家子对女儿养得都宽松,吴二娘单纯不知遮掩,可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哪里有怀孕不到两个月就显怀的呢?
她婆家受了吴氏提点无人戳穿,这个女孩就在装聋作哑的环境长大,被取名为刘汝。除了吴二娘没人真的关爱她。
刘家不算大富大贵,几个长辈却根本不亲近汝娘,却请了几位士族出身的女夫子教养汝娘。加上吴二娘渐渐发现自己的院落被管控了,连一封书信都送不回鼎都,心下明白过来,却只能暗自流泪。
她无辜至此,无能为力。
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毁了,却不忍心叫汝娘被人利用一生,吴二娘趁着有个老长辈离世在寺庙祭奠,叫奶娘带着金银细软一路往南赶来鼎都,吴二娘则带着小丫鬟假扮的女儿向北去了临州吴氏老家寻父母,接过半路就被一行人围在山道间,吴二娘一狠心抱着丫鬟从林间滚了下去,等到被找到,已经没气了。
整一件事里,吴氏、吴二娘、汝娘、陈姰哪个都无辜。吴氏痛苦一生,吴二娘因此早逝,汝娘身份尴尬当做亲戚家娘子暂时养在庄子里,陈姰这辈子都要背着无言的愧恨。
倒是陈二郎君,为救驾死了,落得身后清名。
不至于让两家伤筋动骨,却恶心的够呛,伤了感情。若不是顾及两个孩子,罪魁祸首陈二郎君又死了,安国公府肯定与陈氏老死不相往来。
尤氏的牌位在夕阳下泛着红光,四周已经的蜡烛已经点起,祠堂里人少,这时辰更是寂静。
鼎都陈府的祠堂里牌位不多,零星几个都是近几十年在鼎都去世的长辈,更多的是各种御赐的圣旨、匾额。陈二郎君的牌位孤零零的立着,左右都还是空的,陈姰觉着自己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陈姰直愣愣的在牌位前跪了半个时辰,盯着牌位边上的长明灯,影影绰绰的灯芯,微风吹过是不停摇摆的影子,眼光一移,却看见了旁边新添的一封圣旨。
金灿灿的光晕,暖色的光,绑着鲜亮的红绸。
不过是一个小皇子,就让有心人闻风而动,饿狼见了鲜肉一般。
哭着喊着愧疚好几年,轻描淡写地就把陈姰送进皇宫去搏命。
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嘎”声,轻缓的步伐慢慢走近。
陈姰收了情伤,嗓音有三分低哑:“天色渐晚,祖母晚上不大看得见光,出来走动叫人担心。”
“你不回头就知道是祖母来了,祖母自然也清楚你今晚要来祠堂的。”陈老夫人屏退跟着自己的丫头,眼前只有一点微光,稳稳当当的走进来。
陈姰起身去扶,“孙女儿总是能调理好自己的心绪的,祖母不要担心。” ↑返回顶部↑
因果终有报。
吴氏的身子彻底垮掉,缠绵病榻险些丧命。
母亲病了多久,陈姰就在三清像前跪了多久,祈求神佛保佑母亲安然无恙。整整三日将自己关在房内,第四日陈二郎君敲开了房门,陈姰眼中犹带血丝,沙哑地说了三天里唯一一句话,“你让我很失望。”
直至陈二郎君死前,父女之间唯一的交谈。
太痛了。
亲生父亲几乎害了她母亲与姨母两条性命。
什么酒后乱性,无非就是见色起意罢了。
可陈姰不是不爱父亲,突然间,就天人两隔了。
甚至最后的交谈还是指责。
陈姰没做错任何事,但她承受了最多的痛苦。
后来,陈姰才在外祖母口中陆陆续续知道了几年来的往事。
吴二娘本有婚约,发生这样的丑事只能匆匆退婚远嫁,却没想到怀孕了,安国公一家子对女儿养得都宽松,吴二娘单纯不知遮掩,可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哪里有怀孕不到两个月就显怀的呢?
她婆家受了吴氏提点无人戳穿,这个女孩就在装聋作哑的环境长大,被取名为刘汝。除了吴二娘没人真的关爱她。
刘家不算大富大贵,几个长辈却根本不亲近汝娘,却请了几位士族出身的女夫子教养汝娘。加上吴二娘渐渐发现自己的院落被管控了,连一封书信都送不回鼎都,心下明白过来,却只能暗自流泪。
她无辜至此,无能为力。
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毁了,却不忍心叫汝娘被人利用一生,吴二娘趁着有个老长辈离世在寺庙祭奠,叫奶娘带着金银细软一路往南赶来鼎都,吴二娘则带着小丫鬟假扮的女儿向北去了临州吴氏老家寻父母,接过半路就被一行人围在山道间,吴二娘一狠心抱着丫鬟从林间滚了下去,等到被找到,已经没气了。
整一件事里,吴氏、吴二娘、汝娘、陈姰哪个都无辜。吴氏痛苦一生,吴二娘因此早逝,汝娘身份尴尬当做亲戚家娘子暂时养在庄子里,陈姰这辈子都要背着无言的愧恨。
倒是陈二郎君,为救驾死了,落得身后清名。
不至于让两家伤筋动骨,却恶心的够呛,伤了感情。若不是顾及两个孩子,罪魁祸首陈二郎君又死了,安国公府肯定与陈氏老死不相往来。
尤氏的牌位在夕阳下泛着红光,四周已经的蜡烛已经点起,祠堂里人少,这时辰更是寂静。
鼎都陈府的祠堂里牌位不多,零星几个都是近几十年在鼎都去世的长辈,更多的是各种御赐的圣旨、匾额。陈二郎君的牌位孤零零的立着,左右都还是空的,陈姰觉着自己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陈姰直愣愣的在牌位前跪了半个时辰,盯着牌位边上的长明灯,影影绰绰的灯芯,微风吹过是不停摇摆的影子,眼光一移,却看见了旁边新添的一封圣旨。
金灿灿的光晕,暖色的光,绑着鲜亮的红绸。
不过是一个小皇子,就让有心人闻风而动,饿狼见了鲜肉一般。
哭着喊着愧疚好几年,轻描淡写地就把陈姰送进皇宫去搏命。
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嘎”声,轻缓的步伐慢慢走近。
陈姰收了情伤,嗓音有三分低哑:“天色渐晚,祖母晚上不大看得见光,出来走动叫人担心。”
“你不回头就知道是祖母来了,祖母自然也清楚你今晚要来祠堂的。”陈老夫人屏退跟着自己的丫头,眼前只有一点微光,稳稳当当的走进来。
陈姰起身去扶,“孙女儿总是能调理好自己的心绪的,祖母不要担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