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2 / 3)
那之后,她开始有意让小璇亲近姜义恒,希望姜崇死后他荣登大宝,能够看在兄妹情谊的份上,饶过这个无辜的庶妹。
有了软肋,瞻前顾后便会取代杀伐果决,可她却还是悉心为小璇谋划了后路,极尽所能为她挡下那些明枪暗箭。这是她在冰冷的宫墙里绝无仅有的温暖,她为此甘之如饴。
只可惜,终究还是没能护住她。
承业十九年,小璇死于谢贵妃暗算,去时只有五岁。
她不眠不休在灵堂守了三日,下定决心要让罪魁祸首为女儿殉葬。
后来,她除掉了谢贵妃,连带庆王也一并扳倒,但贵妃被废、庆王入狱的消息传来,她心中却无半分快意。
她的小璇永远回不来了,再也不会有人依偎在她身边,甜甜地叫她阿娘。
今日见到小惟,看到她冒着暴露身份的风险跑到玄清观为母亲求药,让她在一瞬间想起了小璇。
小璇总是把姜崇赠予的物品带给她,虽然她身为贤妃,锦衣玉食,宫里也不缺奇珍异宝,但小璇还是想要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悉数与她分享。
两人年纪不同,长得也并不相像,可不知怎的,却在她眼前渐渐重合。
所以她无法拒绝小惟的任何要求。
“能准确译出最古老的青奚文,还只是‘略懂’,那么在颜小姐心中,如何才算得上‘精通’?”
颜珞笙回过神,觉察出姜义恒话音里的揶揄,摇了摇头:“不敢在皇后娘娘及殿下面前卖弄。”
稍作犹豫,她道出了心中疑惑:“殿下怎会知道臣女在此?”
她自认为藏得极好,并未弄出任何动静。
看她一副不明就里的模样,姜义恒心下好笑,语气却一本正经:“颜小姐于我而言是最特殊的那个,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应当也不足为奇。”
颜珞笙:“……”
她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承蒙殿下厚爱,臣女万分荣幸,可臣女自认配不上殿下,也难以胜任王妃之位。今日殿下亲眼所见,臣女从那墙洞钻进钻出,衣冠不整、仪态全无,着实不上台面。婚姻大事至关重要,还望殿下三思。”
她算是豁了出去,将自己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还连累小惟也成了“不上台面”,岂料姜义恒却毫不在意:“我既然心悦小姐,又怎会不接受你的爱好?钻墙洞而已,将来开府,我让人在王府每座院墙各挖些洞,大小形状由你亲自决定,还可以每日一换,进出哪个全凭个人心情。”
“地面清扫干净,铺上地毯,以免蹭脏衣服,不过你若觉得这样会影响兴致,也可保留原样、种上花草。至于衣服,钻完之后换一身便是。”
颜珞笙:“……”
若非她现在神志清醒、且周围没有第三个人,她绝对会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或者宣王被人夺舍,内里换了个芯子。
表面却只能维持淡定:“殿下误会,臣女并没有这样的癖好,今日也是别无他法,才与小惟‘另辟蹊径’。”
说罢,极其生硬地岔开话题:“殿下可曾想过将小惟的存在告知陛下?作为皇室血脉,隐姓埋名终归不是长久之策。”
即使有宣王和瑞王暗中扶持,不至于让妹妹节衣缩食,但颜珞笙想起小璇曾经的待遇,相较之下,同为皇帝的金枝玉叶,小惟过得着实有些寒碜。
姜义恒觉察出她的躲闪,选择见好就收,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他很喜欢看她现在的样子,尤其是方才听到他那番关于钻墙洞的言论,她非常难以言喻却又偏要故作镇定的表情,比前世古井无波的模样生动得多。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只怕再调侃下去,反而有弄巧成拙的风险,于是配合地接过她的疑问:“是阿娘不愿。我父亲十年间对她不闻不问,既不知她有孕在身,更不知小惟出生后大病一场,险些不能活命。阿娘说,他当不起小惟的一声‘父亲’,也因此拒绝为小惟冠以他的姓氏。”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叹:“阿娘被关进冷宫的前三年,即使是我和阿弟也不能去探望,后来父亲终于松口,我们见到阿娘,才知道她生下小惟,并且费了很大的心力将她养活。那三年时间,我无法想象她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话音平静,颜珞笙却听得心中不是滋味。 ↑返回顶部↑
有了软肋,瞻前顾后便会取代杀伐果决,可她却还是悉心为小璇谋划了后路,极尽所能为她挡下那些明枪暗箭。这是她在冰冷的宫墙里绝无仅有的温暖,她为此甘之如饴。
只可惜,终究还是没能护住她。
承业十九年,小璇死于谢贵妃暗算,去时只有五岁。
她不眠不休在灵堂守了三日,下定决心要让罪魁祸首为女儿殉葬。
后来,她除掉了谢贵妃,连带庆王也一并扳倒,但贵妃被废、庆王入狱的消息传来,她心中却无半分快意。
她的小璇永远回不来了,再也不会有人依偎在她身边,甜甜地叫她阿娘。
今日见到小惟,看到她冒着暴露身份的风险跑到玄清观为母亲求药,让她在一瞬间想起了小璇。
小璇总是把姜崇赠予的物品带给她,虽然她身为贤妃,锦衣玉食,宫里也不缺奇珍异宝,但小璇还是想要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悉数与她分享。
两人年纪不同,长得也并不相像,可不知怎的,却在她眼前渐渐重合。
所以她无法拒绝小惟的任何要求。
“能准确译出最古老的青奚文,还只是‘略懂’,那么在颜小姐心中,如何才算得上‘精通’?”
颜珞笙回过神,觉察出姜义恒话音里的揶揄,摇了摇头:“不敢在皇后娘娘及殿下面前卖弄。”
稍作犹豫,她道出了心中疑惑:“殿下怎会知道臣女在此?”
她自认为藏得极好,并未弄出任何动静。
看她一副不明就里的模样,姜义恒心下好笑,语气却一本正经:“颜小姐于我而言是最特殊的那个,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应当也不足为奇。”
颜珞笙:“……”
她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承蒙殿下厚爱,臣女万分荣幸,可臣女自认配不上殿下,也难以胜任王妃之位。今日殿下亲眼所见,臣女从那墙洞钻进钻出,衣冠不整、仪态全无,着实不上台面。婚姻大事至关重要,还望殿下三思。”
她算是豁了出去,将自己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还连累小惟也成了“不上台面”,岂料姜义恒却毫不在意:“我既然心悦小姐,又怎会不接受你的爱好?钻墙洞而已,将来开府,我让人在王府每座院墙各挖些洞,大小形状由你亲自决定,还可以每日一换,进出哪个全凭个人心情。”
“地面清扫干净,铺上地毯,以免蹭脏衣服,不过你若觉得这样会影响兴致,也可保留原样、种上花草。至于衣服,钻完之后换一身便是。”
颜珞笙:“……”
若非她现在神志清醒、且周围没有第三个人,她绝对会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或者宣王被人夺舍,内里换了个芯子。
表面却只能维持淡定:“殿下误会,臣女并没有这样的癖好,今日也是别无他法,才与小惟‘另辟蹊径’。”
说罢,极其生硬地岔开话题:“殿下可曾想过将小惟的存在告知陛下?作为皇室血脉,隐姓埋名终归不是长久之策。”
即使有宣王和瑞王暗中扶持,不至于让妹妹节衣缩食,但颜珞笙想起小璇曾经的待遇,相较之下,同为皇帝的金枝玉叶,小惟过得着实有些寒碜。
姜义恒觉察出她的躲闪,选择见好就收,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他很喜欢看她现在的样子,尤其是方才听到他那番关于钻墙洞的言论,她非常难以言喻却又偏要故作镇定的表情,比前世古井无波的模样生动得多。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只怕再调侃下去,反而有弄巧成拙的风险,于是配合地接过她的疑问:“是阿娘不愿。我父亲十年间对她不闻不问,既不知她有孕在身,更不知小惟出生后大病一场,险些不能活命。阿娘说,他当不起小惟的一声‘父亲’,也因此拒绝为小惟冠以他的姓氏。”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叹:“阿娘被关进冷宫的前三年,即使是我和阿弟也不能去探望,后来父亲终于松口,我们见到阿娘,才知道她生下小惟,并且费了很大的心力将她养活。那三年时间,我无法想象她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话音平静,颜珞笙却听得心中不是滋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