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弄巧不成拙 第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廖清杉问:“那你都知道了,还会让他们过来吗?”
  “让啊,为什么不让,”王觉书说得释然,“即使不热爱,即使把我们当成利用的棋子,也要让他们过来。多一个人了解,就多一份传承下去的胜算。”
  廖清杉却因他的这份理解,百感交集。
  弟子背叛师门,他理解;
  女儿心中对这个身份不是百分百纯粹的认同,他理解;
  把他当成完成作业的拍摄素材,他也理解。
  他抬眸,看着面前的这个老人,在心中轻轻叹了一口气:“守护着这么闪光的文明,这个社会,不应该让你,妥协到这个地步。”
  “也不全是妥协,你不就不是么?其实当初你跟我要在拍摄前提前过来了解了解,我没想到你真能提前过来,还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工作,”王觉书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一脸赞赏地说道,“现在,像你这样能沉下心来去做事的年轻人不多了,尤其做的还是这种放长线钓不了大鱼的事。”
  廖清杉听了,轻轻地笑了一声:“也不是所有人放长线,都是为了钓大鱼。”
  王觉书问:“那是为了什么?”
  廖清杉答:“为了看看鱼线抛出时扬起的弧度;看看鱼钩落水时荡起的涟漪;看看鱼儿上钩时掀起的颤动。”
  他顿了下,又接上一句:“为了一种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王觉书听着,越来越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太立体了。
  他有一个丰沛的精神世界。
  他在这个世界里,培育出了一个强大的内核,替他压住了这个浮躁时代的动荡船尾。
  所以,他身上才会有一种看似矛盾的气质。
  既有一种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也有一种坚如磐石的下沉底气。
  “所以,也希望您别寒心——”廖清杉看着王觉书,一字一句,认真道,
  “请相信,有些人,是真心想挽留。”
  他极具少年感的温润嗓音,就这样,透过窗棂,传入外面偷听人的耳中。
  应如是忽然想起他之前说过的一些话,尤其是在跟王觉书、王诗歌、过来学习的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她能感受到,他的学识、他的文化底蕴、以及他身为青年人的一种担当。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被很多人遗忘的一个角落,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去做。
  可是他愿意。
  所以,看着他,应如是时常会有一种感觉。
  ——他与这个世界,交手的很好。
  能够剥去外在的诱惑和枷锁,拥有一个很赤诚很干净的灵魂。
  -
  天色不知不觉间暗了下来,跟王觉书聊完,廖清杉正准备回去,结果刚走出屋门,就看到院子里的石凳上,趴着一个小姑娘。
  他于朦胧的夜色中,一眼认出了这个身影,快步走到她身旁,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柔声叫:“应如是?”
  被叫到的人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嗓音带着刚睡醒时才有的娇糯:“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