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第47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量的甘蔗种植园和海岸港口被迅速吞并,大批生产蔗糖,运往四面八方,牢牢把控住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糖业贸易。导致voc这一年血亏,第二次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
  之所以是第二次,是因为之前在爪哇岛的香料贸易一事上,郑成功已经出手过一回。
  一通做局然后再抛售,操作猛如虎,voc连同阿姆斯特丹联合银行当年就赔成了傻逼,分文不赚。
  如今又折腾上一次,他们已经把从前在各处得到的利润都吐了回去,突出一个血本无归。
  再加上大明的官营船长在闽越一代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不卷质量,只卷数量,坏了还保修三年,一下子就把荷兰造船给比下去了。
  荷兰帝国三大经济支柱,糖业、香料、造船,一下子全部被砍去,形势极其恶劣。
  如果voc是自负盈亏也就罢了,然而他们以阿姆斯特丹银行为中介,吃下了荷兰整个国家的投资。
  每一个荷兰国民,除非是乞丐阶级,几乎都在voc投了钱。
  如今亏得惨不忍睹,国民们恨不能将voc公司上下生吞活剥,威廉二世为了平息众怒,当即就将voc总督约安·马策伊克全家送上了绞刑架。
  约安·马策伊克亲人平白被杀,岂能咽下这口气,心想你威廉二世既然做得了初一,就不要怪我做十五,反手就带着整个公司归降了大明。
  通过这几次和大明打交道,他看得很明白,郑成功根本不是意在夺取一些海外殖民图,而是消灭整个荷兰帝国。
  约安·马策伊克觉得,大明兵临荷兰本土之日,就是他复仇之时。
  虽说voc现在入不敷出,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voc长期扎根在海外贸易这一块,建立的链条和人脉资源还是相当可观的,他们的贸易知识也颇有可取之处。
  郑成功欣然接受了他的投诚,甚至给了一个封爵。
  先是拿去吞并这一时期同时存在的其他几个东印度公司,什么印度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之类的,照例是打一批,拉一批,逐个击破。
  这几个公司的总督还以为约安·马策伊克四面树敌,今天这边打一下,明天那边轰一成,是忽然得失心疯了,全然不知voc已经落入了大明的操控之中,背后站着一个庞然大物帝国。
  因此几番交锋均落入下风,不得已,只能舍弃了在南亚、东亚沿海地区的基本盘,转而投向了世界其他地区。
  首府在特兰奎巴的丹麦东印度公司更是直接破产,繁华至极的茶叶产业全部堕落,变成了voc所有。
  郑成功眼看吞并事项进行得差不多了,转头就大刀阔斧整改,重组了voc的上层架构。
  去除其一切自主权,以大明本土人取代了荷兰高层员工,voc这个名称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彻底转变成了大明帝国机器中的一部分。
  约安·马策伊克到此时,方才后悔不已。
  他本以为郑成功想要更多的海外土地,以及荷兰帝国全部的本土,恰恰是voc能够提供的内容,所以他心里一点不慌。
  结果万万没想到,郑成功走一步算百步,压根看不上这一亩三分地,只想利用voc,以及与其互相依托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作为进攻欧陆的桥头堡。
  如今voc彻底失去价值,自然就不会被保存下来,后悔也晚了。
  郑成功并不是一个特别穷兵黩武、喜好征伐的君主(荷兰人:真的吗?我不信),每一次打仗,比起纵横驰骋,更热衷于赚钱富国。
  开疆拓土是为了到更远的地方赚钱,逼降voc是为了有更多的人手帮忙赚钱,战争是一件如此费钱的事情,每花出去一分钱,自然要在别的地方数以倍计地赚回来。
  因此,在战场上直来直去地冲锋打仗显然不划算,在如今的火·器时代,大明军队在外每征战一秒,背后都有无尽的经费在燃烧。
  经济战才是郑成功最擅长的领域。
  如果能以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举控扼某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制敌于出其不备的效果,就更好了。
  阿姆斯特丹银行作为全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和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有经济往来,金银流通量巨大,正好是一件完美的工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