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第19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肉罐头一个要一块多,在乡下肯定没市场,毕竟供销社的水果罐头五毛到八毛一个,乡下也没几个人买。
  在城里也只有宽裕的双职工家庭偶尔会买几次,并不会时常买,大部分职工一个月就三十块上下,养一大家子人,搁啥买?
  这不是年轻人结婚装门面的自行车、手表、回力鞋、纱巾那些,哪怕再贵再难买也要借钱凑票买。
  肉罐头不吃也没什么。
  所以这个时代的肉罐头主要市场还是国外,要想办法打开国外市场。
  国外经济条件好的国家,那些中产已经开始注意饮食健康,追求原生态绿色无污染,你卖加了香精的浓香肉罐头,那他们肯定会排斥的。
  要想卖给他们就要主打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香精,纯绿色原生态,健康养生还美味。
  生活宽裕起来的华国居民为了追求有机、绿色、原生态,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这都是有时间段的,受经济状况影响很大。
  做产品必须要时刻保持市场的敏锐性,让自己的产品尽可能贴脸,贴近消费者需求。
  唐圆知道现在这些理念对马慧友他们来说太超前,他们意识不到,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即便强行灌输他们也不会认可,反而觉得她多事。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地位太过卑微,只要有就行,好坏不论。
  温书记却是想到了一些,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现实很矛盾。
  一方面社会上各种产品都短缺,老百姓想买点什么都得辗转托人找关系。
  另一方面,各大工厂效益越来越差,自己生产经营所得根本无法承担职工们庞大的福利,更别说自己赚钱对设备更新换代,只能贷款或者跟政府要补贴。
  即便他们厂也欠了银行以及政府不少钱,并不能自负盈亏。
  不说别的,就每天管职工吃饭对工厂财务都是很大的负担。
  现在看起来工厂依然忙得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可温书记知道不敢细算,细算一身冷汗,也许七年八年,也许十年工厂就支撑不住了。
  到那时候……
  要想改变困境,工厂需要开源节流,可现在不管开源还是节流都做不好。
  他们无法拓展国外市场创汇,也没法减少职工福利,第一代职工的儿孙们也都要尽量安插在单位里,单位岗位有限也是不堪重负。
  若不是后来政府实行知青下乡,只怕压力更大。
  也是因为效益持续变差,卢厂长才南下考察学习去了,希望取经改变困境的办法。
  包厢内气氛有些低迷,大家吃饭都没什么声音,都在思考各自的问题。
  郑应炬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他也没看明白怎么回事,不禁责怪唐圆是个冷场大王。
  他热情地张罗大家吃喝,想把场子热起来。
  温书记却淡淡的,没理会郑应炬的自嗨,而是跟唐圆和封辰交流生态农场的事儿。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唐圆和封辰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这不应该是乡下那个环境培养出来的,毕竟他也从乡下出来,知道贫困落后的乡下什么样儿,养不出这样大气有见识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