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拟器 第118节(3 / 4)
在红谛听学习了许多手段都没处用的靥芙蓉眼睛噌得亮了,按耐住兴奋维持着风情万种的模样,“那就是……暗杀,美人计,挑拨离间,下毒,栽赃嫁祸……都可以用上了?”
“手段可以见不得光,处理得尽量见得了光一点。”安临提醒。
谷上梁很上道地表示懂了,“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偷的,用美人计,用吓唬从人家手里得到他们犯事的证据,什么账本之类的,让他们被衙门抓,但是最好不要私下里把人杀了对吧。”
“通常一些豪族都会隐瞒田地,强占田地,偷税漏税,从这些入手就行,如果是真的没有犯过一点事的,就从人家手里想办法把地买回来。”
靥芙蓉心里嘀咕,这个让白谛听干不就行了。
不过真干起活来,靥芙蓉就没有这些抱怨了,她干得比谁都开心,用各种手段送进去了一个又一个富豪乡绅,罪名轻的送进牢里,罪名重的就送上行刑台。
杨盛在皇帝的支持下,雷厉风行地展开了行动。
仅仅三月时间,渠县大半土地丈量完成,收回为国有,渠县被抄家富豪士族有四家,其中更是有一家被抄斩,杀鸡儆猴之下,其他得以幸存喘息的,不敢再抵抗下去,交出土地领得一些补贴闭门不敢再出。
之后是良乡,临芳,巴县,清怀,照州……实际上需要收回土地的地方其实也不算很多,除去北方,邑台三地,云州府之外,沽县淮县两地临海,田地较少,真算起来就剩下南方内陆这一块需要收回土地。
会有这样的优势局面,还是因为他们陛下登基三年来,每一个决策都是如此适宜,且恰到好处。
也许当时看着是没什么深意,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再看,却会发现他的眼界已经深远至此。
杨盛收回的土地,在经过中央统筹之后又分配给各地的百姓,原本的佃户恢复自由身,重新有了自己的土地。
他所到之处,豪族乡绅将他恨之入骨,百姓则是爱之入骨。
而红谛听,在这之后也有了一个新称呼。
各地的豪族乡绅私下里把帮杨盛收回田地的红谛听愤恨地称为“红狗”。
这一年,是豪族乡绅的隆冬,却是百姓的春日。
作者有话说:
自古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改自谭嗣同
第167章
谛听院里的人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忙着抓人的,忙着为土地统分政策推进的,还有……忙着在大理寺大牢来回奔走, 为皇帝收拢人才的。
被安置在谛听院的赵东来总感觉自己被强行带回来之后,好像被荀富贵忘了,但是每次他不放弃想跑的时候, 又总能被人给找回来,赵东来都不知道荀富贵到底是个什么打算,打算怎么处置自己了。
不过在琼安的这段时间里,除了不允许他出城,其他地方只要他说一声想去哪里,谛听一般也不会拦着他, 因此赵东来渐渐补齐了他之前因为收集情报势力有限而没有得到的情报,比如说过去几年级由朝廷发布的各项政策, 包括分发家禽家畜, 修造一种奇奇怪怪的叫“水泥路”的路,民学的发展,谛听院的由来,等等……
最震动人心的, 无疑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土地统分, 他也是做过统治者的人,自然知道豪族、隐田隐户是多大的一个麻烦, 多大的一个毒瘤, 他以前眼馋士族手里的田地粮食,用的也是干脆利落的杀光抢光之策, 但是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就是绝大部分士族都死活不愿意投靠他, 纷纷投靠其他争霸者去, 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但是那个荀富贵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件得罪天底下所有士族的事,还是在北方的动荡刚刚解决的时候?
同为统治者,赵东来都忍不住想,这是何等的魄力和决心?
这每一件,每一项,都与赵东来记忆认知中的截然不同,这是赵东来在丹林郡所感觉不到,之前很多政策都由于士族统治北方的缘故没有推行过去,直到现在赵东来才知道自己根据原先的印象来推断朝廷的情况错得有多离谱。
不过这也已经与他重生之前,所知道的那个宣朝朝廷截然不同了。
由此,赵东来猜测也许不只有他一个重生的人,那个人重生得比他更早,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
那个人是谁?
……会是荀富贵吗? ↑返回顶部↑
“手段可以见不得光,处理得尽量见得了光一点。”安临提醒。
谷上梁很上道地表示懂了,“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偷的,用美人计,用吓唬从人家手里得到他们犯事的证据,什么账本之类的,让他们被衙门抓,但是最好不要私下里把人杀了对吧。”
“通常一些豪族都会隐瞒田地,强占田地,偷税漏税,从这些入手就行,如果是真的没有犯过一点事的,就从人家手里想办法把地买回来。”
靥芙蓉心里嘀咕,这个让白谛听干不就行了。
不过真干起活来,靥芙蓉就没有这些抱怨了,她干得比谁都开心,用各种手段送进去了一个又一个富豪乡绅,罪名轻的送进牢里,罪名重的就送上行刑台。
杨盛在皇帝的支持下,雷厉风行地展开了行动。
仅仅三月时间,渠县大半土地丈量完成,收回为国有,渠县被抄家富豪士族有四家,其中更是有一家被抄斩,杀鸡儆猴之下,其他得以幸存喘息的,不敢再抵抗下去,交出土地领得一些补贴闭门不敢再出。
之后是良乡,临芳,巴县,清怀,照州……实际上需要收回土地的地方其实也不算很多,除去北方,邑台三地,云州府之外,沽县淮县两地临海,田地较少,真算起来就剩下南方内陆这一块需要收回土地。
会有这样的优势局面,还是因为他们陛下登基三年来,每一个决策都是如此适宜,且恰到好处。
也许当时看着是没什么深意,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再看,却会发现他的眼界已经深远至此。
杨盛收回的土地,在经过中央统筹之后又分配给各地的百姓,原本的佃户恢复自由身,重新有了自己的土地。
他所到之处,豪族乡绅将他恨之入骨,百姓则是爱之入骨。
而红谛听,在这之后也有了一个新称呼。
各地的豪族乡绅私下里把帮杨盛收回田地的红谛听愤恨地称为“红狗”。
这一年,是豪族乡绅的隆冬,却是百姓的春日。
作者有话说:
自古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改自谭嗣同
第167章
谛听院里的人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忙着抓人的,忙着为土地统分政策推进的,还有……忙着在大理寺大牢来回奔走, 为皇帝收拢人才的。
被安置在谛听院的赵东来总感觉自己被强行带回来之后,好像被荀富贵忘了,但是每次他不放弃想跑的时候, 又总能被人给找回来,赵东来都不知道荀富贵到底是个什么打算,打算怎么处置自己了。
不过在琼安的这段时间里,除了不允许他出城,其他地方只要他说一声想去哪里,谛听一般也不会拦着他, 因此赵东来渐渐补齐了他之前因为收集情报势力有限而没有得到的情报,比如说过去几年级由朝廷发布的各项政策, 包括分发家禽家畜, 修造一种奇奇怪怪的叫“水泥路”的路,民学的发展,谛听院的由来,等等……
最震动人心的, 无疑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土地统分, 他也是做过统治者的人,自然知道豪族、隐田隐户是多大的一个麻烦, 多大的一个毒瘤, 他以前眼馋士族手里的田地粮食,用的也是干脆利落的杀光抢光之策, 但是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就是绝大部分士族都死活不愿意投靠他, 纷纷投靠其他争霸者去, 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但是那个荀富贵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件得罪天底下所有士族的事,还是在北方的动荡刚刚解决的时候?
同为统治者,赵东来都忍不住想,这是何等的魄力和决心?
这每一件,每一项,都与赵东来记忆认知中的截然不同,这是赵东来在丹林郡所感觉不到,之前很多政策都由于士族统治北方的缘故没有推行过去,直到现在赵东来才知道自己根据原先的印象来推断朝廷的情况错得有多离谱。
不过这也已经与他重生之前,所知道的那个宣朝朝廷截然不同了。
由此,赵东来猜测也许不只有他一个重生的人,那个人重生得比他更早,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
那个人是谁?
……会是荀富贵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