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先帝离世前不久,郁郁不得志的王安和突然被先帝选中,令他受宠若惊,先帝更在死前对他推心置腹,让王安和彻底宣誓效忠明君,从此一心一意教导李恒舜。
  但他当时人微言轻,又突然受重用招人妒忌,日子并不好过,与被架到高处的姜迎欢可谓是相同处境。
  再加上,姜迎欢不通为政之道,王安和便连带着她一起教,王安和就相当于是姜迎欢、李恒舜二人的老师,又因李恒舜年纪太小,反倒是姜迎欢更能理解王安和传授的道理,她二人的关系会更亲近些。
  曾以为这段师徒情谊会地久天长,到头来却亲自教出一个敌人来。
  王安和也常常在想为何会变成这样,甚至会想为什么他要辅佐的人不是姜迎欢,如果少年天子是像她这样的,大乾何愁未来?
  他想不通,也认命了,自古忠义难两全。
  事事不如意才是人世常态。
  第86章 太后与小宫女(35)
  对于吕维的处置是即日押送回京,不得有耽误。
  姜迎欢对于此没有异议,只是她问王安和觉得谁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众,值得嘉奖。
  她与他有一个共识,都想改变现有的百官结构,如今的官员间拉帮结派,党派固化,不利于发展。
  因而提拔新人是很重要的,姜迎欢也是想问问看王安和心中有没有看中的人选,探探他的口风。
  “依臣看,娘娘看中的张扉之张大人就不错,另外还有一人可选。”
  “哦?何人?”姜迎欢表现出洗耳恭听的兴趣来。
  王安和顺手捋了一下胡子,露出满意神色继续道:“徐章!此人不知娘娘可曾听闻过。”
  姜迎欢微微点头,神情自如。“徐章?倒不曾熟知,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下官刚到此地时,曾做过民间访查,发现老百姓对这位徐大人颇有赞词,说他作风清廉。经过下官查证,确实如此,加上这些天与徐大人接触,下官可以保证这是位正人君子,可加以重任。”
  姜迎欢未表现出太大欣喜,表明她不管此事。“既然你认可他,可以向皇上举荐请赏,哀家相信你的眼光,另外张扉之确实有功,重点嘉奖一番。”
  “臣明白。”得到肯定,王安和脸上浮现喜悦。
  最后的最后,姜迎欢忽然要跟王安和说一个故事,便把她那日进城遇到收人头费的事说了。
  听罢,王安和沉默良久,纵使是他,也被这种无下限的事惊到一时说不上话来。
  很快王安和答复:“此事由我处理,太后娘娘不必记挂。”
  姜迎欢这才满意点头,她心有怒火,但也无法亲自处理此事,只能是交给其他人来,还得是她信得过的、讲原则的人,如此一来才不会轻饶了犯事者。
  -
  回京之旅近在眼前,姜迎欢拒绝王安和一同回京的邀请,说要单独行动。
  却不许王安和声张出去,她悄悄地走,对外让王安和说自己与他同行。
  姜迎欢打算回去接上白橘,正好归途不着急,可以游山玩水一番,毕竟能出来的机会不多。
  姜迎欢执意要走,王安和也没办法。
  就在姜迎欢将要离开之际张扉之求见,想到还未单独见他,姜迎欢便同意见他一面。
  见到人的张扉之很高兴,“臣见过太后娘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