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黛玉笑道:“她倒是好造化,也不枉娘娘一片心意了。”
  吴大富就是个光棍,家中没有长辈,那些远房亲戚只有赶着巴结紫玥的份,哪里会如陈家婆母要用自个儿侄女把控住她最骄傲的儿子。
  谢菀莹已经后悔,自己出身清贵人家,但是看人的眼光还没有皇后当年身边的婢女强。
  这么些年,谢菀莹也听说过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据说当年陈逸也看中了紫玥,但紫玥坚持要嫁给吴大富。后来皇后见她选了陈逸,暗中搓合了他们。
  倒不是说谢菀莹不爱陈逸,只是再深的爱,在自己由着婆母搓磨时那边小妾的儿子出生,那也淡了。那婆婆的侄女今年才十九岁,比她小了十一岁,当年也是婆婆娘家族里最漂亮的姑娘,鲜嫩着呢。
  陈逸不是酒色之徒,但是已不是纯真年纪,年轻鲜嫩娇俏可人的小姑娘在身边久了,妻子又不在身边,这种时代哪里有男人爱当贞洁烈男呢?
  谢菀莹知道自己必须离开杭州陈家,她要找到自己的生活,只有皇后身边才有她的体面和机会。娘家就算为她出头,却也不能强让丈夫不纳妾,也不能压过孝道,在后院中她还是一个小媳妇。
  这世上能压过孝道的只有皇后,皇后是君,在亲之前。而她没有了丈夫唯一的爱,她也要活得好,这几年在后院她呆够了。
  她对陈逸的期待没有这么强烈,她争取来广西是因为皇后。
  她因是学政之女,饱读诗书,乾元十三年时,她在四川当皇后的秘书,协助皇后分抓基础教育建设上的事,那时多么风光充实,连夫君看她都是仰望的。
  皇后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见解独到,皇后也待身边的人也好,她的余生不会是在后院和那小妾一般见识。
  第246章 故人心变
  黛玉等一大家子抵达南宁时才发现, 皇后第二次前往北越省升龙城了。因为郑氏余孽在南边集结了大量的人手准备反攻北越省, 而有不少安南国人潜入北越省山区制造恐怖事件。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皇后拒绝了安南国的有条件投降。安南国郑氏新国主愿重新称臣纳贡, 但要求大周将士和新移民迁出北越省,归还大部分土地。笑话, 为了那些地, 大周皇后以下将士花了多少心思?这个新的北越省就是他们人生的勋章,将来退休时都可以和儿孙吹多少牛了?
  况且, 其中也涉及了利益。虽然有大周移民,主要还是分布在交通线旁,待开发的土地还是很多的。
  皇后的签发政令每位大周征南将士不论军阶在北越省将拥有基础的五亩地,再按军功往上增加,战后集体开垦并分配到位。安南国的地可是一年三熟,撒把种子下去睡着都能有收成。皇后对下属的承诺素来一言九鼎, 将士们都将北越视为自己的地,安南余孽想拿回去, 将士们哪里能不和人家拼命?
  平南军加上后勤兵也就二三十万人, 而现代的越南仅水稻耕地面积就有七百四十多万公倾。现在大周总人口也不到一亿,往北越来的新移民顶多也有三百来万。邢岫烟绝对有底气做这种承诺。
  一个国家要真正“开疆拓土”,只有将地产利益分配落实给国民,那么什么人也别想赶走他们了。
  这也是邢岫烟以一介女子, 牢牢掌握住四川的军政大权, 内部没有什么强大的反对派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只有她才代表了四川全体将士和公职人员的利益。在利益面前, 男女之别并没有想象那么重要,而她的皇后身份,让这种事更合理化。
  以萧家人的身份,当然能去南宁府衙,况且,他们是押送支援前线物资来的,都是京都马会等慈善机构筹集的银子买的药材。
  陈逸正在南宁管理后勤的事,而紫玥现在是装备部的人。
  紫玥当年协助皇后管过后宫,账务、库房、调动方面的事都极擅长,而装备是比较机密紧要的事,女子反而有男子没有的细心。
  陈逸极是热情地接待了萧朗和萧小小,黛玉倒是没有见他了,萧朗爷孙能把事情说清楚就好。陈逸对于得到这么一大笔捐献的药材十分高兴,让人检验清点入库,还和同僚设宴招待了萧朗和萧小小。
  晚上时,谢菀莹在陈逸新置的院落中安顿下来,她让人一打听,原本那张姨娘是住在正院的,听杭州来消息说她要来,才搬去偏院。谢菀莹虽然早料得如此,可是亲身感受又是另一回事,她拒绝了管家收拾的正院屋子,而是让人打扫了一下北院,带着两个丫鬟、两个管事媳妇住了进去。
  张姨娘听说她来了,带了庶子陈福生前去拜见,谢菀莹直接拒绝了。
  这让张姨娘愤恨又得意,她不但有太太做靠山,还有福生,现在可不是三年前了。
  陈逸从府衙一回自家,本想会在正院见着谢夫人,却见着了张姨娘,张姨娘也说起她带儿子去拜见姐姐,姐姐避而不见。
  张姨娘不安地看着他,问道:“大爷,大奶奶怕是不喜欢我和福生的,我也不知怎么好。”
  陈逸道:“这种话你不必提,奶奶既然来了,你谨守本分侍候就行。”
  张氏心中一阵子不高兴,但是她素来小意奉承,知道陈逸不喜爱什么,只好忍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