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直播嬴稷炫崽秦始皇 第247节(2 / 4)
【不是说重用宦官不好吗?】朱世珍忍不住抬杠,【怎么这个就好了?】
【这不是有对比嘛。】陈曦耸了耸肩,【跟王振比起来,成敬是真的很不错了。
更何况,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里,都会有好人,也都会有坏人。
只是皇帝们对宦官的态度太极端了,要么就是一点不信任,要么就是太过信任。
这两种都不好,其实是需要在其中把握一个平衡的。】
皇帝们此时都若有所思。
不得不说陈曦所言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把握的好了,那宦官自然就是高力士,是郑和,把握的不好了,那便是王振,是赵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些开国皇帝们才会为了子孙后代好,直接绝了宦官干政的路。
结果呢,他们的后人亲手把他们定下的规矩给推翻了。
也真的是让人生气了。
以前他们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听到天幕说之后的皇帝是如何在宦官手上栽了大跟头,就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了。
如果宦官真的不能用的话,那还有什么人能用呢?
莫非真要开始用后妃吗?
【因为瓦剌的进攻,朱祁钰深深感到不能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对瓦剌采取姑息的政策了,一定要抵抗到底。
所以他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重新组织新的戍军。
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营;
景泰三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
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
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的战地统帅控制。
对戍军的监督在这之前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
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景泰二年,朱祁钰还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
景泰三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空额。
景泰七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
【而且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朱祁镇这个坑货也被送回来了,按照结果来说,算得上是明朝的大胜利了。
但是于谦、聂忠认为太上皇虽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
此时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两部人马结怨已深,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不过朱祁钰不准。
又有杨俊曾提议发兵征讨瓦剌,于谦不准。 ↑返回顶部↑
【这不是有对比嘛。】陈曦耸了耸肩,【跟王振比起来,成敬是真的很不错了。
更何况,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里,都会有好人,也都会有坏人。
只是皇帝们对宦官的态度太极端了,要么就是一点不信任,要么就是太过信任。
这两种都不好,其实是需要在其中把握一个平衡的。】
皇帝们此时都若有所思。
不得不说陈曦所言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把握的好了,那宦官自然就是高力士,是郑和,把握的不好了,那便是王振,是赵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些开国皇帝们才会为了子孙后代好,直接绝了宦官干政的路。
结果呢,他们的后人亲手把他们定下的规矩给推翻了。
也真的是让人生气了。
以前他们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听到天幕说之后的皇帝是如何在宦官手上栽了大跟头,就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了。
如果宦官真的不能用的话,那还有什么人能用呢?
莫非真要开始用后妃吗?
【因为瓦剌的进攻,朱祁钰深深感到不能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对瓦剌采取姑息的政策了,一定要抵抗到底。
所以他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重新组织新的戍军。
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营;
景泰三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
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
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的战地统帅控制。
对戍军的监督在这之前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
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景泰二年,朱祁钰还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
景泰三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空额。
景泰七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
【而且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朱祁镇这个坑货也被送回来了,按照结果来说,算得上是明朝的大胜利了。
但是于谦、聂忠认为太上皇虽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
此时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两部人马结怨已深,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不过朱祁钰不准。
又有杨俊曾提议发兵征讨瓦剌,于谦不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