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这些记下,收好纸张,花镶便带着张、米二人走了。
  茶楼掌柜和书生们一起送到门口,目送着人进了前面的酒楼,众人才转身回去。
  一天转下来,花镶已经摸清了县中比较大的大的产业分布情况,茶楼一间,酒楼两间,布庄两间,米粮店四间,南北各有两个菜市场,而这些,也都是县里商税的重要来源。
  花镶让米主簿取了历年的税收账本,略微翻看了下,便发现有些不对,她问米主簿:“按说茶楼、酒楼的盈利是比较高的,今天我们这几处都看了,客人也不算少,怎么这三家的税加起来,还没有两个菜市场的多些?”
  米主簿是个老实人,花镶这么一问,他就擦了擦额头,虽十分为难,还是照实说了:“茶楼、酒楼,都是咱们县里余秀才的产业,余秀才早年去府城参加府试的时候娶了苻同知的一个外室生的女儿,后来他中了秀才功名,不知怎么就和苻通知搭上了线。他开了茶楼又开酒楼,缴税却一直都是只缴七八成,这两年前老大人精力不济,他更是只缴四五成。”
  张文书插话道:“前老大人说水至清则无鱼,对他这行为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花镶有些无语,“听你们话里的意思,对茶楼、酒楼的具体盈利也有了解。”
  “是的”,米主簿道:“当初老大人也想过治治他,特地吩咐人计算了他们每天招待的客人数量,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差不多的。只是还没等得及动手,送到上面的一份文书就被卡了。”
  花镶叹了口气,同知就相当于后世的副市长,怪不得只他一个外室女的女婿都能接到这种势。
  徐老大人这么多年都没能办了余秀才,她还是谨慎点比较好。
  “老大人走之前带我去见了县里的富绅,我怎么没印象有个姓余的?”
  张文书道:“余秀才一家三年前就搬到府城去了。”
  花镶笑了笑:“看来真是赚了不少钱啊。”
  番茗县虽小,但整个县里的茶、酒行业都被一个人垄断了,他能不赚钱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